眼外肌病月日讲义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

ID:82507302

大小:2.92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2-11-04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1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2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3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4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5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6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7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8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9页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_第10页
资源描述:

《眼外肌病月日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眼外肌病月日

1眼外肌与双眼视觉

2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功能四条直肌,两条斜肌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总腱环;上下直肌与视轴成230,上下斜肌与视轴成510

3总腱环外直肌视神经左眼上斜肌旋转轴:角膜缘12点6点连线下直肌下斜肌内直肌上直肌滑车

4

5一、眼外肌解剖:外直肌——外展神经(Ⅵ)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动眼神经(Ⅲ)下斜肌上斜肌——滑车神经(Ⅳ)

6眼球向任何方向运动时必须有数条眼外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协同肌:同眼的一条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起协助作用的其他眼外肌8

7

8眼球向任何方向运动时必须有数条眼外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协同肌:同一眼的一条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起协助作用的其他眼外肌拮抗肌: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两条眼外肌称为拮抗肌。注意:拮抗和协同都是相对而言的。眼外肌可以某个作用方向为协同肌,而另一方向为拮抗肌。如上转时,上直肌和下斜肌的垂直作用为协同肌,而旋转作用为拮抗

9

10

11眼外肌运动如图所示:六个眼位及六对配偶肌主要作用示意图左外直肌右内直肌右外直肌左内直肌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左下直肌右上斜肌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右上直肌左下斜肌

12二、双眼视觉

13一、双眼视觉(binocularvision)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理过程,称为双眼视觉。双眼单视15

14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双眼视野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

15

16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双眼视野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双眼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

17

18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双眼视野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双眼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眼外肌功能正常)

19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双眼视野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双眼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眼外肌功能正常)双眼所见物像大小、形状、明暗、颜色相似或完全一致。

20屈光参差相差>2.5D双眼接受的像在亮度、对比度、大小、清晰度、色彩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21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双眼视野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双眼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眼外肌功能正常)双眼所见物像大小、形状、明暗、颜色相似或完全一致。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23

222、双眼视觉功能分为三级:第一级同时知觉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像

23

24

252、双眼视觉功能分为三级:第一级同时知觉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像第二级融合(感觉融像)双眼能将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图像综合成为一个图象

26

272、双眼视觉功能分为三级:第一级同时知觉(感知物像)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像第二级融合(平面融像)双眼能将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图像综合成为一个图象第三级立体视觉(三维空间深度觉)双眼能将两个分离(具有视差)的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29

28立体视觉(深度知觉)

29

30斜视Strabismus

31概念: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斜视

32概念: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成分离状态。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斜视

33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复视:将一个物体感知为两个物像的现象。35

34

35

36右眼内斜

37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复视:抑制:为清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视觉信息的传入。39

38

39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复视: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视时,一眼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的关系,以消除复视。偏中心注视:单眼视时,偏中心凹以外区域用于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出现对于治疗产生了难度41

40右眼内斜

41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复视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偏中心注视弱视43

42斜视分类:1、共同性斜视2、非共同性斜视

43共同性斜视

44概念:眼球运动无限制,眼位偏斜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

45概念:眼球运动无限制,眼位偏斜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特点是在向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均相等。47

46眼球运动范围外转:外侧角膜缘达外眦内转:内侧瞳孔缘达上下泪小点连线上转:角膜下缘与内外眦的连线在同一条线上下转:角膜上缘与内外眦的连线在同一条线上内旋: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的移动     外旋: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的移动48

47一、共同性内斜视[病因]:调节性非调节性

48一、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表现]:1.一眼向鼻侧偏斜。2.任何方向注视,该眼斜视角相等;遮盖健眼,眼球运动基本正常。

49麻痹性斜视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时,麻痹眼的偏斜度。第二斜视角:麻痹眼注视时,健眼的偏斜度。

50概念:眼球运动无限制,眼位偏斜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特点是在向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均相等。52

51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

52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相等

53一、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表现]:1.一眼向鼻侧偏斜。2.任何方向注视,斜视角相等,遮盖健眼,眼球运动基本正常。3.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4.无复视。5.弱视。55

54

55

56二、共同性外斜视[病因]:眼外肌发育异常;融合功能不良;调节集合不平行;屈光参差;一眼病变失明;58

57二、共同性外斜视[临床表现]:1.一眼向颞侧偏斜2.眼球运动无障碍,任何方向注视斜视角相等3.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4.无复视5.弱视

58

59

60共同性斜视的治疗目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获得正常眼位及美容。

61治疗方法1、矫正屈光不正2、治疗弱视3、正位视训练4、手术治疗内斜:内直肌徙后、外直肌短缩外斜:外直肌徙后、内直肌短缩63

62

63内斜:内直肌徙后、外直肌短缩

64

65外斜:外直肌徙后、内直肌短缩

66非共同性斜视分类:麻痹性斜视限制性斜视

67麻痹性斜视

68麻痹性斜视[概念]:眼球运动存在不同程度受限,眼位偏斜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70

69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受限;右眼内转受限

70眼位偏斜。

71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受限;眼位偏斜。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72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受限;眼位偏斜。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3、复视。

73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受限;眼位偏斜。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3、复视。4、代偿头位。

74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受限。眼位偏斜。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3、复视。4、代偿头位。5、眩晕,步态不稳。75

75[治疗]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对神经炎、肌炎有效。3、维生素B族,能量合剂。4、病因清除后麻痹肌功能仍不恢复,6个月后可考虑手术。5、缓解复视症状:遮盖麻痹眼,或用棱镜,肉毒菌素A注射拮抗肌。

76共同性麻痹性发病 逐渐进展 发病骤然眼球运动无受限受限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复视无有  代偿头位无有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

77弱视Amblyopia

78[概念]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专家共识定义: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80

79[分类]: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80[弱视特点]:功能性的视力低下与年龄段的视觉发育有关中心视力下降、常为单眼是可治疗的视功能缺陷疾病。治疗及时可痊愈,5岁前效果好,10岁后效果差82

81[检查及弱视诊断标准]视觉检查是发现儿童弱视或斜视的重要途径。儿童视觉发育:0~3岁关键期,0~8岁敏感期,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发育阶段视力有差别。2~6个月:注视追随目标和视动性眼震6个月~2岁:准确的平滑追随运动3岁:0.5以上4-5岁:0.6以上6-7岁:0.7以上,注单眼最佳矫正视力7岁以上:0.8以上两眼视力差不超过两行

82[弱视治疗目的]提高视力、建立双眼立体视功能

83[治疗]1、早期发现弱视和斜视是治疗关键。2、对好眼遮盖,强迫使用弱视眼。3、注意被遮盖眼(好眼)的情况,避免发生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4、配矫正镜。5、手术矫正眼位,但手术不能取代眼镜,遮盖治疗。6、其他85

84教学要求掌握斜视的概念,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诊断。掌握弱视的概念及治疗。掌握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临床表现的主要区别。熟悉双眼视的概念了解眼外肌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了解眼球震颤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