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30507
大小:919.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8-30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专题10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一、单选题(2022·浙江·模拟预测)浙江省某学校的校园有两大块“稀树草坪”,紧邻白马湖。冬季,该校草坪常有白霜覆盖,但草坪中间的大树下并没有结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相比于当地其他校园,该学校冬季草坪易结霜的原因是()A.早晨气温更低B.水汽更充足C.草地散热更快D.湖陆风较大2.该校园树下不易结霜的原因可能是()A.树下风力较弱B.树下空气湿度较大C.树下气温较高D.树下逆温现象显著【答案】1.B2.C【解析】1.充足的水汽和温度达到霜点是结霜的两大因素。从材料可知,该学校的“稀树草坪”紧邻白马湖,湖泊提供充足的水汽,冬季草坪易结霜,选项B正确;当地其他校园早晨气温也较低,A错误;草地散热慢,C错误;湖陆风较大不利于结霜,D错误。故该题选B。2.由于树冠具有保温作用,导致树下气温较高,所以树下不易结霜,选项C正确;树下风力较弱,应该更有利于结霜,A错误;树下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结霜,B错误;树下相对高度不大,体现不出逆温现象,D错误。故该题选C。【点睛】树冠的保温作用:在寒冷的冬季,树冠可阻挡地面辐射热向高空扩散,将阳光照射在地面上的热量截留,起到保温的作用。(2021·浙江湖州·高二期中)下图是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图中最容易出现此景象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B.C.D.4.当大气发生逆温时()A.上部冷下部热,大气比较稳定B.产生了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C.污染物净化慢,影响人体健康D.抑制对流运动,有利成云致雨【答案】3.D4.C【解析】3.根据材料“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说明该地该日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选项B、C图显示烟筒以下的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不会出现逆温现象,B、C错;选项D图显示烟囱超过逆温层,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旺盛,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D对;选项A图显示烟囱未超过逆温层,逆温抑制对流运动,不会产生图示及材料所示现象,A错。故选D。4.当大气发生逆温时,大气温度上部热下部冷,大气比较稳定,A错;逆温不会产生污染物,它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影响空气质量,B错;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污染物净化慢,影响人体健康,C对;逆温抑制对流运动,不利于成云致雨,D错。故选C。【点睛】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对流层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2021·浙江台州·高三阶段练习)有关研究显示,202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达到了历史峰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下面小题。5.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6.臭氧层空洞扩大会导致()A.大气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散射作用减弱C.大气反射作用减弱D.地面反射能力增强【答案】5.B6.A【解析】5.根据所学,地球大气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2千米,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因此A错误,B正确;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而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它是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CD错误。故选B。6.由于平流层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因此当臭氧层空洞扩大会导致大气吸收作用减弱,A正确;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这种现象称为大气的散射,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臭氧层空洞扩大对大气散射作用影响不大,B错误;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因此臭氧层空洞扩大对大气反射作用没有影响,C错误;投射到地面的太阳福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与臭氧层空洞扩大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点睛】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就纬度而言,低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尤其明显。(2020·浙江绍兴·二模)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表1为中国运动员部分训练基地的位置。表2为不同海拔的含氧量。回答以下问题。表1:我国部分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地点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海拔(m)19962366188821181906经度104°02′E101°31′E102°41′E117°22′E102°48′E纬度35°52′N36°40′N25°01′N40°36′N24°53′N表2:御能力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海拔/m01000200030004000含氧量比/﹪100897870617.表中五个地点被选为中国运动员训练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海拔高,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B.远离东部地区,集训期间受外界干扰少C.体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海拔高,含氧量比较低8.表中不同海拔高度,含氧量不同,其原因是()A.氧气分子量大,密度大,集中在大气层底部。B.受地球引力影响,底层大气密度大C.氧气为植物光合作用而成,因此集中在大气底层D.大气底层气压高,氧气在空气中的比率增大【答案】7.D8.B【解析】7.适当的缺氧环境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根据材料信息可推知,运动员的训练基地选择与当地大气中的含氧量有关。表1中五个地点海拔均在2000米左右,这些训练基地的含氧量比在80%左右,有助于运动员提高体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D正确。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受外界干扰少、体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均与适当的缺氧环境无关,ABC错误。故选D。8.海拔越高,地表到地心的距离越大,使得地球对大气的引力越小,从而使得大气密度和大气压强越小,空气变得稀薄。气压会影响空气的密度和空气中的含氧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与海拔关系密切,B正确。氧气密度不是最大,A错误。植物光合作用是氧气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不是氧气集中在大气底层的原因,C错误。不同海拔高度含氧量不同与气压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021·浙江丽水·高三阶段练习)某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下图为该流域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根据材料推测()A.流动沙丘时期丹霞地貌发育B.湖沼相时期土壤的盐度较高C.图示地质时期气候干湿交替D.黑垆土发育时期风力作用强10.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大气环流特点是()A.西北季风影响增强B.东南季风影响增强C.东北信风影响增强D.盛行西风影响增强【答案】9.C10.B【解析】9.流动沙丘时期以风沙流为主,并不会形成丹霞地貌,A错误;湖沼相时期说明降水丰富,此时土壤的盐度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湖相与沙丘交错出现,说明图示地质时期气候干湿交替变化,C正确;黑垆土发育时期应为河流沉积作用,并不是风力作用,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10.读图可知,甲地层的下一层为古流动沙丘,说明在甲地层形成之前,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不断扩张,之后形成的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在甲地层形成时河流发育相对较好,降水较丰富,我国的西北季区性质千燥,带来的降水较少,A错误;该流域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为受东南季风影响的大气降水,东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利于河流相沉积地层的形成,B正确;萨拉乌苏河流域不受东南信风的影响,C错误;河陆风是河流和陆地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局部小规模环流,与河流相沉积地层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点睛】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冷暖干湿交替变化,气候变化是长期的过程,地质时期第四纪为大冰期,目前气候呈现转暖趋势。(2021·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状况示意图,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力的大小,完成下面小题。11.随海拔的升高()A.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D.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12.该图所示地点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地区D.无法判断【答案】11.C12.A【解析】11.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速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箭头的长短变化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变慢;BD错误;据图可知风向变化幅度为每一个风向(箭头垂直向下做的线)与相邻风向(箭头垂直向下做的线)的角度差,近地面摩擦力变化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摩擦力变化变小。故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偏转幅度会减小,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选C。1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总是与等压线垂直,而且由高压指向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基本平行,由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可知,风向左偏,为南半球,A项正确。故选A。【点睛】影响风向的因素: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越大,影响越大。2、近地面摩擦力——离地面越近,影响越大。3、地转偏向力——纬度越高,影响越大;离地面越远,影响越大。(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地理学家假想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氦气球从地面上升到约25KM的高空,用管道相连,向高空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只为延缓全球气候变暖。下图a、b、c、d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各种辐射。完成下面小题。13.根据地理学家的假想,氦气球上升到约25KM的高空大气层属于()A.对流层B.电离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14.被运输到高空的微粒可以()A.增强a辐射B.减弱对b辐射的吸收C.增强c辐射D.增强d辐射【答案】13.C14.C【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由近地面向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层,对流层顶的高度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大约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大约为8—9千米。平流层顶的高度大致为50—55千米;因此氦气球上升到约25km的高空大气层属于平流层。C正确,AD错误。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中,B错误。故选C。14.被运输到高空的微粒可以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a辐射,A错误;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对b辐射的吸收,B错误;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增强c辐射,C正确;减弱d辐射,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大气温度的变化判断: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2,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判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3,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判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天气晴朗的是平流层。(2021·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辐射平衡指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相等时的状况。辐射能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当收入大于支出时,差额为正,反之,差额为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大气辐射密度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从大气受热过程判断,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各种辐射中最多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面反射16.结合图示信息,关于全球大气辐射表述正确的是()A.全球的大气辐射差额为负值B.全球大气处于辐射平衡状态C.两极点的大气辐射差额最大D.赤道附近大气辐射差额最小【答案】15.B16.A【解析】15.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从图中判断,各纬度大气热量收入均小于大气热量支出,全球的大气辐射差额为负值,无法达到大气辐射平衡,A正确,B错误。结合数据,并考虑辐射差额的地理意义,两极的辐射差额最小,赤道附近并非最小,CD错误。故选A。【点睛】辐射平衡指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相等时的状况。辐射能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当收入大于支出时,差额为正,即有净辐射;当收入小于支出时,差额为负。在气候学中,辐射差额指地球表面、大气或地-气系统辐射能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它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2020·浙江·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下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18.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答案】17.D18.C【解析】17.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近地面应从E流向G,近地面E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即F流向E,近地面G为低气压,成为上升流,即G流向H;图中显示,F、H位于高空,且气压H>F,高空气流从H流向F。综合起来,环流的方向为G→H→F→E→G,如图所示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城市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图中显示,近地面G的气压低于E,因此G对应城区,E对应郊区,因此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温度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读右图可知,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2022·浙江·模拟预测)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覆盖法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透明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以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其中透明膜、黑膜实现其作用的主要原理分别是()A.增强④过程、减弱②过程B.减弱③过程、增强④过程C.减少③的热量损失、减弱②过程D.增强②过程、减弱③过程20.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D.提高温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答案】19.C20.B【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判断,右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垄中间用透明塑料薄膜是为了让太阳辐射进入地面,然后抑制膜内与膜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流失,起到保温作用,即为了减弱③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会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土壤的太阳辐射,起到减少光照、抑制杂草、保持水分的作用,是为了减弱②太阳辐射。故选C。20.黑色塑料薄膜会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温,而不是增加土壤温度,排除A、C、D。黑膜降低地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黑膜减少光照,使得杂草没有阳光照射而死掉,抑制杂草滋生,B正确。故选B。【点睛】不同颜色地膜作用不一样。白膜主要是为了保温,抵御冻害;黑膜主要是为了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光照,抑制杂草。二、综合题21.(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2选1),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2)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4选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加强对课本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1)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是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大。(2)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可知逆湿是指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读图可知,大致在1~6时(或凌晨)前后,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读图甲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时(或凌晨)前后,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大的现象,即出现逆湿现象。(3)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有效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温干旱,砂石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水分下渗至土壤后,砂石覆盖表层削弱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证土壤肥力。22.(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温室效应在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将会寒冷无比。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遗过性,而对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又称“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牧业生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说明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与过程。(2)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强大气环流,试分析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变化的原因。(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甲、乙两地农牧业产量带来的影响。(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做好哪些工作。【答案】(1)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加强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增强后,有利于输送水汽,降水增多;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其势力增强会导致干热程度加剧,降水减少。(3)甲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暖伴随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种植业发展;乙地气温升高,但降水减少,农业生产水源不足;伴随干旱灾害和荒漠化加剧;会导致农牧业减产。(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电动汽车;改进发动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尾气排放管理。【解析】本题以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解。具体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和影响,以及对应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1)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该题需要从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的高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对地表长波辐射的高吸收性剖析原理,从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入手分析其过程。依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进行分析。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即大地暖大气;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即大气返大地。(2)虽然不同地区降水的异常变化原因多种多样,但大气环流往往是全球性水汽平衡的纽带,一般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气流、由山麓吹向山顶的气流以及由近地面上升的气流往往带来更多的降水,反之带来的降水偏少。甲地位于北纬40°-60°间,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若西风带加强,则会带来更多的海洋水汽,导致甲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更多。而乙地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若大气环流加强,则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和由内陆吹来的信风会更强,导致降水减少,加剧当地气候干旱程度。(3)农牧业生产往往离不开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条件。从图中可看出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对于全球气候而言,对农业生产往往存在两面性。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由于积温不足气温升高往往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会普遍导致增产,有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低纬地区由于积温本身较高,因此气候变暖不会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而由于气温升高导致蒸发旺盛,会加剧干旱和荒漠化程度,导致农牧业减产。(4)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政府引导、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更需要各行各业协心同力。作为城市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可以通过发展公交、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废气排放管理等措施来完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