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案经济与社会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德作用,以及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劳作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知识梳理】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1、背景:(1)(2)2、形成:3、内容(特点):(1)时间:(2)规章:(3)生产:(4)原料:4、影响:(1)世界:(2)中国: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阅读课本第二子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概括)1、2、3、4、5、6、【重点阐释】1、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角度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二:建设性、破坏性政治: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开始传人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限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1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平衡发展2.下面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村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斯553725工业地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3.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工业革命促进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4.张之洞认为,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但因交通不便,工艰运贵,所以出产不多,销售不广,且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由材料可知,张之洞认识到()A.经济对国家实力有重要影响B.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C.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D.专制政体导致了商战不利5.阿克莱特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机器纺纱厂,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以及一大群从事手工业的工人简单聚集起来的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被称为“英国现代工厂制度的奠基人”“近代工厂之父”。可见阿克莱特的发明()A.推动了机械的推广和使用B.使工业生产摆脱地域限制C.推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确立D.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6.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后来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一度出现了节育浪潮。这反映了()A.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修正B.工人尽快脱贫的愿望C.社会阶级间的价值观趋同D.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7.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2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D.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8.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护B.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C.民主、人权的不断发展D.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9.19世纪初,英国女子教育的内容极其贫乏,主要是礼节、跳舞、唱歌等才艺;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学校增加了技能教育,女子逐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这一变化()A.使古典主义教学方式开始丧失市场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C.推动了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D.得益于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的推动10.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大量使用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蒸汽机()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企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限制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11.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吋,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竞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C.国民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D.中国近代机器生产得到发展12.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根本原因是()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D.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3.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所有棉布都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取代原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314.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1805年所发生的刑事犯罪为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对社会的反叛情绪滋生,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B.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C.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D.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15.钱乘旦、许洁明在其合著的《英国通史》中写道:“……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C.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D.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业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历史上城市化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17.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发明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在上面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公司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摘编自李庆余、周桂银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4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机器大生产的非人性”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题干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贫富差距扩大,人文纽带被拧断,由此带来的启示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的平衡发展,故选D项;工业革命不仅要发展现代经济,还要关注社会公平,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指出贫富差距扩大的主体,故排除B项;材料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故排除C项。2.答案:B解析:表中的数据显示,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业区,工人的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其他行业的人较低;而在工业区,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农村地区要低。这反映了英国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答案:B解析:材料中“火轮”“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B项正确。4.答案:C解析:材料“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反映了张之洞主张通过机器生产提高本土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竞争力,说明他认识到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对国家实力的重要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张之洞并未认识到这根源,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专制政体对商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材料“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反映了阿克莱特的发明推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5工厂的确立,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排除A项;水力纺纱机并不能使工业生产摆脱地域限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上的人们生育观念出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竞争激烈,促使人们减少生育,D项正确。“修正”用词不当,材料体现的是生育观念的变化,A项错误;“尽快脱贫”不能得出,B项排除;“价值观趋同”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7.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了,B项正确。钟表在19世纪前已发明并使用,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8.答案:B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其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高很多,童工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学徒童工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政府对5-12岁儿童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或技术水平,有较好的教育程度。所以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B项。A、C、D三项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来的变化,不属于根本原因,因此错误。9.答案:B解析:19世纪前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妇女也进入工厂劳动。从“礼节、跳舞、唱歌”到“技能教育”“女子逐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可见,英国的教育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对于技术工人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古典主义教学方式的现状,故排除A项;“增加了技能教育”与实验科学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主要是在思想解放方面起作用,与教育内容的改变,特别是材料中强调技术教育内容的增加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可以集中在一起,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C项说法正确,但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圈地运动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流向城市,促进工业革命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11.答案:D解析:上海大隆机器厂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大量制造织布机”,连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都称其“优良出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近代机器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该厂发展不能说明中国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排除A项;在中国近代大背景下,“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关政府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12.答案:B
6解析:由工场制到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再到大企业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1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因此C项正确。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动力方面的变革,B项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很多,无法体现“特有”,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出现环境污染、下层民众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等各种社会问题,C项符合题意;依据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是指在工业革命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继而谋求政治地位,而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并没有体现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火车”“时间概念”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D项错误。16.答案:1.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体系。2.推动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工具的改进;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入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等。解析:1.依据材料中“城市化迸程与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美国历史上城市化增长速度最快”“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等概括得出。2.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交通、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入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等角度分析作答。17.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略。
7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发明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据材料一“1914年”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结合所学,从机器大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分析机器大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分析机器大生产的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