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ID:81265906

大小:1.08 MB

页数:185页

时间:2023-11-20

上传者:139****0001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1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2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3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4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5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6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7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8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9页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1第2章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第3章民族电影、好莱坞古典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9第4章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第5章1920年代的德国电影第6章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第7章无声电影后期的好莱坞电影第8章1920年代的国际潮流第9章有声电影的兴起

2第10章好莱坞制片厂制度:1930~1945第11章其他制片厂制度第12章电影与国家政权第13章法国第14章左派、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30~1945第15章战后美国电影第16章战后欧洲电影:新现实主义及其语境,1945~1959第17章战后欧洲电影:法国、北

3欧及英国,1945~1959第18章战后非西方电影:1945~1959第19章艺术电影和作者身份第20章新浪潮与青年电影:1958~1967第21章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45年~1960年代中期第22章好莱坞的衰落与复兴:1960~1980第23章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政

4治批判电影第24章1960年代末以来的纪录电影和实验电影第25章新电影和新发展第26章超越工业化的西方:1970年代以来的拉美、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第27章美国电影与娱乐经济:1980年代及之后第28章走向全球的电影文化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5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6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填空题1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案】《白丝带》2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导演是[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案】拉斯·冯·提尔3电影《公民凯恩》是美国导演的作品。[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案】奥逊·威尔斯4《党同伐异》的导演是[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格里菲斯

7二、选择题1格里菲斯的()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青岛大学2012研]A.《淘金记》B.《一个国家的诞生》C.《火车大劫案》D.《城市之光》【答案】B2电影《广岛之恋》是()的代表作之一。[青岛大学2012研]A.法国“左岸派”B.法国“新浪潮”电影C.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D.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答案】A3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的代表作品。[青岛大学2010研]A.爱森斯坦B.让·加本C.卓别林D.嘉宝【答案】C

84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A.《火车大劫案》B.《关山飞渡》C.《与狼共舞》D.《不可饶恕》【答案】A【解析】埃德温·鲍特生于1870年4月2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是他最著名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西部片。该片中有意识地运用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进行创作。5近景一般表现的范围是()。[青岛大学2012研]A.人物身体膝盖以上的景别B.人物全身的景别C.人物身体胸部以上的景别D.人物身体肩部以上的景别【答案】C【解析】近景表现人身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其面积占画幅一半以上的景别,是很日常化的视点。

9三、名词解释1印象主义[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答:印象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6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的“印象派”画家,他们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间,重视光的变化效果,对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印象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以德吕克为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阿倍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赛尔·莱皮埃等,代表作品有《流浪女》、《车轮》等。印象派电影的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印象派”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法国先锋派电影具有先导意义。2西部片[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西部片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一种类型电影,其主要内容在于表现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的一系列行为,以白人征服大陆、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西部片通过标准化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西部片有三个基本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如铁骑劫美;定型化的人物,如西部牛仔、警长;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沙漠。代表作品有《赤胆威龙》、《不可饶恕》、《荒野大镖客》等。3蒙太奇[上海大学2015研、杭州师范大学2013研]答: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多各类考试资料v:344647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

104长镜头[北京电影学院2015研]答:长镜头一般指在影片中延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其时长基本上等同于其展示事件的实际时长,从而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长镜头排除切换,不经剪辑一个长镜头往往包含了一个场景甚至段落。由于它可以保持被摄对象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和完整,因此给人以真实、可信和连贯的感觉。5景深镜头[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景深镜头是摄影机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的镜头。当人物在前后景之间运动,立体感格外强烈。景深构图在视觉上突破了戏剧、绘画中存在的“第三面墙”,给电影造型开拓了新的领地。现代电影常常运用开放式构图,以获得更强的空间真实感和造型潜力。创作者可以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内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6法国“新浪潮”电影[上海大学2015年研]答:法国“新浪潮”是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在法国出现的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变革的一次现代主义电影运动。该变革抨击法国传统商业电影,反对制片人中心制,提出了体现电影个人风格导演中心制,创造出一种纪实摄影风格和“跳接”等简捷实用的剪辑手法。代表作品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和特吕弗的《四百下》等。7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西奥•安哲洛普罗斯是希腊的诗人和泰斗级导演,一生共创作13部剧情长片和2部纪录片。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作品以独特的悠然、诗意的风格享誉世界影坛,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代表作有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2012年1月25日在雅典拍摄自己的最新一部电影《另一片海洋》(TheOtherSea)时,在街边遭遇车祸逝世。8科恩兄弟[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科恩兄弟是美国乃至世界独立电影制作的代表,他们独立于好莱坞电影之外,独立编剧、制片、拍摄和发行。作品风格以带有魔幻色彩的

11黑色幽默为特点,采用和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营造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科恩兄弟的作品多次在奥斯卡、戛纳、柏林电影节提名,其中《冰风暴》和《老无所依》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9宝莱坞[中国传媒大学2010研]答: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12四、简答题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主要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意识形态电影批评起于1969年路易·阿尔都塞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文中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强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是揭穿电影被掩盖的意识形态性。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因此从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来说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2)《电影手册》中强调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任务,就是破除电影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共谋”。(3)批评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否点电影的“真实性”。电影领域里的意识形态批评旨在从文本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动力关系中寻找颠覆电影与“现实”或“主导意识形态”的途径。2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1)形式层面①声画同一“声画同一”又称作“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于观众的信息接受。②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称作“声画分离”,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观众在这个镜头里听到声音信息并非来自看到的影像

13信息,这时,观众必须对两种信息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成正确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困惑。和“声画同一”相比,“声画分立”在接受时更有难度。(2)内涵层面即在内涵类型上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分为“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这种划分方法超越了前一种划分注重电影元素本身运用的思想,关注于审美效果的实现。①声画合一“声画合一”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和情绪基调上保持着一致。这也是大多数镜头、大多数影片采用的基本类型。由于观影时声音和画面占据了观众的视听感觉器官,声画共同作用,可以使观众心理上更快地接受镜头提供的信息,情感上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从而保证了影片创作意图的实现。②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则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正相反。在整部作品中,“声画对位”的部分只占很少的比例,但是往往带来很强烈的审美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种信息的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印象格外深刻。同时,音画对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理解造成障碍,观众必须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一旦解决了理解障碍,情绪上受的冲击反倒更大,获得更高的审美快感。3什么是“表现蒙太奇”?包括哪些类型?[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答:(1)表现蒙太奇的定义表现蒙太奇是由创作者强制性介入带来的,表现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蒙太奇类别,它不能依据不同的时空标志去辨识,而是直接把切换的镜头强制性地连接起来,去表现创作者所要表现的特定意图。表现蒙太奇必须仰仗观众的心理回应,一旦观众在观赏影片过程中对某种心理回应产生预期,表现蒙太奇就比较容易被读解和接受;如果观众的心理预期与创作者对镜头的强制性连接不一致,表现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就会降低乃至

14消失。(2)表现蒙太奇的分类①理性蒙太奇a.理性蒙太奇通过叙事镜头和非叙事镜头的组合,形成原来镜头中不具备的新的含义,它是所有蒙太奇镜头中最强调理性,也最为抽象、最晦涩难懂的,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如爱森斯坦的《十月》,在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与幕僚交谈的镜头之后,爱森斯坦突然插入一个“孔雀开屏”的镜头,把克伦斯基装腔作势的模样和孔雀摆动尾巴的镜头一再切换,以此来嘲讽克伦斯基爱慕虚荣、自我炫耀。②抒情蒙太奇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的表现性必须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影片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他导演的《母亲》,需要在群众示威游行的段落中传达出“觉醒”的意念。为此,他不是随意把比喻镜头强制性地插入,而是将游行队伍安排在一条解冻的河流旁,将“冰河解冻”与群众游行两段画面不断交切,使观众对这两种影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4简答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答: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圈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2)焦距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15(3)物距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5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异同。[北京大学2010研]答:蒙太奇学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构成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有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1)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思想的不同之处①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表现斗争和冲突,通过冲突表现新的概念,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个镜头本身的新的质,也就是1+1>2;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②在效果呈现上,爱森斯坦注重隐喻。他早期的“杂耍蒙太奇”和后来的“理性蒙太奇”都强调一种隐喻,希望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概念代替艺术形象,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形式阐明思想;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他创立的“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③爱森斯坦认为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普多夫金则强调心理因素,他认为影片应该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艺术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保持一致。(2)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思想的相同之处

16两者都十分强调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段,而且是一种修辞的语法规则,尤其都注重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审美功能。

17五、论述题1对法斯宾德重要作品进行分析。[北京大学2010研]答:20世纪60年代,以克鲁格为首的电影导演发起德国青年运动。紧接着,施隆多夫、维姆•文德斯、赫尔措格、法斯宾德为代表的战后一代年轻人形成了一次无论对德国电影还是世界电影具有深重影响的德国新电影运动,这四人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其中克鲁格是大脑,施隆多夫是四肢,文德斯是眼睛,赫尔措格是意志,而法斯宾德则是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部分——心脏。法斯宾德的代表作是成熟期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亚•布莱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1)《玛丽•布莱恩的婚姻》:法斯宾德并不排斥好莱坞式的情节剧,同时又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外在形式上,影片讲述了玛利亚十年的婚姻经历,包括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情节设置依据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并顺理成章地从开端走向结局。主题思想上,通过这个追求爱与婚姻的女人所遭受的人格异化和精神创伤,揭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战后德国经济的虚假繁荣造成的人性异化。法斯宾德充分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影片结尾出现的战后西德四位总理头像的镜头与影片所叙述的故事并无直接的联系,导演只是企图打破观众对影片叙事的痴迷与投入,有意识地打断叙事的连贯性,让观众跳出故事情境,把几位西德总理与他们执政时的德国现实联系起来,思考故事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法斯宾德还受到室内剧风格的影响,内景占了本片的很大比例。但法斯宾德为主人公们营造的室内空间并不单一,而是显现出多层次性。同时,这种空间造型依然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透露出他的绝望感。(2)《莉莉•玛莲》:本片以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为由头,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欺骗、出卖和背叛的主题。歌手维莉始终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她苦苦追求爱情,然而战争使她的爱情被愚弄和出卖,最终成为政治的玩偶和牺牲品。法斯宾德同样运用间离手段来揭示歌手维莉的悲剧人生和战争对这位原本只知道追求爱情而不问政治的歌手的摧残。影片有一个脍炙人口的“音画对位”的蒙太奇段落:在希特勒不断获胜、相继占领了欧洲许多城市后,维莉在柏林体育馆演唱慰问德国军队。当《莉莉・玛莲》的歌声响起,此时的画面变成了欧洲战场上连天的炮火和士兵的死亡。

18(3)《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黑白片的样式来表现电影明星维罗妮卡在经历了她的黄金岁月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失去片约、婚姻破裂、酗酒、吸毒成瘾,最后被女医生卡茨精心杀害的命运悲剧。影片中的维罗妮卡是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性,她因人老珠黄而潦倒绝望,因酗酒吸毒而精神变态,影片用低调的黑白影调来表现她内心的绝望和挣扎时及其高明的。影片中的女医生卡茨用的是高调影像,这种高调影像黑白对比异常强烈,黑得浓重又白得刺目,这种影调给人的不安感与恐惧感无疑象征着卡茨的专制与暴戾,这一形象正是纳粹精神的化身——“第三帝国”虽已灭亡,但是纳粹的幽灵仍在德国的土地上游荡,仍在不断制造着维洛尼卡们的自戕与绝望。2经典好莱坞电影和新好莱坞电影的异同。[北京大学2010研]答:(1)不同处:①主题立意。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②情节结构。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③人物形象。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志云善恶二分的道德标准。新好莱坞电影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例如科波拉的代表作《教父》很难用善恶去评判柯里昂和他的儿子迈克,他们一方面与其他家族之间展开血腥的杀戮,另一方面又能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家人。④视听语言。经典好莱坞电影有一套固定的剪辑法则和图解化的视觉形象。为了保证时空的完整性,经典好莱坞通常是使用连续性剪辑。景别

19使用的也为之服务: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使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2)相同处:“新好莱坞”的制作者们在对大众性的叙述方法和感知过程进行重构的同时,依然仰赖经典好莱坞所提供的类型经验,只是此时的类型已从“经典”阶段走向了反思阶段。这种对经典好莱坞并不根本性的“颠覆”是以认可好莱坞机制与制片策略为大前提,对部分陈旧零件进行一次大更换。所以“新好莱坞”虽新,却依然是好莱坞。

20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一、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_月_____日。【答案】12月28日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兄弟。【答案】卢米埃3卢米埃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答案】维太(放映机)5胶片是电影的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答案】成像基础;存在形式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答案】“诡盘”;“活动连环画转盘”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答案】连续摄影术;胶片;活动放映术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与_____。【答案】汤姆斯•爱迪生;卢米埃兄弟

21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答案】24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答案】法国;英国;美国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答案】《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12通常认为,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答案】梅里爱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爱于_____年建造的。【答案】1897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爱拍摄的_____。【答案】《月球旅行记》15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答案】布莱顿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爱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答案】底层人民

22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爱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_____的阶段。【答案】舞台剧18梅里爱的电影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答案】叠画;渐隐;渐现19“艺术电影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弗雷塞•拉菲特建立的_____发起的。【答案】“艺术电影公司”20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_____和_____两大特性。【答案】运动;可选择21电影叙事的前提条件是_____。【答案】发现时间顺序22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在影片《火车大劫案》中首次运用了_____的剪辑方法。【答案】多镜头平行剪辑(交互剪辑)23《火车大劫案》共有_____个镜头,讲述了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答案】1424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这是_____最重要的美学思想。【答案】费雅德25_____被认为是后来提出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创始人。

23【答案】路易•费雅德26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_____。【答案】《火车大劫案》27电影叙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问题,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雏形。【答案】画面的连接28空间问题包括画面的_____和画面内的_____。【答案】连接;空间构图29电影诞生后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卢米埃兄弟为代表的_____主义传统的方向,另一条路是由梅里爱开创的_____主义道路。【答案】现实;形式(表现)二、选择题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A.《火车大劫案》B.《关山飞渡》C.《与狼共舞》D.《不可饶恕》【答案】A【解析】埃德温·S·波特生于1870年4月2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是他最著名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西部片。该片中有意识地运用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进行创作。

24三、名词解释1停机再拍答:法国早期电影家乔治·梅里爱有一次在巴黎街头拍戏,摄影机出了故障,胶卷被卡住了。等排除故障再拍时,原先镜头拍摄的行驶的汽车早已开过,而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刚好走进镜头。等影片放映时,画面上正在行进的汽车突然变成了拉灵柩的马车,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由此发现“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这一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特技摄影方法之一。由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的拍摄方法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机身和镜头的景别,开机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对被摄景物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数量的增减,然后再开机拍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画面效果是景物一件件逐一呈现或逐一消失,也可以表现一个物体在画面上循着一定的路线移位,物件出现、消失或移位的速度取决于编辑时镜头的长短。2卢米埃兄弟答:指奥古斯特·卢米埃和路易·卢米埃两兄弟,他们是世界电影的先驱,改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西洋镜”而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使电影成为遍布全球的艺术产业。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兄弟公开放映短片《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代表作品有《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他们派遣操作技术员远赴各国租用戏院和咖啡厅放映影片,同时在各地拍摄当地景观影片。许多国家的电影史以卢米埃兄弟电影摄影机的到访为开端。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作品的主要特征。3梅里爱答:梅里爱(1861—1938),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1895年看过卢米埃摄影机之后,决定将影片加入自己的节目中。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并由此走上与卢米埃“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梅里爱的代表作品是1902年摄

25制的《月球旅行记》,这是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4《火车大劫案》答:1903年摄制,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最著名的影片。埃德温·S·波特是爱迪生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和创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火车大劫案》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作为故事情节,突出地表现了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影片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5“视觉暂留”原理答:定义:眼前的物体被移开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心理上,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视觉暂留,而且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即把各个单独的、残缺的画面组成一个整体的“完形需要”。四、简答题1简述布莱顿学派及其历史功绩。答: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流派。1900年左右,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相继步入影坛,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兄弟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对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从而拍摄出20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这一创作群体,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布莱顿学派”。历史功绩:(1)首创特技摄影。斯密士自1898年第一部影片《科西嘉兄弟》始,便使用了叠印法,后来还用这种方法拍摄了大量魔术片;(2)首创简单的蒙太奇。斯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第一

26次使用了特写镜头,并让它与远景镜头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里。威廉逊在《中国教会被袭》(1900)中第一次使用蒙太奇手法使追逐和救援场面交替出现。在他们的影片里开始出现视点多变的摄影机运动。2谈谈卢米埃与梅里爱对于电影的主要贡献。答:(1)卢米埃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从卢米埃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卢米埃的作品大致分为: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在形式上,卢米埃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这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拍摄方法。卢米埃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然而,卢米埃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电影观念,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2)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梅里爱终于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在梅里爱看来“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歪曲现实的新方法”,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的可能性。他几乎把发现和利用电影特技的本身当成了目的。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对于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给予后人以极大的启示。梅里爱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模式。他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在梅里爱所拍摄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的样式,大致可分为四种:魔术片;排演的新闻片;神话故事片;科幻探险片。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梅里爱在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没有能摆脱他那个戏剧时代、自身文化背景和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3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答:(1)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

27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2)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达盖尔照相法”。(4)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5)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6)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7)1895年卢米埃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8)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4早期电影创作中的两种不同风格是什么?答: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1)在卢米埃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2)“卢米埃力求引起旁观者的感觉,引起对‘当场抓住的自然’的好奇心;梅里爱则出于艺术家的偏爱而沉湎于幻想,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实际活动。”(3)卢米埃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梅里爱表现“银幕

28戏剧”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4)卢米埃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5)卢米埃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5《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记录。答:《火车大劫案》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1)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波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2)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3)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4)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5)《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精彩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

29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6哪些基本电影机械的发明为电影发展创造了条件?答:(1)以赛璐珞为基本材料的“柯达”胶卷改变了银版(金属版)照相法感光慢、体积大的缺点,为影像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爱迪生使用的35mm制式的胶片更适合人的视距,从而成为标准的胶片规格;他又在每格胶片的两边各打4个孔,以齿轮传送,这样胶片转动更加匀速、流畅。(3)从拍摄奔马的实验到摄影枪的发明,人们都在致力解决连续拍摄的问题。(4)1892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只能供一个人透过放大镜观赏,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电影。(5)直到卢米埃发明了手提便携的集拍摄、冲印、放映于一体的电影设备,解决了胶片间歇地通过快门和把图像投射到银幕上这两个难题,电影才真正诞生。7卢米埃电影的贡献。答:(1)再现现实生活,镜头对准日常场景,直接拍摄,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摄影棚,没有导演的编排。这些成为以后写实主义美学的源头,纪录片、新现实主义、巴赞的长镜头理论都继承了这一传统。(2)固定的单个镜头,在《火车进站》中已经有了最初的拍摄角度和景别的设计,并体现出景深的特点。(3)《出港的船》中精神和构图意识已经显露,前景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后景是卢米埃夫人和两个孩子,海平面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萨杜尔称其为“堪与现代最好的画面相匹敌”。(4)《水浇园丁》已经具备了情节的雏形,并成为最早的喜剧噱头。

30《救火队员》由四个独立的片段组成,虽然没有将它们组接在一起,但已经触及到了“时间与空间”这个叙事的核心问题。8为什么电影在卢米埃的时代还不能称为一种艺术?答:(1)时代环境上,19世纪,人们对技术狂热追求,创造力空前旺盛,对物质技术飞跃和革新远远超过了对精神、情感的追求,电影被看作是技术的而不是艺术的,就可以理解了。(2)主观上,卢米埃认为电影是杂耍的玩意儿,是新鲜潮流的产物,很快就会过时,毕竟他们是科学家,不是艺术家。(3)客观上,电影只在粗鄙的酒吧、咖啡馆、演艺场放映,适合一些杂耍、魔术、杂技、歌舞表演放在一起的娱乐项目,贵族是不屑与观看的,这也造成电影无法成为艺术。(4)内容上,纯粹地写实记录生活,让观众逐渐失去了趣味,加上易燃的胶片引发的几次大火,致使人们对电影望而生畏。(5)卢米埃时期的电影还没有发现叙事的功能,直到梅里爱将电影和戏剧联姻,才使其摆脱杂耍的地位,而成为一门艺术。9梅里爱的局限性。答:(1)受舞台剧的影响,梅里爱采用单一视角和景别,乐队指挥的位置,表演也严格遵循舞台的程式,演员出场行礼,精彩时向观众挥手致意,结束时,鞠躬致谢。(2)梅里爱主观上认为“停机再拍”是魔术师的技巧,而不是电影叙事的要素,要知道,“停机再拍”作为魔术方法和作为电影语言的运用,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梅里爱的影片在电影技巧方面同戏剧舞台演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观众所面对的银幕空间仍旧隶属于舞台的结构空间。梅里爱把银幕当成舞台,以电影的手段和技巧,作为他富于戏剧性创作的记录工具。在他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他却没有能够摆脱他的那个戏剧时代、他的自身文化背景和他的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甚至,“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他的后继者”。使得电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冲破戏剧美学观念的束缚,寻求更符合电影自身的美学发展。

3110埃德温·S·波特的电影实践。答:(1)模仿詹姆斯·威廉逊的《火警》(1901)拍摄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这部6分钟的电影表现消防员在大火中救出一位妇女和她的孩子。影片开始的8个镜头(见课本)被推崇为革命性的突破。这组镜头形成了时间空间的连续变化,完成了流畅的叙事,这正是电影讲述故事最核心的问题(电影与故事、人类与故事)。(2)《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自著名小说的舞台剧版本,鲍特首次使用插卡字幕吧单一镜头场景连接起来。(3)《火车大劫案》(1903)用14个镜头叙述匪徒劫持一辆火车的故事,电影中列车发报员、火车上的劫匪和舞会上的市民三个事件交互展现,这就是所谓的平行(交叉)蒙太奇的雏形。影片还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附加镜头:一个匪徒向镜头开枪。这个镜头既包含在电影中,又可以供放映商选择放在开头或者结尾。(4)《窃盗癖》(1905)是鲍特拍摄的一部社会批判影片,同样是偷窃的两个妇女,只因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受到的判决是不一样的。影片对两个妇女偷窃的场景进行了对比。(5)《一个醉鬼的白日梦》(1906)在这部电影中鲍特使用了叠印、摇晃的运动镜头来表现酒鬼晕乎乎的状态,同时电影还学习梅里爱的手法,表现醉鬼飞翔于天空的想象。11在电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尝试去记录活动的影像的?答:1872-1878年美国人慕布里奇用24架相机拍下奔马的场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原理研制出“摄影枪”等。前者并非真正的电影,而后者的发明有了现代电影技术的雏形。马莱1888年研制成功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葛德温1887年试制的胶片以及爱迪生和卢米埃解决的活动放映问题成为了电影技术的三大物质基础。12对于纪实影片,卢米埃与梅里爱在内容的表现上有哪些不同之处?答:(1)卢米埃的影片记录了工人、妇女、旅客、渔民等真实生活的场景,主要是上层人士的生活内容,部分影片也具有了文献的价值。但他的影片只是将正在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观众在好奇与惊叹之后产生了

32将已经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的想法。(2)梅里爱利用人们对新闻时事的关注,排演时事新闻片,并展示了细腻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这里表现出的电影叙事的初探和思考也反映了法国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现实政治的良好传统。

33第2章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一、选择题1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A.大卫·格里菲斯B.麦克斯·林戴C.埃德温·鲍特D.梅里爱【答案】A【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两部电影。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2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A.镜头剪辑B.剪接点C.转场D.表现剪辑【答案】B【解析】剪接点是镜头与镜头衔接处,或称切换点,用于镜头之间的组接,以保证镜头转换的连贯与流畅。

343按表意功能,镜头剪辑一般分为叙事剪辑与()两大类。A.对比剪辑B.隐喻象征剪辑C.表现剪辑D.平行剪辑【答案】C【解析】镜头剪辑按表意功能分为叙事剪辑与表现剪辑,它们均与蒙太奇思维相联系。剪辑既是技巧手段,又是艺术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剪接点与转场。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剪接点,转场是用于段落之间的转换,既体现明显的段落性,又体现段落间的连贯性。4画面剪辑的最高境界是()。A.符合影视语言痕迹B.画面流畅C.无剪辑痕迹D.都一样【答案】C二、名词解释1场面调度答:场面调度即对荧幕空间中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合和安排。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镜头调度

35答:镜头场面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焦距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描摹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的变化及跟进事件发展的手法。3对象调度答:对象场景调度是导演通过对角色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角色入场出场等方面的安排和处理来创造镜头画面的不同造型和景别,从而解释角色关系及情绪的变化,获得的最佳的画面效果。4纵深场面调度答: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背景处的任务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既由全景走向近景,或者有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纵深场面调度还经常用在长镜头中。拍摄长镜头时要使观众感觉不到它的长,就需要在镜头内部经常变换景别,此时运用纵深场面调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5分切场面调度答:根据人物动作和位置变化,将摄像机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固定的设想方法,拍摄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然后组接起来,这种调度方法就是分切场面调度。利用这种形式的调度,一般要有起定向作用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明确情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基本关系。这个全景镜头的角度叫总角度即定向角度。6重复场面调度答:重复场面调度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较色调度和镜头调度。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7对比场面调度答:常常把相同或者相反的事物加以比较或衬托,以使对比的双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能够更加生动,鲜明地显示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如

36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8剪辑答:剪辑师要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剪辑规则和一定的叙事规则,以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且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9剪接点答:动画中流畅的动作,中间都会有相对的停顿,也就是说某一个动作,总是有相对静止的时刻,而这个相对静止的时刻通常就是women要选择的剪接点。常见的剪接点有话接话,即前一个镜头的对话与画面切出,后一个镜头对话与画面切入。还有动作接动作,即选择好剪接点是电视剪辑工作的重要一环。三、简答题1简述场面调度的分类和在动画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答:(1)镜头场面调度,镜头场面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机位的变化——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焦距的镜头画面来展示,描摹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的变化及跟进事件发展的手法。(2)对像场面调度,是导演通过对角色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角色入场等方面的安排和处理来创造镜头画面的不同造型和景别,从而揭示角色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2简述镜头剪辑的规律和方法。答:(1)镜头组接必须符合观众心理和生活逻辑。(2)景别的变化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3)镜头组接要遵循轴线规律。

37(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应遵循观众视觉心理的规律。(6)镜头组接要注意影调和色彩的过渡。(7)镜头组接节奏应符合情节发展需要。3简述什么是明星制度。答:好莱坞片厂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的制作一切围绕着明星转:编剧为明星写剧本;导演以类型化人物树立明星;摄影、灯光服从和塑造明星;制片人以各种宣传手段捧红明星、制造明星;最终,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

38第3章民族电影、好莱坞古典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9一、填空题1对电影叙事方式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格里菲斯和_____。【答案】爱森斯坦2格里菲斯成熟期的作品是_____和_____。【答案】《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3格里菲斯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是_____。【答案】《一个国家的诞生》二、选择题1格里菲斯的()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A.《淘金记》B.《一个国家的诞生》C.《火车大劫案》D.《城市之光》【答案】B2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的代表作品。A.爱森斯坦B.让·加本C.卓别林D.嘉宝

39【答案】C三、名词解释1最后一分钟营救答:即平行蒙太奇。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即通过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代表作品: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他在影片TheFatal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1916年的《党同伐异》中,格里菲斯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它作为加强节奏与悬念的电影表现模式,给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带来了最大的营救。2格里菲斯答:美国的格里菲斯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蒙太奇手法的创造者。他于l915年编导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早期电影的集大成之作。影片中,格里菲斯建立起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使影片可以叙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法则组接在一起,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格里菲斯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l916年,格里菲斯编导了《党同伐异》。3《党同伐异》答:《党同伐异》,格里菲斯于1916年编导的电影。影片有四个部分,格里菲斯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四个故事交替出现。叙事从一个世纪跳到另一个世纪,从一个事件跨越到另一个事件,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了逐渐强烈的紧迫感,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在《党同伐异》中,平行交替蒙太奇所营造的“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的叙事模式得到了更多、更强烈的表现。4《一个国家的诞生》答: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导演格里菲

40斯,首映于1915年。该片以南北战争时代为背景,根据汤玛士·狄克森歌颂三K党的种族主义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影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场面宏大的史诗性题材引起人们的赞叹,另一方面又因露骨的种族偏见引起人们的抗议和抵制,甚至在一些城市引发社会骚乱。四、简答题1简述西部片的艺术特色。答:以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为背景,表现拓荒者生活类型的电影。西部片是美国人民民族性格与精神的体现。往往有固定的情节:善良的白人遭受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作为执法者除暴安良,结果一定是善胜恶。往往有固定的人物和相关道具。西部片反映了一种道德理想、善胜恶的伦理,观众寻求的不是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宽慰和道德满足。这种影片充满打斗、枪战、追逐等动作性极强的场面,穿插一些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加上悲凉壮观的西部景色,拥有大量观众。美国西部片的成功促使一些国家也纷纷效仿,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意大利西部片。2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答:美国电影大师,好莱坞缔造者(最后一分钟营救),是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电影技术之父”。他拍摄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都是电影史上的大突破,艺术成非常显赫。3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答:从格里菲斯开始,“镜头”代替场面成为电影的基本元素,通过渐显、渐隐、画格间的切换和利用光效果制造气氛等手法,格里菲斯迈出了使电影摆脱舞台束缚的第一步,尤其是他的蒙太奇技巧对后世各个学派以至今天的电影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开创了拍大片;好莱坞的缔造者(最后一分钟营救是好莱坞电影的经典结构)。4为什么说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一次“辉煌的失败”?答:史诗般的《党同伐异》既成为格里菲斯艺术创作的高峰,同时也成为他的艺术创作的终结。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巨片,经济遭到惨败以至使

41他负债累累,他在影片叙事形式上的探索与实验,没有被当时的美国电影业和美国电影观众所接受。这并不奇怪,这部影片就是在今天也不能算作是通俗的作品。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之后几乎是在以毕生的精力偿还着这笔债务。然而,他为电影艺术的这种献身精神却激励了20年代欧洲先锋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党同伐异》虽然在商业上遭到了失败,但却被后来的人们称之为是一部“先锋派的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辉煌的失败”。5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格里菲斯创造和革新了哪些叙事方式?答:(1)二元对立为基本线索的叙事结构。二元对立在影片中是多方位的,它包括在情节上,如白人与白人的冲突以及白人与黑人的冲突;在情节板块上,如内战前与内战后;在主题内涵上,涵盖了历史全景与个人命运;在场面关系上,远与近、动与静、多与少的对比关系的组接。(2)“平行叙事”——平行蒙太奇直至构成高潮:“最后一分钟的营救”。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它利用几条情节线的同时展开、不同场景来回往复,逐渐缩短画面长度,加快速度,利用悬念,加强紧张感。(3)现实主义的感染力。他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素材和场景,不仅沿用历史人物乃至实名,而且复制历史场景。五、论述题详细论述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主要包括什么。答:(1)解决了电影的分段技术。他认为每个段落可以分为若干个镜头,每一个镜头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场面,而每个完整的情节过程只需要提供若干画面片断来表示。(2)“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成为好莱坞叙事影片最为典型、实用的叙事模式。它是建立在平行剪辑的基础上,在《党同伐异》中他又将平行剪辑做进一步的革新,运用了交叉剪辑的方法来讲述四个故事。(3)确立了“二元对立“的结构方式,这同样是好莱坞叙事影片的典型模式。

42(4)他第一次在影片中表现了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一般问题的关注,并且将思想意义与场面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表现出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视,尽管他的人物描述是概念化的。他大第一个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电影和处理电影观念的人,他关注于影片内涵意义和任务性格,从而提出了电影动力学的观念。

43第4章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一、填空题1早将“上镜头性”这个术语运用到电影中的是_____;全面讨论上镜头问题的是_____。【答案】路易·德吕克2莱昂·慕西纳克在《电影的诞生》中讨论了两种节奏:_____和_____。【答案】内在节奏;外在节奏3路易.德吕克的理论代表作_____为电影成为独立的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上镜头性》4印象主义代表人物_____的主要作品有《车轮》《拿破仑》《奥斯特里茨》等。【答案】阿贝尔·冈斯5在电影_____中第一次使用了三幅银幕的“合成视像”。【答案】《拿破仑》6_____对印象主义理论做了明确的归纳和总结,指出:电影——视觉的艺术。【答案】杰.杜拉克7德吕克的剧本《西班牙的节日》由第一位女导演_____拍成电影。【答案】谢尔曼.杜拉克8谢尔曼.杜拉克最重要的影片有_____和_____。

44【答案】《微笑的伯戴夫人》;《贝壳与僧侣》二、名词解释1印象主义答:印象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6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的“印象派”画家,他们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间,重视光的变化效果,对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印象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以德吕克为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阿倍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赛尔·莱皮埃等,代表作品有《流浪女》《车轮》等。印象派电影的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印象派”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法国先锋派电影具有先导意义。2法国“印象派”电影答:20世纪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倍尔·冈斯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中的“印象派”。“印象派”的称谓来自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电影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其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德吕克有影片《流浪女》,冈斯在印象派导演中最富创造性,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车轮》。3上镜头性答:1919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他反对把照相作为电影中主要和唯一的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是电影艺术构成的基础。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包括四个主要元素:一是装置,包括自然景与布景,以及镜头的构图和各种景次的运用;二是照明,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三是节奏;四是假面,指演员。三、简答题简述法国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和贡献。

45答: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印象主义学派在电影美学形式上开拓和扩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印象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和贡献:(1)在题材上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影片主要的叙事核心。(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影片中人物、环境和剧情有机联系,以多含义的视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活动,使电影真正摆脱了戏剧舞台以演员为中心,游离背景和场面调度的种种局限。如马赛尔·莱皮埃的《黄金国》中,舞女的遭遇暴露在西班牙灼热的阳光下,而耸立的高墙又象征着她无法逃避的命运。(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在摄影技巧上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运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如阿贝尔·冈斯在《拿破仑》中将摄影机绑在一匹奔跑的马上,拍摄了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逃跑的场面,之后又将摄影机放在潜水箱中从悬崖上抛入海中,以获得拿破仑的视角。(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冈斯在作品中发现“光的音乐”,并用在《车轮》中:当一辆车撞毁时,他从13个画格减到用2个画格的加速度镜头来表现。杜拉克在作品中强调用画面的协调、明暗、节奏和面部表情的和谐来产生情感。

46第5章1920年代的德国电影一、填空题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来源于_____。【答案】德国表现主义文艺运动2表现主义以_____作为表现素材。【答案】现实场景3“室内剧”是由先锋主义的_____演变而来的。【答案】小剧场戏剧4最重要的“室内剧”作品是茂瑙的_____。【答案】最卑贱的人5“室内剧”代表作《最卑贱的人》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了_____和_____等电影叙事手法。【答案】移动摄影;主观镜头和变形镜头6在德国表现主义文艺运动中,先锋派画家们在_____和_____两方面开辟了电影的先锋运动。【答案】表现主义;印象主义7德国表现主义运动以探索_____为主。【答案】造型原则8室内剧影片是_____变化和过渡时期的产物。【答案】表现主义9杜拉克全面论述了“视觉主义“的基本点:_____、_____、_____。

47【答案】运动与节奏;电影的独立性;反文学性二、名词解释表现主义电影答:表现主义电影以一种极端的风格化来反对现实主义,它借鉴表现主义戏剧舞台化的场面调度,明暗对比强烈的灯光,扭曲、反透视法的建筑线条,超现实主义的布景,哥特式的场景和舞蹈化、夸张的人物动作,有意识影片所表现出来一切与日常生活真实相对立,代表作品是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演的《卡里加利博士》。三、简答题1简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征。答:1919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1)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往往从被扭曲、阴暗的世界中寻找题材,在与现实隔绝、封闭的世界中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映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心理状态。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化反证社会现实,是表现主义电影用美学化、风格化的形式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社会意义和价值。(2)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动力主要来自绘画和戏剧: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反映在高度失真变形的布景、角度古怪的摄影和阴沉朦胧的照明上;表现主义戏剧的风格化表演在电影中则达到了最大的限度,以便与其他构图元素取得协调。在历史上存在仅五年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世界电影的视觉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表现犯罪活动的好莱坞影片里,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和咄咄逼人的物象,成为反映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不可或缺的手法。2简述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电影本性论(物质现实复原论)。答:(1)“物质现实复原论”认为,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外延,因而也和照相手段一样,与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当影片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因此,传统

48的艺术观念“并不,也不能适用于真正‘电影化’的影片”,因为传统的艺术是“从上层到基础”,即从思想意念出发来消化物质现实材料,唯独电影是“从基础到上层”,即从对物质现实的如实反映开始,最后走向一个问题或信念。(2)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是“唯一能保持其素材完整性的艺术”。为了达到“复原”的目的,电影只能发挥“记录”和“揭示”两种功能,而排斥一切经过艺术家设计、有明确思想意图和在故事结构上有头有尾的影片。纯视听形式的实验影片也在受排斥之列,因为这种影片“固然倾向于避免讲述故事,但它们在这样做时却很少考虑电影手段的近亲性,它们忽视摄影机面前的现实”,“它们废除了故事的原则,只是为了树立艺术的原则,也许这次‘革命’中艺术得到了好处,电影则一无所得。”(3)克拉考尔在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变迁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这种价值标准寻找理论依据:看电影的意义在于使现代人有可能去体验物质现实,把注意力从内心世界转移到生活的外部现象。现代人非常需要这个“转移”,因为现代人患了“思想空虚症”和“认识抽象症”,唯有电影才有可能帮助人们“通过摄影机从这个世界取得经验”,使其“从冬眠状态中,从虚假的不存在状态中彻底恢复活力”。3简述《卡里加利博士》的形式风格。答:(1)电影首先具有一个侦探片、恐怖片的故事外壳,这是其吸引人的地方。(2)布景成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萨杜尔所说,“这部影片的真正导演不是罗伯特维内,而是三个‘狂飙社’表现派画家。”在他们的设计下,布景是非自然的、扭曲的,房屋角度倾斜、烟囱与天空呈现锐角对峙的态势。(3)充分吸收戏剧舞台的经验,在摄影棚内拍摄,制造封闭隔绝的空间;并采用手绘的布景,以制造类似舞台的效果。灯光具有强烈的明暗反差效果,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恐怖氛围。(4)另外,演员服装、化妆奇特夸张。表演动作夸张、手势怪异、不自然。4简述《卡里加里博士》的影响。

49答:(1)开创表现主义电影之先河。跟风之作如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1921)、茂瑙《诺斯费拉图》(1922)、保尔莱尼《蜡像馆》(1924)等。(2)影响美国30年代的恐怖片、盗匪片,1920年代,德国导演前往美国,带去了表现主义传统,融入美国好莱坞电影,《弗兰肯斯坦》(1931),《弗兰肯斯坦的新娘》(1935)。5简述德国表现主义的思想和文化来源。答:(1)德国作家和艺术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将人的心理内容分为多个层次,热衷于表现人格分裂和心理失衡;(2)弗洛伊德的对人的潜意识层次的分析为表现主义提供了哲学根据;(3)弥漫于欧美基督教文化圈中“哥特文化”阴影的深层影响;(4)北欧和德国文化圈电影的影响。6简述“室内剧”的特点。答: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朴实,场景真实。人物往往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力,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戏剧。四、论述题试论卡里加利主义及表现主义的造型风格。答:(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利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影片《卡里加利博士》曾被当时的人们以“卡里加利主义”作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便突出了这部影片作为代表作品的重要地位。

50(2)《卡里加利博士》造型风格:由“狂飙社”的三位表现主义画家绘制的布景:建筑物是倾斜的,地面是失去水平线的,远近透视也是相互颠倒的。表现主义的画家们以一种超现实的扭曲形式创造了影片模糊的“出了问题”的幻觉世界。这个布景不仅有效地体现了作品的叙事背景和情调的要求,同时,还在影片中起到了视觉主导作用,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由美工师决定影片视觉风格的先例。影片中人物造型的处理也与布景相一致,演员以奇形怪状的服装、戏剧脸谱式的化妆和动作夸张的表演,创造出卡里加利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人物造型和背景造型和谐地在风格上统一起来。(3)《卡里加利博士》造型特征的另一个方面,是影片光和阴影的处理。在布景的绘制中,画家们就十分注重明暗的对比。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影片没有使用自然光效,完全靠人工照明,创造出投射在白墙上的人物黑影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了影片的神秘感和恐怖感。创造性地动用光的阴影效果,最终成为表现主义影片视觉造型的一大特征,向表现主义戏剧学习,他们利用脚灯造成使人物变形的巨大投影。在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中,还精心设计了手提灯光、煤油灯光、火炬等一系列光源效果,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营造影片的环境气氛。在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具有表现力地运用灯光效果的方法,最终发展为所有德国电影形式表现的一大特征,同时也为电影恐怖片的造型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经验。

51第6章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一、名词解释1爱森斯坦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2《战舰波将金号》答:《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实践自己的蒙太奇理论的杰出作品。影片具有史诗般的格调:主题重大、冲突鲜明、结构精巧、充满诗情画意。影片中的蒙太奇运用相当完美,“敖德萨阶梯”是影片中的杰出段落,爱森斯坦利用节奏的变化,把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时间扩展为影片时间,此外,他还把同一事件表现了不止一次,因此也扩展了时间。这种蒙太奇处理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3蒙太奇答: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524敖德萨阶梯答: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爱森斯坦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敖德萨阶梯”其实并不长,但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致的镜头反复组接,扩大了阶梯的空间,使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这种空间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湮灭的深刻印象。5普多夫金答:普多夫金(1893—1953),苏联电影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1920年他进入苏联国立第一电影学校学习,1922年转入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进行了大量电影实验,与爱森斯坦一起创立了苏联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电影的叙事性。他为蒙太奇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基于此他还创立了“联想蒙太奇”等电影语言的形式技巧,这使他的影片具有诗意和抒情因素。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有《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6苏联蒙太奇学派答:由苏联电影工作者全面阐述和充实了由法国人让—爱浦斯坦提出的“蒙太奇”概念,并形成了研究和实验“蒙太奇”理论的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电影学派。他们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电影创作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7苏联摄影技巧学派答:1920年,普多夫金与阿纳托里•格洛夫尼亚一起创立了“苏联摄影技巧学派”,强调了被爱森斯坦忽略的一面,即“人的形象”的探索。二、简答题1简述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53答:苏联蒙太奇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电影学派。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1)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2)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坚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2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异同。答:蒙太奇学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构成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有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1)不同处:①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表现斗争和冲突,通过冲突表现新的概念,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个镜头本身的新的质,也就是1+1>2;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②在效果呈现上,爱森斯坦注重隐喻。他早期的“杂耍蒙太奇”和后来的“理性蒙太奇”都强调一种隐喻,希望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概念代替艺术形象,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形式阐明思想;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

54③爱森斯坦认为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普多夫金则强调心理因素,他认为影片应该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艺术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保持一致。④总之一句话概括,在世界电影史上甚至电影语言的变革方面,爱森斯坦是解构革命的颠覆,而普多夫金是传承的、温和的、抒情的。(2)相同处:两者都十分强调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段,而且是一种修辞的语法规则,尤其都注重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审美功能。3简述什么是库里肖夫效应。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做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他从废片中找出了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4简述电影眼睛派的主张。答:电影眼睛派是苏联纪录片电影导演齐加·维尔托夫于20世纪20年代初团结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的派别,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论拍摄了一些成功的影片。(1)维尔托夫把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实景拍摄甚至偷拍、抢拍,反对场面调度、剧本、演员和摄影棚,也就是反对故事片。(2)虽然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强调对现实的即兴观察,但并不是单纯地摄录现实。他强调将电影观察的素材加以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

55(3)他对“电影眼睛”的解释是“用纪录手段对可见的世界作出解释”。维尔托夫并不反对蒙太奇,他将电影眼睛称为蒙太奇的“我看”,他认为影片组织的基本手段就是蒙太奇。他将蒙太奇的功能确定如下:选择电影观察最重要的瞬间,将这些观察按照联想的原则加以联接,有节奏地组织素材以加强其情绪感染力,并通过镜头画面与字幕(政治口号)的结合来解释拍摄在胶片上的事件的政治意义。5简述普多夫金的联想蒙太奇的定义及其贡献。答:(1)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强调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他同样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它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如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1926)中,在工人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的镜头中,不断插入冰河解冻、水流湍急的镜头,产生象征意义:工人运动如解冻的春水一样势不可挡。“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像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2)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被20年代的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电影叙事结构的继续,甚至被爱森斯坦认为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电影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6简述什么是理性蒙太奇。答:理性蒙太奇也称“理性电影”,是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他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三个石狮子。又如《十月》(1927)中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从基座倒落下来,象征着沙皇专制的覆灭,而当临时政府走上沙皇制度的老路时,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又重新竖立回基位上以表现反动势力的反扑等,都是作为“理性蒙太奇”运用的典型例子。镜头在这里成为某种符号或象形文字,而当它们

56组合起来时便产生某种概念,从而代替艺术形象。爱森斯坦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不在于形象地表现现实,而在于表现概念。7简述什么是杂耍蒙太奇。答:20世纪20年代初,谢尔盖·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的实践中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杂耍蒙太奇”的含义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如影片《罢工》(1925)结尾,枪杀罢工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场杀牛群的镜头交替出现,构成“人的屠宰场”的经典隐喻。爱森斯坦认为,电影可以通过富于感染力的镜头对列,直接把思想传达给观众,他认为不必先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作为基础,也否定专业演员的表演。他在创作中运用“杂耍蒙太奇”的理论,但实际上,只有《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成功的,其他作品都不同程度遭遇失败。8苏联蒙太奇学派产生的背景。答:(1)列宁认为电影是宣传党的政策、团结与教育人民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最重要的艺术。所以苏联早在1919年就开始实施电影事业国有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电影在建国初困难条件下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过于强化意识形态的传统,束缚了电影的创新。(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产生与1920年代苏联的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新的社会制度需要新的电影内容、新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方法,电影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的商品,而是负载宣传和认识功能的媒介,为时代创造出新颖的语言形式和重视宣传教化的电影作品成了电影工作者们的使命。(3)电影问世后,经由鲍特、格里菲斯等人对蒙太奇手法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且与蒙太奇学派同时活跃在欧洲影坛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也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电影工作者们,这些都为蒙太奇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9什么是苏联学派?其美学追求是什么?答:由苏联电影工作者全面阐述和充实了由法国人让—爱浦斯坦提出的“蒙太奇”概念,并形成了研究和实验“蒙太奇”理论的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电影学派。他们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

57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电影创作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即强调主观认识与影像的客观表象相统一。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10简述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创建过程。答:(1)吸引力蒙太奇时期(1920-1923)以前也叫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将杂耍蒙太奇历年引进电影中:电影是传播思想而不是故事的。最重要的不是显示各种事实,而是情绪上反应的组合。它不受电影剧本束缚,也不受逻辑拘束。他强调没有“煽动”就没有电影。(2)探索理性电影时期(1924-1929)这是吸引力蒙太奇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代表《罢工》、《战舰波将金》等。他认为电影要从思想本质上认识它所记录的事物和属性,从情绪上升到思想。理性电影着眼于观众,将吸引力蒙太奇的对情感的冲击引导到激发观众对事物本质意义的理性认识上,其目的是想靠电影的各种手段创造出政治、哲学、科学的许多概念。(3)建立总体的、完整的电影结构理论时期(1930-1948),代表著作《蒙太奇1938》。提出冲突论的核心概念:“两个蒙太奇镜头的队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像是二数之积。”它有别于叙事蒙太奇,强调每一个镜头都具有内在的能量,即蕴涵着与对立面冲突的动力,当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冲撞,从而超越原意产生的心灵效果。意义内涵不在于单个画面里,而是在画面背后,存在于这一联系、对立、冲撞的过程中,那么过程就是最主要的,而过程就是细节的组合过程。这一过程也包含“观众的情绪和理智”,即观众的参与。11简述蒙太奇理论的历史发展。答:(1)作为早期电影艺术实践和理论,蒙太奇思想在苏联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2)四、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兴起,作为美学思想的蒙太奇理论受到批判和轻视。(3)作为形式主义美学原则的蒙太奇思想在西方重新受到推崇。12你如何评价库里肖夫?

58答:库里肖夫在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形成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开始,他就做了大量的突出的创造性工作,他揭示了画面剪辑和意义叙事的关系。他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位实践并得出完整的理论的电影家,他的认识指出了蒙太奇的技术特性,但只是一种分段原则,是关于电影美学基础的蒙太奇,还没有成为电影思维的蒙太奇。将蒙太奇上升为一种电影哲学,也是由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共同完成的。普多夫金的理论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的传统,更赋予修辞色彩。人们通常将他的理论特性说成是“演绎的”。13如何从功能的角度来理解蒙太奇?答:从三个功能来理解,一个功能是叙事蒙太奇就是把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联接起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这个意义上的蒙太奇纯属一种技术手段。第二个功能是艺术蒙太奇,在这个意义上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即通过隐喻和节奏以引起强烈的艺术效果,其功能是诉诸情绪的。第三个功能是思维蒙太奇或蒙太奇思维,即把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哲学看待,这在电影美学上引起了重大的突破。就具体的手法来说,它开辟了电影语言的议论功能。14普多夫金是如何分析蒙太奇和演员的表演性的?答:他认为蒙太奇是为表演服务的,也就是说,电影所有手法都是围绕一个主要目的:衬托演员的表演性。两者密切相关,均纳入综合的银幕形象整体之中,为此他提出了核心的定义:“蒙太奇——电影分析的逻辑”。有分析才有表演性,通过蒙太奇首先寻找思想的最充分和最深刻的揭示。15简述爱森斯坦的理论缺陷。答:(1)否认电影审美的丰富性。他忽视了画面意义的多元性而强调意义的单向性,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观众头上,将自己的想象力等同于观众的想象力,压抑和取代了观众的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他忽视了艺术形象的意义,无限夸大理性的认识作用。(2)片面强调、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强制性接受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表现出“语言暴力”的倾向。在他的创作中精芜杂存的现象随处可见。

5916你认为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在电影理论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他们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修辞与叙事的区别。(1)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是联结,而爱森斯坦认为它是修辞的作用。(2)普多夫金是叙事,认为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是联结。而爱森斯坦认为它是修辞的作用,蒙太奇是把一个影像叠加在另一个影像之上时产生的感知效果。即第二个影像与第一个影像形成了特定的语义关系。17爱森斯坦是如何看待画面与形象的关系以及形象与思想的关系的?答:在画面与形象关系上,他认为画面是在银幕上直接观察到的影像的最小单位,而形象是由诸多画面组合过程中产生的、包含观众主观认识的“感觉综合体”,是意义与内涵的表象。在形象与思想关系上,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制造效果的手段,首先是表述手段。他论述了由形象向思想转换的可能性和途径。18简述爱森斯坦的理论个性。答:他的理论基石是“冲突论”,因而在概念和内部结构上,显示出他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理论个性。他认为格利菲斯的平行蒙太奇是靠一种虚假的人文主义来支撑的。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是联结,而爱森斯坦认为它是修辞的作用。19简述“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府是如何认识电影,并发展电影事业的。这些方针和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答:“十月革命”后,苏联面临贫困和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共产党的思想和政策、团结和教育广大群众成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迫切的任务,其中最有效最合适的手段是利用和发挥电影的面向大众的普及作用。政府拨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研究和培养电影人才的学校“莫斯科电影学校”。列宁认为“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强调电影的政治性和倾向性。这种方针和措施是成功有效的,电影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60第7章无声电影后期的好莱坞电影一、名词解释1帕布利克斯影院答:帕布利克斯影院是第一家拥有真正全国性的连锁院线的制作—发行—放映公司。阿道夫-朱克(名优一拉斯基及其发行分公司派拉蒙的头目)在1920年开始购买影院。1925年,在第二波大公司购买影院的浪潮中,名优一拉斯基合并了巴拉班与卡茨(这家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控制了中西部很多大影厅的连锁影院),成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到1930年代,派拉蒙帕布利克斯的广泛控股,使它一再成为政府反托拉斯调查的议题,此类诉讼将会使电影工业在二战之后发生重要变化。2三大答:“三大”即三个控制着大型连锁影院的垂直整合型公司——派拉蒙帕布利克斯、洛氏(米高梅)、第一国民,形成了美国电影工业顶层。3五小答:“五小”即紧随“三大”之后的重要影院:环球、福克斯、制片人发行公司、电影预售办公室、华纳兄弟。这些公司只拥有很少影院,或者根本没有影院。4MPPDA答:部分出于对审查的预见和改进好莱坞形象的需要,一些大制片厂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贸易组织: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缩写为MPPDA)。5启示录四骑士答:这部影片是由米特洛制作,导演是雷克斯·英格拉姆,发行于1921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美国一个南方家庭在一战期间被改变的命运,并为战争提供一种新的看法。尽管仍然把德国人表现为邪恶的“德国佬”,但它却把冲突表现为破坏而不是荣光。这部影片的成功也许得归功于扮演那对命运多舛的恋人的鲁道夫·瓦伦蒂诺和艾丽斯·特里,他们迅速成

61为明星。6《战地之花》答:《战地之花》(1925)是由金·维多导演的一部重要的反战争片。《战地之花》的主演是约翰·吉尔伯特,他是瓦伦蒂诺死后最重要的浪漫偶像,他扮演的是一个在一战期间自愿参战的富有青年。这部影片的前面部分描述了他在后方的时光,他爱上了一个法国农场女人。影片突然急转进入史诗性的战争场面。在描绘战争的恐怖方面,《战地之花》远甚于《启示录四骑士》。1920年代后期和1930年代另外一些战争片也追随这一样式,把战争描绘得冷酷而可耻。《战争之花》成为第一部在百老汇放映超过一年的电影,它在国外也取得极大成功。7纽约船坞答:《纽约船坞》(1928)讲的是一艘轮船的司炉员(还是班克罗夫特)和一个妓女通过彼此相爱获得救赎的辛酸故事。人群簇拥的场景和独特氖围的照明再一次使得冯·斯登堡的作品与众不同。《纽约船坞》预示着约瑟夫·冯·斯登堡导演将在1930年代专工的浪漫情节剧。8《最后一刻》答:《最后一刻》(1927)是匈牙利人保罗·费乔斯执导的一部实验性独立长片,此片在好莱坞一举成名。这部影片主要是由一个溺水的人最后的视像组成,通过比较长的快速剪辑的段落表现出来,受到了法国印象派风格的影响。9《日出》答:《日出》是茂瑙在1927年为福克斯公司拍摄的成本最高的影片《日出》。剧本由已经写过很多德国表现主义和室内剧电影的卡尔·梅育所写。影片是一部简单而激烈的心理剧,实则是一部在美国拍摄的德国电影。充满了表现主义笔触的德国式场面调度。美国明星珍妮特·盖诺和乔治·奥布莱恩甚至都被诱导进行了表现主义风格的表演。《日出》也许因为太过复杂而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欢迎。其巨大城市场景使得影片非常昂贵,福克斯从中获利平平。10《耻辱的疤痕》

62答:著名影片《耻辱的疤痕》(1929.9)讲的是环境的影响以及黑人志气的培养。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个苦苦挣扎的作曲家,努力想要过上一种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尽管一些卑鄙的人想要腐蚀他,但他始终维持着“一种种族的信誉”。11“菲力猫”答:“菲力猫”是1920年代最受欢迎的动画系列。这个系列片名义上的创作者帕特·苏利文在1915年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制作了一些广告片和动画片。1918年左右,他开始为派拉蒙制作菲力猫卡通片。这个系列片的实际领导者是奥托·梅斯默,他才是菲力猫这个形象的原创者,而且控制着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1922年,明茨签约发行了这部系列片,这部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部分原因在于这位猫英雄,部分原因在于灵巧的动画风格。1920年代中期,这些影片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苏利文还是利用玩偶或进一步开发他的卡通人物形象之类的搭售产品的先锋。与1920年代大多数重要动画系列一样,菲力猫的成功也没能在有声电影时期继续下去,尽管后来出现了这一形象的很多模仿者。二、简答题1谈谈美国喜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答:(1)麦克·森内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的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的形式开辟了道路。森内特的喜剧精神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包括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2)巴斯特·基顿被称作“大石脸”的假面具的背后,蕴藏着机智、勇敢和复杂的喜剧冲突,他最优秀的影片是自导自演的《大将军》。(3)哈罗德·劳埃德,1925年的《大学新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品。(4)举世闻名的查尔斯·卓别林是为默片喜剧作出最大贡献的喜剧大师。1917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和转折。以后的代表作品有:《移民》《狗的生涯》《田园诗》《寻子遇仙记》以及后来的《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大批优秀影片。

632简述全色胶片的优缺点。答:(1)能对整个可见光谱感光,从紫色到红色,几乎是一样敏感。故能以不同层级的灰度记录蓝底白云的天空或者红唇。(2)全色胶片能让电影制作者拍摄没有化装的演员的镜头,拍摄各种对象时也不必担心滤光器、特殊油彩、化装等的使用问题。(3)全色胶片比较昂贵,如果用法不对很容易毁坏,而且需要更大的照度才能得到曝光符合要求的影像。3简述《日出》的影响。答:《日出》却对美国电影制作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福克斯的影响尤深。约翰·福特和弗兰克·鲍沙其都曾受到鼓舞而模仿这部影片。(1)对约翰·福特的影响①福特的一战剧情片《一门四子》(1928)看起来非常像一部德国电影。②乌发制片厂的标志性风格也会出现在其《告密者》(1935)和《逃亡者》(1947)等有声片中。(2)对弗兰克·鲍沙的影响鲍沙其1920年代后期的影片显示出受到茂瑙作品更直接的影响。①《七重天》鲍沙其的《七重天》是一部动人的情节剧,这部影片的工作团队没有一个欧洲人,但由哈里·奥利弗设计的场景却融合了茂瑙在《日出》和他的一些德国电影中使用过的那种假透视背景。这部影片还模仿了德国式的精巧的摄影机运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从电梯里拍摄的精心设计的上下运动的镜头。②《花街神女》《七重天》获得巨大成功后,鲍沙其紧接着拍摄了一部类似的电影《花

64街神女》(StreetAngel,1928)。③《幸运星》其后期的默片《幸运星》(1929),这部忧郁的浪漫爱情故事片再一次显示了德国的影响,其中还有好莱坞电影很少出现的坐轮椅的男主角。

65第8章1920年代的国际潮流一、填空题1_____是亚洲最早引进电影的国家,它有三个主要的全资电影企业_____、_____、_____。【答案】日本;日活;松竹;东宝2这一时期日本电影的代表人物是_____,他早年在到苏联学习过蒙太奇艺术,他的《_____》(1926)、《_____》(1928)显然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前者被称为新感觉派电影。【答案】衣笠贞之助;《疯狂的一夜》;《十字街》二、名词解释1《北方的纳努克》答:纪录片先驱罗伯特·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出品的纪录电影,也是他的开山之作。他花16个月远赴北极与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爱斯基摩人用梭镖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在制作方法上,弗拉哈迪使用了编写的剧本并请纳努克一家充当演员。在拍摄技巧和风格上,为了达到影片的真实效果,他采用了长镜头的处理手法。纳努克一家人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人类之爱、尊严和力量,是影片的动人之处。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具有一般纪录片所没有的故事情节,克拉考尔称其为“简略的叙事”。虽然因“摆拍”而引发争论,但毫无疑问这部影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2“歌舞伎”答:是在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期发展起来的日本舞台艺术。它是通过表演和讲解并行的方式进行叙事的艺术方式。3弁士

66答:是在演出时站在台口用一种高亢、不动声色的语调向观众介绍、讲解剧情的人。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早期的很多纪录片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答:卢米埃尔拍摄的影片可以被看作真正的纪录片,他拍摄了大量中产阶级和王公贵族的生活,他对电影功用的理解可见一斑。但纪录片并非是远离意识形态倾向的,也不是超然于世的,纪录片的倾向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无法避免。布赖顿学派的主要创作者都是摄影师出身,长期户外摄影培养了他们对现实场景的感觉,萨杜尔说:外景电影培养了英国电影的技术,英国观众从主题方面对它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要求。人们只要看看20世纪初英国影片中那种描写平民和工人的生活,并选择罪犯或盗匪作为主人公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成长,就可以证实某些民族传统在英国的持久性。但从对电影的理解上,早期纪录片制作者只是把电影看作照相的延伸,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2为什么说纪录片的客观性是有限度的?答: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一片中纪录了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影片所拍摄的场景并非是生活的原生态,而是经过化装、排练、精心构筑而成的,影片在剪辑过程中经过精心构思,按照叙事规律重新组织的。这种叙事性意味着制作者对纪录内容的参与,这一特点后来成为纪录片的基本原则,证明其客观性是有限度的。3早期的纪录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以后的叙事电影?答:这种影响在60年代突显出来,随着好莱坞的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转型,造成了人们对电影的新的理解,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叙事片与纪录片的拍摄正在逐步合流,这种渐行渐近的现象首先是在对机器的运用、改进和对电影神秘感的破除下产生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加修饰的现场实拍的粗糙的画面才可能是真实的,出现了“新浪潮”。

67第9章有声电影的兴起一、填空题_____是有声片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一次预演。【答案】《爵士歌手》二、名词解释1弗里茨·朗答:弗里茨·朗是19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的第一部有声片《M》是他最好的影片之一。这部作品中朗选择回避所有非叙境音乐,而专注于对话和音响效果。他并不停留在某个人物那里,而是使用灵巧的剪辑在很多人物之间快速转换。其他作品有《赌徒马布斯博士》续集。2马克斯·奥菲尔斯答:马克斯·奥菲尔斯本是一个舞台导演,也在有声电影时期之初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换得的新娘》,已归入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德国类型:轻歌剧。奥菲尔斯的第一部成熟作品是《情变》,在这部影片中,一位小提琴家纯真的女儿与一位潇洒的中尉坠入了爱河。奥菲尔斯尤其以围绕人物盘旋的精巧的摄影机运动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而著称。3约瑟夫·冯·斯登堡约瑟夫·冯·斯登堡执导,埃米尔·强宁斯主演的《蓝天使》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歌舞片,是观众最多的德国有声电影之一。这部电影中,冯·斯登堡几乎完全避免了多台摄影机拍摄,然而他仍然设法使用精良的对口型技巧创造出一些对话场景。《蓝天使》也因为它具有现实动机的画外声音而著称。三、简答题

681简述有声电影的发展。答:(1)电影在1895年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2)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3)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出品的《纽约之光》,同年有声电影进入中国的高级影院。1931年由明星公司与百代公司合作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有声片。(4)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2“声音进入电影”的美学意义。答:(1)声音进入电影的确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大革命,是人们掌握电影这门艺术沿着“真实性”的电影美学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2)首先,视觉伴随听觉,使观赏者的注意力大为增强。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变得更加完整,观赏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对于艺术欣赏的视听感官的全部功能。(3)其次,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便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和场面作用带来了新的意义,或产生新的戏剧性效果。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再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4)再者,声音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总之,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

69第10章好莱坞制片厂制度:1930~1945一、填空题1好莱坞的五大电影公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米高梅;派拉蒙;哥伦比亚;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2好莱坞的三小公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答案】环球;哥伦比亚;联艺31934年由海斯出面正式建立了电影业的自律机构_____。【答案】法典执行局41966年海斯法典办公室决定废除法典,组织新的机构,而后于1968年成立_____。【答案】分级委员会二、名词解释MPPDA答:MPPDA成立于1922年,身是电影公司联合组成的社团。MPPDA的。任务之一是帮助避免来自外部的审查。其中,制片法典《海斯法典》是MPPDA制定的电影行业自我审查的重要策略。简单遮片答:用遮片挡住画框的一部分,摄影师就能为特效专家留出未曝光的部分,然后由特效专家加入遮片绘景。活动遮片答:活动遮片较为复杂。摄影师要使用两个或更多遮片为每一格胶片留下特效空间,然后一格一格地让胶片曝光两次,此时还得使用另外的遮

70片遮住胶片相应的部分,才能获得想要的效果。活动遮片常用于制作划接特效。一条线划过银幕,让一个镜头逐渐消失另一个镜头逐渐呈现。1933年,划接成为时尚,取代了淡入淡出或叠化(另外两种传统的特效技巧)。雷电华的光学印片专家林伍德·邓恩在《飞扬的旋律》和《飞到里约》中创造出了扇形、锯齿形以及其他形状等各种精巧的转场过渡。三、简答题1简述好莱坞片厂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答:美国电影在默片时期建立了片厂体系。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电影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电影工业。好莱坞片厂体系包括:(1)强化制片人制度;(2)明星制度;(3)高度精细组织分工的类型化电影生产机制。在经典好莱坞的几十年里,制片厂除了大力提倡制片人的权威外,还使尽浑身解数宣扬明星的魅力。2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性质。答:(1)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标准化操作和为一个确立的市场系统化生产影片的需要”。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托马斯·哈伯·英斯于1913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生产管理上,并建立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制片生产模式;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后来成为美国电影工业的制片厂体系的原型。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是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②制片人制度;③明星制度。(2)好莱坞虽然拥有了众多优秀的人才,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然而,却没有形成美学上有影响的电影流派或学派。甚至,当电影史学家和理论家们在对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影片进行分析的时候,针对它那

71受制于标准化生产的商业化的类型电影,而不得不称好莱坞影片为“零“度风格。尽管在好莱坞也出现过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正如雷内·克莱尔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傻瓜才会相信这样的偶然现象”。3谈谈有声电影出现对好莱坞的意义。答:有声影片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全面重组了好莱坞的制片系统,意义是根本性的。声音的出现加快了叙事的节奏,增加了容量,丰富了内涵,拓展了表现力,使视觉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才出现了30、40年代最流行的片种:歌舞片。而更关键的是,有声电影为好莱坞大工厂化生产制度的出现和确立起了主要的催化作用。4简述黑色电影的影片特点。(1)角色①影片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男性,他们通常是侦探或罪犯,具有悲观和自我怀疑的性格或冷漠且超脱的世界观。②女性则通常性感迷人,却又背信弃义,将主人公引向危险之路,或为了自私的目的利用他们。(2)环境黑色电影最常见的背景是某个大城市,尤其是夜晚的城市,闪光的、被雨水润渍的人行道,黑暗的小巷和廉价的酒吧都是常见的环境。(3)拍摄风格很多影片运用与众不同的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低调照明、超广角镜头以及实景拍摄。

72第11章其他制片厂制度一、名词解释1《与祖国同在》答:《与祖国同在》是著名演员兼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着重描述一艘被德军击沉的英国轮船中船员的故事,该影片(与大卫·里恩共同执导)强调人物间的平行对照,大受欢迎且获利颇丰。《与祖国同在》的成功促使兰克拿下了双城公司的掌控权,交换条件是同意投资双城的后续影片。2《百战将军》答:射手公司的第一部电影《百战将军》(1943)。讲述了一名模范英国军人历经三场战争的故事。该片多少有点批评当时政府的意味,认为英国先前在战场上光明磊落的传统价值观念已经不适于应付野蛮纳粹的威胁。《百战将军》是十四部影片中第一部署名“迈克尔·鲍威尔与艾默里克·普雷斯伯格共同编剧、制作和导演”的影片。字幕间显示出两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3《残菊物语》答:沟口健二的《残菊物语》(1939),是制作最为精心的一部赞美日本独特艺术的影片。沟口健二对女性充满同情,再加上对戏剧性的表演和风格的兴趣,使得《残菊物语》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继续运用长镜头、广角镜头、戏剧化的明暗对比照明(在黑暗空间中使用明显的局部照明),以及缓慢的节奏。用远镜头强迫观众巡视画面,找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动作。4《五个侦察兵》答:田坂具隆的《五个侦察兵》(1939)为之后的电影创立了一个样式,即强调作战集体团结一致,以及成员们沉着从容的英雄主义。在此类日本战争电影中,战争不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而是对日本精神纯洁性的一种考验。5《元禄忠臣藏》

73答:《元禄忠臣藏》(1941年和1942年摄制)是沟口健二拍摄的一部关于自我牺牲的经典影片。该片成为最受赞誉的战时影片项目之一。《元禄忠臣藏》对故事进行去戏剧化处理。减少了之前电影版本里激烈刺激的打斗场面和过分的情绪渲染。而是详尽缓慢地描述浪人们的复仇过程。影片中战斗的高潮戏发生在画面以外,通过主公的遗孀读信来陈述。6《姿三四郎》答:《姿三四郎》(1943)是黑泽明受委托执导的一部以19世纪末期为背景的打斗片。把喧嚣热闹带回到时代片中。该片集中展现了一种经典的打斗冲突,黑泽明把打斗场面处理得活力四射,运用了省略剪辑法、慢动作和突发的角度变换。对战后的时代剧产生重大影响。她也是香港武打片和塞尔吉奥·莱昂内“通心粉西部片”的先驱。7《最美》答:《最美》(1944)是黑泽明拍摄的更为重要的影片,是一部关于战时后方的剧情片。故事情节以片断的方式呈现,将个人遭遇串联,有喜剧式的,有严肃的。没有打斗片中丰富的肢体动作,这显示出黑泽明颇有兴趣描述献身社会理想的执著而近乎强迫的心理现象。二、简答题简述小津安二郎的影片风格。(1)拍摄技巧a.对好莱坞喜剧风格的继承与创造深受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卓别林和刘别谦的社会喜剧以及哈罗德·劳埃德的胡闹喜剧的影响。第一,采用1920年代美国喜剧片风格:简短的人物镜头和细致丰富的场景简洁明快地剪辑在一起。第二,又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一风格进行延伸,在毫无预兆的瞬间插入一些不甚唐突的物体和毗邻风景的镜头。

74第三,小津的某些电影将喜剧与戏剧彻底结合在一起,其风格从而在幽默的评论和诗意的抽象之间交替。b.360度剪辑第一,在对话场景中,他在360度范围内环绕演员系统化拍摄,以多个45度(通常是180度)来改换视野。这种策略通常是违反好莱坞传统的180度连贯性剪辑的。第二,他的剪辑既遵循视觉样式也遵循戏剧重点,他的360度剪辑在两种形状间制造出严密的“图形匹配”。c.拒绝使用某些电影技巧。第一,他是最后一位转向有声片拍摄的重要导演。第二,限制摄影机运动的使用。第三,最重要的是,常不顾被拍摄对象,而严格采用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的策略再度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镜头的构图,在演员的戏剧表现和画框内周围环境的纯粹视觉设计间达到平衡。(2)叙事手法①对影片戏剧效果的放大a.许多类似于刘别谦和劳埃德的喜剧,均基于人物的窘况和心理揭示,其标志特征是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的明智审慎的特写。b.其社会剧盘亘于冷漠城市中的生生不息,其效果经由神秘莫测的都市风景得以加强。②仔细斟酌的叙事风格电影深切痛楚地提示着错失的机会、悔恨之前和对离散的预见,都因一种仔细斟酌的风格而得以强化,这种风格能从最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沉思的机缘。

75小津的独特叙事手法和技巧影响了山中贞雄、清水宏和成濑巳喜男。

76第12章电影与国家政权一、填空题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由_____提出来的。【答案】高尔基2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准则,从提出到正式取消经历了约_____年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个阶段。【答案】60;五3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时期最具典型标志的影片,是瓦西里耶夫兄弟摄制的影片_____。【答案】《夏伯阳》二、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答:1931年由苏联文学大师高尔基提出,一开始作为文学创作方法出现,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的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在几年后这种创作方法成为一种政治取向和普遍原则,不再仅仅针对文学创作和评论,而针对苏联所有的艺术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了苏联电影追求的目标(普多夫金语),以此为原则的电影创作从1930年延续到苏联解体,在60多年里一共经历了5个阶段。2《夏伯阳》答:苏联导演瓦西里耶夫兄弟1934年摄制的影片,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期的代表作。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传奇式人物,影片根据夏伯阳部队政委富尔曼诺夫的小说改编,表现了红军前线将领夏伯阳勇猛顽强与精细机智相结合的作风,以及直率与幽默的性格。该片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和典范。

773“白色电话”影片答:“白色电话”是指这些影片中主人公家庭的客厅中常常摆有白色电话,这是当时意大利中、上层阶级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构成了意大利大众文化特有的趣味。这些影片是浪漫、温情、伤感的喜剧和家庭情节剧。4《恰巴耶夫》答:《恰巴耶夫》(1934,瓦西里耶夫兄弟)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条提供完整样板的第一部影片,也是苏联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影片以内战时期一个真实军官的虚构事迹为基础,为观众塑造出一个可供膜拜的英雄。浪漫爱情与工作相结合,为影片提供了浪漫情节。善于用简单的方式讲故事,如恰巴耶夫借助土豆来解释军事战略。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样式之一,即主人公学会把人民利益置于自身私欲之上。5《雾海白帆》答:该片由弗拉基米尔·列戈申拍摄,描绘了一群孩子在1905年试图革命的冒险活动。该片是舒米亚茨基尝试拍摄好莱坞式电影的一个绝佳例证,它以完美的连贯性风格进行拍摄,并融合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6《白静草原》答:该片为爱森斯坦的夭折影片,讲述一个男孩把自己对集体农庄的忠诚置于与虐待成性的父亲的关系之上的故事。爱森斯坦对大景深镜头的尝试,预示着格雷格·托兰和奥逊·威尔斯电影的出现。7《彩虹》答:马克·东斯科伊《彩虹》(1944)以一个乌克兰村庄为背景,讲述乌克兰人反抗德国压迫者的故事。《彩虹》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包括回家待产而遭迫害的女游击队员。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写实战争影片,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一些电影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简答题

781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我们如何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答:(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了一个政治术语;(2)在前苏联电影史上,这一创作准则并没有真正得到遵循或实践;(3)从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上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神坛上下来,仍然可以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理论根据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理论原则。2简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1)中心原则“对党的忠诚”,即艺术家必须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此原则的样板是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家。(2)第二条原则以群众为中心.,即艺术家应该以富于同情的方式描绘普通人的生活。(3)写实形式摈弃形式主义以及使影片难以理解的风格实验或复杂倾向。放弃早期电影制作中的蒙太奇风格。(4)塑造典型①为服务于党和人民,艺术必须教育大众且提供典范角色,尤其是刻画“正面英雄”。②许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乐观、理想化的苏联社会形象。

79第13章法国一、填空题1请写出三部勒内·克莱尔的现实主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答案】《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答案】勒内·克莱尔;让·维果3让·雷诺阿的作品_____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作是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答案】《朗吉先生的罪名》4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时期”出现的突出代表人物有_____和_____。【答案】马塞尔·卡尔内;朱利恩·杜维威尔5让·雷诺阿在电影《大幻影》和《游戏规则》中,成功地运用了_____镜头和_____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精深;长6_____创建了长镜头方法。【答案】雷诺阿7在战争的废墟上拍摄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_。【答案】《德意志零年》8_____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和风格。

80【答案】贫困和苦难9___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答案】巴赞二、名词解释1让·雷诺阿答:让·雷诺阿(JeanRenoir,1894—1979),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切地关注各个阶层,特别是底层民众悲惨的现实和凄苦的命运,他的影像始终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人们从中发现了自己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于是将这位大师称为“诗意现实主义者”。代表作有《大幻影》(1937)和《游戏规则》(1939)。2诗意现实主义答: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在1930年至1945年间,诗意现实主义共经历了过渡期、乐观主义时期、“黑色时期”等三个阶段,出现了让•雷诺阿等诗意现实主义大师。3“迦本神话”答:在诗意现实主义“黑色时期”,以马赛尔•卡尔内和朱利恩•杜维威尔为代表的导演摄制的影片在主题上具有共同性,主人公通常都是无意中犯下罪行的逃犯,他们渴望重新开始生活,但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这是法国面临沦落前的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而这些影片都是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男演员让•迦本饰演,他身材高大,相貌粗犷,适宜扮演工人和下层平民的角色。电影史上将表现这一系列小人物的由迦本所主演的影片称作“迦本神话”。4《操行零分》答:让•维果1933年拍摄的成名之作。这是一部以寄宿制学校生活为内容的影片。它揭露了孩子们在学校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学位当局的腐败、不负责任,以及孩子们最后起来反抗的场景。该片是维果童年生活

81的写照,其中的“枕头大战”场面最为著名。孩子们在诉说校方劣迹时,兴奋地拿枕头打闹起来,渐渐地羽绒像雪花一样飞舞,而孩子们还在打闹,摄影师用快速摄影的方法将这一场面拍摄下来,极富诗意。三、简答题1诗意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v答:一次大战后,对创作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制片厂的破落,这为独立制片人兴起提供契机。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一次大解放。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2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及代表作品。答:(1)雷内·克莱尔作为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是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的导演,成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有声电影初期他导演的影片:《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和《七月十四日》,被称作他在这一时期的“四部曲”。(2)让·维果同克莱尔一样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他曾在20年代先锋派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开始涉足电影界。他导演的社会纪录片《尼斯景象》,被称作是“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他在30年代初只拍摄了两部作品:《操行零分》和《驳船阿塔郎特号》。3雷诺阿对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让·雷诺阿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象征。巴赞曾称他为诗意现实主义的真正首领。在雷诺阿的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影片是《大幻影》和《游戏规则》。雷诺阿在创作中从不重复自己,他的影片往往却具有他的沉思,有着他那极强的社会内容。诗意现实主义的主要贡献:(1)更新“现实”观念。(2)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景深镜头的确

82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3)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4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答:(1)一次大战到三十年代,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艺术家把对现实的悲观、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充满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2)作品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们生存的压迫和艰难的挣扎。v(3)影片的镜头风格是阴郁、压抑。v(4)艺术家虽然表现了残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在影片中寻找一丝安慰。在镜头语言上,也时有诗化处理,比如《操行零分》中的“扔枕头段落”。v(5)影片受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流露出近乎纪录片的朴素风格,真实、自然成为他们的追求目标。5让•雷诺阿的主要创作特色。v答:(1)对人性的洞察是深邃的,不作简单化的处理,是一言难尽,这种复杂性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思想的厚度和情感的浓度。(2)电影语言已经十分娴熟,在雷诺阿等人的电影里,镜头之间的外部蒙太奇已被转换成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这点正是写实主义方法与技术主义方法的根本分界线。v(3)他迷恋特写,他一直认为,对实物细部的放大,有助于使观众进入梦幻世界。6诗意现实主义在其“乐观时期”的影片题材上有何共同点?意义是什么?答:在题材上的共同点:(1)这些影片主人公都是些不体面的人,甚至粗俗愚蠢,有着上等人

83所鄙视的所有缺点。(2)影片所展示的生活场景是杂乱、肮脏、不堪入目的。(3)几乎每部影片都涉及到了死亡。这一切的意义在于它们真实不加掩饰地展示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下层民众的确不如上等人那样体面、优雅,但他们同样有生存权利。7对《大幻影》一片进行影片分析。答:《大幻影》是法国电影诗意现实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但影片的主题是关于合作与和解的问题。(简述剧情)影片从多方面表现了法国军人的爱国热情,如“马赛曲”一场戏;另一方面又鲜明地表露反战的立场。影片的合作、和平、反战的思想是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的。第一层是伯居和冯•劳芬斯坦;第二层是马雷夏尔与罗森塔尔;第三层是马雷夏尔与德国女房东之间逐渐萌生的恋情。影片主题充分表现了雷诺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尽管他的理想是空洞的、不现实的,但却是纯粹的。影片吸收了欧洲传统戏剧的结构方式,多条线索细而不乱,前后半部各有侧重;越狱过程屡经曲折,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节奏上张弛有序,情节上疏密有致。因此从故事上说,是一个结构相当完整的具有传统意味的故事。8对《游戏规则》一片进行影片分析。答:《游戏规则》是诗意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是一个关于上流社会道德腐败的陈旧故事。雷诺阿在故事中流露出了沉重的悲剧意识,对人、对社会的一种失望情绪,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影片中对景深镜头的运用令人称道。

84第14章左派、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30~1945一、名词解释1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答:纪录电影运动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领导的。他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演出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英国纪录片学派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他们看来,电影艺术意味着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著名影片《漂网渔船》,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了革命性意义。2纪录片学派答: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蒙太奇手法、法国伊文思的诗意表现、弗拉哈迪的纪实手法等。他们的大量作品中表现出“题材主题的社会化”、“提高影片的写实能力”、“政治化倾向”等主要倾向,对战后的英国电影影响深远。3约里斯·伊文思答:尤里斯•伊文思是荷兰纪录片大师,他早期的作品受到印象派影响,对自然场景抱有一种特殊的个人情感,如《桥》《雨》等。他的工作同先锋派运动同步,但他作品中所蕴涵的诗意却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作了铺垫。伊文思在30年代后期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的纪录片创作中,完成了大量政治纪录片,并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代表作有《四万万人民》《愚公移山》等,虽然受到不少争议,但他对纪录片的探索精神不容低估。4《大河》答:《大河》由威拉德·范戴克担任摄影,并再次由汤姆森提供激情的

85配乐,这几个电影人展示了砍伐树木如何造成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量的水土流失。5《锡兰之歌》答:《由巴兹尔·赖特执导,影片简单地涉及茶叶贸易,主要表现锡兰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之美。实际上,影片精彩的影像和它密集的声轨暗示了现代商业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侵犯。6拉季斯拉夫·斯塔雷维奇答:斯塔雷维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木偶动画师,《福神》是他最长的作品之一。影片把真人表演和木偶混合起来,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女裁缝精心制作了很多毛绒玩具来供养她生病的女儿。影片显示了斯塔雷维奇的专业技能,即同时调动多个人物并赋予它们可变动且富有表情的脸。7《城市》答:《城市》是美国规划师学会委托制作的有关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影片。影片由拉尔夫·斯坦纳和威拉德·范戴克执导,根据洛伦茨的大纲完成。凭借阿龙·科普兰提供的配乐,音乐再一次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城市》与其他政府纪录片尤其是《大河》极为相似,在提出问题(过度拥挤的城市)之后接着给出了解决办法(根据城市规划重建)。二、简答题1简述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特征及代表作。答:以纪录电影先驱约翰·格里尔逊为首,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纪录片摄制运动。格里尔逊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⑴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至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萨杜尔语)。纪录片学派的代表性作品有: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安斯戴和

86艾尔顿的《住房问题》(1935)、瑞特和华特的《夜邮》(1936)、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2简述英国纪录片学派对战后英国电影的影响。答:首先,它反对好莱坞豪华、虚饰的制片方式,崇尚朴素、真实的、细致精心的工作方式;其次,影响了影片纪实风格的形成;其三,造就和影响了战后一代英国电影最重要的人物。3“电影与摄影联盟”成立的背景。(1)1920年代期间,一些共产主义团体曾拍摄过几部纪录片,而第一个正式的组织成立于1930年。(2)纽约的电影热爱者加入一个共产党人的静照摄影家组织,并创办了“工人电影与摄影联盟”。(3)全国性的“电影与摄影联盟”网络发展起来,合作拍摄了一些新闻片,在社会主义人士的集会上放映。

87第15章战后美国电影一、填空题1电影《公民凯恩》是_____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答案】美国二、选择题1影视中的长镜头主要是指()。A.不间断的镜头B.时间长的镜头C.距离远的镜头D.运动中的镜头【答案】A【解析】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是指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三、名词解释1《公民凯恩》答: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影片。影片以一名记者想要探究出报业大亨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含义为线索,采用不同的视点叙事,由五个人讲述凯恩的一生,因此这部影片的结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复杂形态。影片的问世成为划分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转折点。现代电影在叙事结构、表现技巧和表达方式三个主要元素上和传统电影划开界限。影片在

88电影语言和视听元素的表现技巧上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现代电影的典范之作。2希区柯克答:希区柯克(Hitchcock,1899—1980),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的《蝴蝶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代表作有《后窗》(1953)、《西北偏北》(1959)、《惊魂记》(1960)。3剥削电影答:由于没有大明星或创意团队,一些廉价电影就利用可资“剥削”的时事或耸人听闻的题材进行拍摄,故称为“剥削电影”。4《锦城春色》答:该片为金·凯利与斯坦利·多南联合执导,讲的是三个水手在曼哈顿度过一天的狂热故事,虽不是第一部在实景中表演歌舞的影片,但其中的舞蹈和剪接却赋予了影片一种繁忙的都市活力。5《搜索者》答:《搜索者》是福特执导的最为复杂的一部西部片,是情感丰富的好莱坞传统的典型代表。该片叙述了伊桑·爱德华兹追踪杀害其兄长一家并掳走他侄女黛比的科曼奇族印第安人。他的搭档马丁·波利逐渐察觉,伊桑并不是要营救黛比,而是要将她杀害,因为她已经成为一名印第安人的妻子。该片的色彩设计反映了纪念碑山谷的季节变化。福特式的景深空间以一种令人回味的门廊取景的母题形式出现。即使约翰·韦恩最后的双臂抱于胸前的姿势,也是哈里·凯里在《快枪》(1917)所使用的姿势的翻版。6景深答: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

89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景深通常由物距、镜头焦距,以及镜头的光圈值所决定。除了在近距离时,一般来说景深是由物体的放大率以及透镜的光圈值决定。固定光圈值时,增加放大率,不论是更靠近拍摄物或是使用长焦距的镜头,都会减少景深的距离;减少放大率时,则会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时,增加光圈值则会增加景深;减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则会减少景深。7“骑兵三部曲”答:福特的的“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1948)、《黄巾骑兵队》(1949)、《边疆铁骑军》(1950),表达了对精诚团结的军事组织的敬意。四、简答题1简述黑色电影的艺术特色。答:1946年法国影评人提出二战后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黑色电影”,此后这个术语被评论界广泛采用。“黑色电影”主要指两方面。(1)是电影题材大多来自社会黑暗面;(2)是电影的整体观点较为灰暗,主角对人生悲观;(3)最关键还是电影的形式,内容与形式要互相结合,才可归类为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摄影与灯光皆有鲜明的光暗对比,往往利用阴影切割画面或演员的部分面孔,或用光暗反差扭曲视觉效果,明显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些拍摄形式上的特点,再配合反映社会和道德黑暗面的主题,即所谓“黑色电影”。2简述公路片的特点。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了一种以汽车和公路为典型叙事元素的电影,主人公命运和情节的展开往往和公路息息相关,这类影片被称为公路片。(1)公路片诞生之初,多半是由当时好莱坞的青年导演执导,反映青年人失落、孤独、愤懑和反叛的生活方式。主人公多驾驶着各色汽车,怀着破碎的梦,疾驰在穷乡僻壤间。

90(2)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公路片逐渐杂糅了更多的类型元素,其结构模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其中既有好莱坞的传统格局也有独辟蹊径的巧妙构思。影片《搭车人》把公路片引向了恐怖电影;《末路狂花》则改变了男性主宰公路片的老规矩;《雨人》运用公路片的构架表现了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而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完美的世界》则将公路片、伦理片、警匪片等诸多片种熔于一炉,适应了当代美国电影的新趋向——类型交汇。于是,有了“修正型公路片”的说法。公路片至今已非好莱坞所独有,许多国家均拍摄了相当数量的公路片。3简述希区柯克的影片特质。答:(1)重视悬念营造如他其导师苏联蒙太奇导演一样,希区柯克的目的不是神秘和恐怖,而是悬念,在于一种近乎纯粹的身体反应。(2)强调情节张力希区柯克的情节,无论是来自小说还是他自己的想象,都取决于一再利用的人物和情境:无辜的男人陷入犯罪和嫌疑的漩涡,精神紊乱的女人,迷人和非道德的杀手,单调的场景之下张力奔涌。(3)故事与主题的一致性他在故事和主题上的一致性,为欧洲评论家提供了证据:一个美国制片厂导演也有可能是他的作品的创造者,亦即“作者”。(4)风格的多样性希区柯克炫耀着他在风格上的别出心裁,在每一个剧本中嵌入一个特定片段,以引发令人吃惊的难以置信的悬念,如一次试图在管弦音乐会上实施的暗杀(《知情太多的人》(1956)),以及一架喷洒农药的飞机试图击倒主人公(《西北偏北》(1959))。(5)技术难度的设置有时,希区柯克会给自己设置技术上的挑战,如由八个长镜头组成的《夺魂索》(1948)以及在《后窗》(1951)中,数百个镜头组合在一

91起,诱导观众相信主人公的看法:一个住在庭院对面的男人已经犯了谋杀罪。

92第16章战后欧洲电影:新现实主义及其语境,1945~1959一、填空题1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的三部影片_____、_____、_____。【答案】《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2“新现实主义”最重要、最成熟的导演是_____。【答案】罗西里尼3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_。【答案】《偷自行车的人》4战后的世界电影是从_____开始的。【答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5_____成为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答案】新现实主义61942年,维斯康蒂拍摄了_____。【答案】《沉沦》7_____拍摄了三部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的影片。【答案】罗西里尼8标志罗西里尼与新现实主义告别的影片是_____。【答案】《德意志零年》9将视线主要关注在解放后意大利农村的艰苦生活和不平现象的导演是_____。

93【答案】桑蒂斯101952年_____导演了著名的《罗马十一时》。【答案】桑蒂斯11参与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时间最长的导演是_____。【答案】德•西卡12_____可以看作是新现实主义的最后的力作。【答案】《温别尔托•D》13_____,新现实主义开始消退。【答案】50年代初15、决定新现实主义性质、特色的首先是_____。【答案】它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16、1951年德•西卡拍摄的_____是一部充满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的影片。【答案】《温别尔托•D》17、成为新现实主义导演们的大本营的杂志是_____。【答案】《黑与白》18、主要提出、介绍和讨论“新现实主义”理论观点的杂志是_____。【答案】《电影》二、名词解释1《偷自行车的人》答:1948年出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经典代表作,导演德·西卡。

94故事灵感来自一篇极其普通的新闻报道。影片描述一个失业工人和他的孩子在罗马街头奔波了24小时,寻找他们失窃的自行车,结果却是一场空。这段报纸上只有两行字的报道,在德·西卡的影片中形成一个极为感人的悲剧,揭示了意大利社会失业的困扰、道德的堕落及现实社会的混乱。主人公安东尼由一名真正失业的炼钢工人扮演。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答:新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便是“真实”,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分别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两个响亮的口号。代表作包括罗塞里尼的反法西斯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1948年柴伐梯尼编剧、德.西卡执导的《偷自行车的人》等。后者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影片触及到了意大利下层社会的生活问题——失业,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编导以纪实的手法在看似不动声色之中,传达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的社会批判。3罗伯特·罗塞里尼答:罗伯特·罗塞里尼(RobertoRossellini,1906—1977),意大利导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1945年他执导拍摄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成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宣言书。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影片在实景中拍摄,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中的角色,除个别外,全部是非职业演员,由于他们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演来自然真实。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朱赛普·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4《罗马十一时》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1952年出品,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由柴伐梯尼等人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二战后的罗马,上百名女子应征一个打字员职位。在等待面谈时,她们蜂拥挤进一座老房子,在挤楼梯时造成楼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砖头瓦砾中,她们的生活因此彻底改变。每个姑娘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又彼此交织。影片借一群落难的妇女,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时期的社会现状,揭露出当时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是具有社会批判力度的一部杰作。影片一开始,打字机发出的敲击声就给人一种紧张的心

95理撞击。因影片令人震撼的真实性,致使当时的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态度。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答:这是一部根据抵抗运动领导人口述而成的影片,是第一部真是滴反映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影片在罗马大街上实景拍摄,战争的废墟为背景,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自然的光效,加上大量非职业演员,完成了对真实环境的展现和对法西斯暴行的揭露。影片的高潮段落是女主角平娜和神父皮罗德的死,前者以冷静实录的方式,呈现一位普通妇女牺牲和法西斯的残暴;后者则冷静中透着悲壮,皮罗德仰望苍穹,仿佛完成了上帝的使命,坦然安祥地面对死亡。三、简答题1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答:1945年罗塞里尼拍摄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始,从1945至1950年,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逐步形成,包括:(1)注意反映本国当代社会的现实;(2)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3)在拍摄方法上注重真实感,尽量运用自然光在实景中拍摄;(4)反对好莱坞明星制度,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这些特点体现在一系列影片中:罗塞里尼的《游击队》(1946)、德·西卡的《擦鞋童》(1946)和《偷自行车的人》(1948)、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1948)。20世纪50年代初,尽管出现了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1952)、德西卡的《温别尔托》(1952)等优秀作品,但这一运动已走向衰落。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作品。答:(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者与作品:罗塞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等。

96(2)在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剧作家——西柴烈·柴伐梯尼。他是《云中四步曲》《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罗马十一时》《小美人》等影片的编剧。(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还有许多的代表人物和重要的作品,比如:卡斯戴拉尼比索尔达蒂的《在罗马的太阳下》,吕奇·藏巴的《艰难的年代》,由德·桑蒂斯倡议的,五位导演:安东尼奥尼、利萨尼、马西里、蒂诺·里西和费里尼联合制作的集锦片《城市里的爱情》等。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终结和分化的原因。答:(1)战后资产阶级的统治日趋稳固,审查制度也逐渐严格起来,那些像《大地在波动》《温别尔托D》这样有损“意大利国家形象”的电影受到审查、投资、发行等方面的限制。(2)国家大量进口好莱坞电影,观众的兴趣逐渐被戏剧性强、娱乐色彩浓厚、感官刺激强烈的影片所吸引,从而失去了对新现实主义的热情。(3)国家经济恢复,新现实主义所反映的贫穷、失业等现实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影片的现实基础在减弱。(4)新现实主义也存在自身的缺陷,比如轻视编剧和表演,淡化戏剧性,情节过于松散,艺术上走向极端的记录手法,这些都导致了它艺术创造力的萎缩。4新现实主义“新”在哪里?答:(1)第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电影实践;(2)有明确的表现对象,完全表现底层百姓的生活;(3)有明确的表现手法上的规定;(4)有明确的叙事上的要求。摆脱了情节剧的模式,寻找一种崭新的生活流的叙事模式。

97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追求是什么?答:追求真实、自然地反映社会现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的冲突、心灵的冲突。反对浮夸、肤浅的电影风格,如白色电话片。要建立大众的、真实的民族电影。提倡真实原则,从当前的现实问题出发,直接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整体审美原则,取消认为臆造的情节,舍弃专业演员,直接在街头巷尾摄取影片素材,以此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状。在对白中使用方言,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运动,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的走向和格局。6为什么会产生新现实主义?它的表现形态是什么?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在战争的废墟上产生的,贫困和苦难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1)它破除了在意大利电影是中产阶级的爱好的现象。(2)意大利面临的社会困境始终没有得到改变。(3)战后意大利相对完好保存了电影设备,电影人具有了必备的物质条件。7新现实主义是如何通过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来的?它对电影语言的贡献何在?答:(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摄提倡真实原则,从当前的现实问题出发,直接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整体审美原则,取消认为臆造的情节,将摄影机搬上街头,主张自然、真实的画面感,使用在场面中自然流露倾向的情节结构,舍弃专业演员,直接在街头巷尾摄取影片素材,以此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状。在对白中使用方言,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等。(2)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运动,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的走向和格局。它决定了战后世界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的新浪潮运动的创作方式,对世界各地的独立制片和私人创作起了和大的启示和榜样作用,甚至对中国电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988为什么说新现实主义首先是在美国观众中得到回响?答:新现实主义毫不留情、不加掩饰地向人民揭露了事实的真相,表明了严整的左派立场,许多影片直接与战争有关,表现了抵抗战士的英勇无畏。《游击队》记录了美军战士解放意大利的实况,他们的战斗、爱情,以及在战争中的内心感受,所有这些,同样为美国人所认可,因此,新现实主义首先是在美国观众中得到回响。9简单介绍一下新现实主义的思想来源。答:一个是苏联学派的思想,强调政治宣传、注重思想倾向;二是美国影片,但不太明显。更重要的是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许多新现实主义导演都曾经有过直接在法国导演手下工作的经验。如雷诺阿,他对新现实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真实的态度和对长镜头的运用。10说说雷诺阿对新现实主义最大的影响在哪里。答:对新现实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对真实的态度和对长镜头的运用。他反对浮夸、虚假、伪造的创作倾向,主张自然、真实的画面感,自由、松散、在场面中自然流露倾向的情节结构对他的意大利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巴赞极力推崇他的长镜头运用方式。11哪些原因促成了50年代初新现实主义的消退?答:有三个原因:一是出于“反共需要”,在政治上打压、经济上制约、审查上刁难;二是新现实主义所表现的社会问题开始逐步解决了;三是自身在审美上的粗陋、浅显并没有在国内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12为什么会产生新现实主义电影?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在战争的废墟上产生的,贫困和苦难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1)新现实主义破除了在意大利电影是中产阶级的爱好的现象;(2)意大利面临的社会困境始终没有得到改变;(3)战后意大利相对完好保存了电影设备,电影人具有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9913论述弗朗西斯•罗西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对新现实主义所做的贡献。答:他是在意大利本土最重要的导演。他派的是实录某中生活的真实的影片,但他并不试图相当确凿的再现生活。他认为电影不但要展示生活,而更重要的是要在认真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阐释事实。他的影片所运用的手法较其他的新现实主义导演有更多的变化,他也不拒绝采用蒙太奇的、或别的新方法,只是保留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的内容、普通人的题材、现实场景的拍摄等。作品有《控制城市的手》《高贵的尸体》《三兄弟》等。14介绍新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1)产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在战争的废墟上产生的,贫困和苦难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①它破除了在意大利电影是中产阶级的爱好的现象;②意大利面临的社会困境始终没有得到改变;③战后意大利相对完好保存了电影设备,电影人具有了必备的物质条件。(2)发展历程:①奠基之作。1942年,维斯康蒂拍摄了《沉沦》,影片中出现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新现实主义在这时还只是一个在理论界讨论的问题。许多人都赋予了新现实主义不同的内涵,但在一点上取得了共识,即反对或不满当时充斥意大利影坛的浮夸、肤浅;②全盛期。1945-1947年罗西里尼拍摄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三部影片,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还有桑蒂斯主要关注解放后意大利农村的艰苦生活和不平等现象,代表作《罗马11时》;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是新现实主义最经典的影片。③尾声。《温别尔托•D》可以看作是新现实主义的最后力作。

100四、论述题1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有哪些?答:(1)纪录性。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而《罗马十一时》一片由于有了新闻记者在叙事上的参与,而更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2)实景拍摄。这是新现实主义“纪录性”的一部分体现。这样一种拍摄方法,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3)长镜头的运用。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这种没有被分割得很碎的视觉处理,似乎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完整的一段。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观性。(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5)结构形式。新现实主义电影制作者,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选择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为直观的结构形式,其结果也是一种最为清晰、最为自然、最为充实的结构形式。这同样是影片的纪录风格所决定时,正如柴伐梯尼所倡导的那样:新现实主义的影片要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6)地方方言的运用。这是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和写实主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在方言的处理上,新现实主义制作者是很注重分寸的,他们既保持地方方言的特点,又尽可能地使人们听得懂。2新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

101答:主张电影取材自人民大众在抵抗运动的生活现实,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街上”两个口号。(1)还我普通人。认为艺术应该表现真实的人物,新现实主义影片大都反映普通工人、农民、小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的普通生活。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导演罗西里尼宣称要回到卢米埃尔的时代,力求质朴的纪实性,《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都是根据报纸新闻的真人真事改编的,《艰辛的米》(德桑蒂斯)反映了农民的困难处境,《温别而托D》(德西卡)表现的是退休老人生活无着、晚景凄凉。②柴伐蒂尼甚至认为,迫于各种压力而不去拍摄贫穷,那就是在道德上的犯罪;电影只有表现现实,才算尽到了它的道德责任。(2)那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虽然战后残破的电影工业,简陋的拍摄条件,让“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取材自生活本身,缩短影片与生活的距离,尽可能减少艺术加工”已内化为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①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们不用摄影棚,手持摄影机跟随人物在真实的空间中运动;抛弃人工照明,采用自然光;不用明星,起用非职业演员;同期录音,并尝试使用方言。②电影多采用中景和远景,以表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通过场面调度和景深镜头处理群众场面;并用长镜头来客观真实地还原环境和事件进程的完整性。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答:(1)准备期(1942-1944)①1942年到1943年间,三部均由柴伐蒂尼编剧的电影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先声,它们分别是《沉沦》(维斯康蒂)、《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德·西卡)、《云中四部曲》(勃拉塞蒂)。②1943年,温别尔托巴巴罗在《电影》发表一篇被称之为“新现实主义的真正宣言”的文章,明确提出意大利电影必须表现意大利的生活、情

102感、文化和民族特点,必须具备“意大利精神”。(2)全盛时期(1945-1952)①1945年,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的诞生,随后完成了他“战争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游击队》(1946)和《德意志零年》(1948)。②这期间,德西卡拍摄了属于他的3部重要的作品:《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温别尔托·D》(1952)。③被称为“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维斯康蒂,在《沉沦》之后又拍摄了《大地在波动》(1947),这是一部意大利南部渔民生活和斗争的“实况记录”,全片没有一个专业演员,都是无名无姓的普通渔民,对白也完全是方言,对话全是即兴的创作。在冷静而冗长的镜头下,观众可以洞察渔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被认为是最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观念的作品。④德桑蒂斯1942年曾作为维斯康蒂的助手,1947年开始独立拍片,拍摄有《悲惨的追逐》(1947)、《艰辛的米》(1949)、《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和《罗马11时》(1952)。(3)终结分化期(1952-1960)1950年代初,新现实主义开始走向衰落,1956年,德西卡和柴伐蒂尼合作的《屋顶》,被看做是新现实主义的结束。在这期间,新现实主义分化两类①一类是把意大利传统喜剧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起来的所谓“玫瑰色的新现实主义”,如《面包、爱情和幻想》(1953)。②一类是从关注贫穷、就业等外部社会环境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两位导演便从新现实主义的阵营脱颖而出,它们的影片又被称作“心理现实主义”。4举例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以及对后来的电影创作的影响。答:(1)创作特色:

103①真实原则。如《偷自行车的人》;②整体审美原则。事物的整体性是巴赞的真实论的核心。如罗西里尼的场面调度和雷诺阿所创建的长镜头方法。③在对白中使用方言。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2)影响:新现实主义决定了战后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对世界各地的独立制片和私人创作起了很大的启示和榜样作用;为电影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特别是对巴赞的电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04第17章战后欧洲电影:法国、北欧及英国,1945~1959一、填空题1巴赞的真实论的核心是_____。【答案】事物的整体性2_____决定了战后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运动”。【答案】巴赞3关于解决_____的问题,巴赞是从叙事和叙事方式入手的。【答案】“人的介入”4_____将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审美价值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答案】巴赞5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二个丰碑_____。【答案】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论6_____和_____组成了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答案】电影本体论体系、电影语言史的进化7巴赞的主要论文汇集于四卷本的_____。【答案】《电影是什么》8___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答案】巴赞9巴赞创办的_____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研究。【答案】《电影手册》

10510_____奠定了战后电影理论的基础,指出了战后电影发展的方向。【答案】巴赞二、名词解释1英格玛·伯格曼答:瑞典电影大师。其影片带着鲜明的个人标记,几乎都围绕上帝是否存在、生的痛苦、死的恐惧等主题展开。伯格曼在电影语言方面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语法范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中精神活动的表现,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引入电影,使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合一。在影片中经常采用“隐喻”“象征”“影射”“暗示”等手法,因此作品时常出现脱离具体环境和事件再现而转入寓言化的倾向。代表作《第七封印》《野草莓》等。2电影手册派答:1951年法国人巴赞与雅克—唐尼尔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该刊物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批评家,弗朗西斯•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雅克•李维特等,这些人后来成为“新浪潮”的主要导演,这就是所谓的“电影手册派”。3巴赞答:法国人,写下了我们今天的战后电影史。他奠定了战后电影理论的基础,指出了战后电影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电影应该是一种真正的通俗艺术,应该用优秀的影片创造观众。1951年他与雅克—唐尼尔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他医生歇夏了大量的电影评论文章,但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造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他所参与创造的《电影手册》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研究。他的美学思想和基础有两个方面自称:一是电影本体论体系;二是电影语言史的进化。4“木乃伊”情结答:巴赞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一切艺术背后都是以宗教冲动为出发点的:人类“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

106是“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将这种心理愿望归结为“木乃伊”情结。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活动影像来捕获和保存生命运动。5影象本体论答:巴赞所谓摄影摄像的本体论的核心是真实论,即再现事物原貌。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电影的心理学依据:“木乃伊情结”,通过活动影像来捕捉和保存生命运动;二是再现世界的完整性,他认为真实性是一种审美现象,而真实蕴藏在世界的完整性中。三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的同一性,以摈弃“人的介入”。他推崇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三、简答题1简述巴赞的影像本体论。答:(1)20世纪4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首先提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1945年安德烈·巴赞发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借用哲学本体论的术语,提出关于电影本性的核心命题: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属性,它产生于被摄物的本体,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2)影像本体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因此,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摄影的客观性可以赋予影像以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具有的说服力。巴赞基于影像本体论提出长镜头美学思想。(3)影像本体论对战后西方电影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支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动力,但是也受到电影理论界尤其是结构主义者以及电影符号学家的批判。电影符号学认为,影像不是世界的逼真复现,不是现实的同一物,而是人在不同认知条件下观察世界的结果,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这一立论是对影像本体论的根本否定。2简述什么是“木乃伊”情结及此类电影的特点。答:(1)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为研究电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他认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它们起源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需要。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巴赞提出:一切

107艺术(尤其是绘画)背后都是以宗教冲动为出发点的,人类“用逼真的临摹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是“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将这种心理愿望归结为“木乃伊情结”。他论证说,古埃及宗教信仰宣传以死抗生,他认为肉体不腐则生命永存,因此这种宗教迎合了人类心理的基本需求——与时间抗衡。因为死亡无非是时间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原因。(2)巴赞认为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活动影像来捕获和保存生命运动。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巴赞认为,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3简述巴赞的主要理论思想。答:他的美学思想和基础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电影本体论体系;核心是真实论,即再现事物的原貌,包括“木乃伊情结”、再现世界的完整性、在电影中摈弃人的介入。二是电影语言史的进化。4巴赞对电影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巴赞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他创办的《电影手册》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研究,他奠定了战后电影理论的基础,指出了战后电影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电影应该是一种真正的通俗艺术,应该用优秀的影片创造观众。他的美学思想和基础有两个方面自称:一是电影本体论体系;核心是真实论,即再现事物的原貌,包括“木乃伊情结”、再现世界的完整性、在电影中摈弃人的介入。二是电影语言史的进化。

108第18章战后非西方电影:1945~1959一、填空题1在“电影荒年”期,苏联电影创作遭到了严重破坏,_____年,全苏联的电影生产仅有5部。【答案】19522请写出两部苏联电影“解冻”期的代表作:_____、_____。【答案】《第四十一》;《雁南飞》3苏联电影“解冻”期的主要影片在美学倾向上都属于_____的范畴。【答案】“诗电影”41962年12月,苏联电影界开始了_____运动,《未寄出的信》《一年中的九天》等影片受到了公开指责与批判,所谓的“解冻期”逐步结束。【答案】“反自由化”5二战后日本电影重见曙光,这一时期由两部电影代表了新转折,它们分别是木下惠介的《_____》和黑泽明的《_____》。【答案】《大曾根家的早晨》和黑泽明的《无愧于我们的青春》650年代战后,日本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_____,这一时期还有_____、小津安二郎等。【答案】黑泽明;沟口健二750年代后一代导演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小林正树、市川昆、_____等人。【答案】新藤兼人8沟口健二被称为“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1936)和《_____》(1936),《_____》(1952)和《_____》(1954)。

109【答案】女性电影大师;《浪华悲歌》;《青楼姐妹》9小津安二郎是日本导演中最能体现其民族风格的人,主要代表作有《_____》(1929)和《_____》(1953)。【答案】《西鹤一代女》;《近松物语》1050年代以表现生活而著称的演员兼导演卡普尔,他最著名的影片有《_____》(1950)。【答案】《流浪者》二、名词解释1小津安二郎答:小津安二郎(1903—1963),生于东京,是日本电影史上最具有民族审美形态风格的大师,被认为是日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小津的作品,通常是以描述普通日本家庭之生活琐事,在寻常处刻画日本人之生活面貌和人生苦乐,展现日本现代社会的风俗与人情。他的电影形式严整完美,内涵丰实周延,成熟地阐释了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影像美学特征。重要作品有《浮草物语》《东京物语》《秋刀鱼的滋味》等。2《东京物语》答: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影片《东京物语》讲述一对老夫妇前往东京与其他子女相聚而产生的感情矛盾。旧家族制度亲子关系面临瓦解,年轻人忙于应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无暇顾及敬养老人,老人们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内心充满了惆怅。本片淡淡地联结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巧妙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生活姿态,反映二战后日本家庭关系中所发生的划时代的巨大变革,手法优雅流畅,细致而质朴。20世纪70、80年代,赢得世界影坛的广泛认同。3《雁南飞》答:导演为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是苏联第一代著名电影艺术家,也是20世纪50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讲究运用“情绪摄影”的理论,用强烈的情绪色彩感染观众,在影片总体风格上追求诗意的境界,以及“形

110散神不散”的散文式叙事结构。1958年摄制的《雁南飞》是其代表作,该片在拍摄中采用大量升降镜头,其中男女主角在黎明前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的恋爱戏回肠荡气。影片拍摄于苏联文艺解冻时期,片中没有丝毫政治说教色彩。影片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也为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带来世界性声誉。三、简答题1关于日本电影的民族性。答:(1)日本早期电影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传统美学的制约,如: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中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女性,影片中所有的女性都由男性来扮演,被称为“女形”。日本无声时期出现的“弁士”(解说员),这种拒绝电影剪辑的叙事编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无声中最无声的影片。(2)小津安二郎在日本电影史上被认为是日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他在熟悉和掌握了西方电影技巧之后,便在自己的影片中背离了那些体系,而发展了具有民族审美形态的个人风格。而他那被称作“顽固的自信”的独特风格,使人感到似乎只有小津才能拍出真正的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3)小津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描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爱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解等等。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味。然而,对于熟悉习俗的日本人却能够从中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品味,这种品味渗透着许多属于这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的体验。日本人在接受了我们的佛教“禅宗”思想之后,曾把它作为民族的精神核心,符合了日本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日本人强调这其中所具有的“静”(形)和“定”(神),并在日本茶道中作了集中的体现。(4)小津的影片对于日本生活习俗的表现也是非常准确和细腻的,其中关于人物对话、坐态的安排就很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影片中的人物在日常对话时,要么同坐在酒吧的柜台前,要么跪坐在榻榻咪上,人物总是双方共同面向一个方向,而避免面对面的谈话。这种人物对话姿态的处理,也体现着一种民族心理习惯。(5)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图的视觉

111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6)在小津的影片中,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征的形式表现,比如:以既符合日本建筑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的稍稍仰起的视角;以稳定的幽雅、达观的画面构图;以摄影机处于一个聚精会神的倾听者位置拍摄的人物讲话的正面处理;以场景转换时展示叙事空间的过渡镜头;以富有连贯性和视觉节奏感的切换等。(7)小津始终一贯的形式处理,形成了自己适合于民族审美要求的个人风格。因此,吸引了日本的电影观众。同时,这种区别于任何形式系统独特风格,也使得异邦民族感到新奇,并把它作为一种民族电影文化的特殊形式领域接受下来。小津在近4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约55部影片,为日本民族电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什么是“斯大林神话”?它对苏联电影业造成了怎样的恶果?答:1945年至1953年被称为苏联电影荒年期,斯大林将苏联人民二战与卫国战争胜利成果占为己有,变本加厉地推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苏联生产了一大批后来被称为“斯大林神话”的影片,影片中斯大林被塑造成神,歪曲了现实伪造了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苏共中央对电影工作者发动斗争,斯大林甚至亲自过问影片创作,压制了电影工作者与苏联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电影创作遭到严重破坏。1952年苏联电影产量仅5部。31956年苏共开始了全面的“非斯大林化”过程,这在电影艺术中是如何表现的?导演们是如何看待这场文化运动的?答:“非斯大林化”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如丘赫莱依在《晴朗的天空》中“斯大林死了”的台词与冰块破裂镜头的组接,具有象征意义。苏联电影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直接揭露的作品出现,时代的变迁首先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对人物的刻化上。老一代导演们纷纷投入创作,还出现了一些探索性影片。另外,解冻期间电影界还涌现了一大批青年人,在以后20年成为了苏联电影改革的中坚力量。

112第19章艺术电影和作者身份一、填空题1弗朗索瓦·特吕弗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中提出了_____的概念,使之成为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宣言。【答案】作者论2_____第一次提出“作者论”概念。【答案】特吕弗3第一次公开提出“作者”概念的是特里弗1954年发表于〈电影手册〉上的_____。【答案】《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4关于“作者论”的讨论,首先集中体现在两个概念上:_____和_____。【答案】“作者”;“导演”5_____奠定了“作者论”的基础。【答案】阿斯特吕克61948年3月30日,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法国银幕〉上发表了_____,为“作者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答案】《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7黑泽明的早期作品是表现明治时期日本柔道创始人故事的《_____》(1943),这部影片受到军方的重视,并资助拍摄了续集。【答案】《姿三四郎》8黑泽明获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是《_____》,使日本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

113【答案】《罗生门》9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_____、_____和瑞典的_____。【答案】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10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指的是他拍摄的_____、_____和_____等三部影片。【答案】《道路》;《诈骗记》;《她在黑夜中》1160年代初,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_____》《_____》和《蚀》都表现了现代妇女的生活状态,被称为“时代伟大的情感病态”三部曲,即“《蚀》三部曲”。【答案】《奇遇》;《夜》1250年代后期,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_____》《_____》为他奠定了世界电影大师的声誉,同时也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哲理电影”的先河。【答案】《第七封印》;《野草莓》13《第七封印》中,影片的戏剧性效果是通过严谨的_____结构的方法组织的。【答案】双层14伯格曼将自己的影片的观众明确定位为_____。【答案】知识分子二、名词解释1费德里科·费里尼答: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Fellini,1920—1993),意大利导演,以强烈的个人标记“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从20

114世纪50年代起,他独立拍摄了以表现下层社会小人物悲惨命运为主题的“孤独三部曲”:《道路》(1954)、《诈骗记》(1955)、《她在黑夜中》(1956)。这些影片不同于传统新现实主义那样停留在外在的表现,而是通过他们在生活道路上的艰辛经历,着力去揭示人物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因此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1960年费里尼拍摄《甜蜜的生活》,从表现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转向了剖析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堕落、空虚与精神贫瘠。这是费里尼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标志着他走上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意绪为特征的现代派道路。这一时期拍摄的代表作有《八部半》(1962)。其作品曾先后5次摘取奥斯卡金像奖。2特吕弗答:特吕弗(Truffaut,1932—1984),法国著名导演、新浪潮运动主将。曾跟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学习导演,1958年开始从事电影导演。他的影片基本上都是自编、自导,甚至自己还扮演片中角色。从特吕弗开始,出现了第一人称电影。1959年特吕弗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影片讲述少年安东尼的成长故事,该片是新浪潮的代表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大奖。3安东尼奥尼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60年代是他的创作盛期,奠定了他世界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作品主要是“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奇遇》《夜》和《蚀》,以及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红色沙漠》(1964)。因安东尼奥尼对色彩大胆、反常规、反现实的探索,在电影史上广受赞誉,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4《红色沙漠》答:安东尼奥尼1964年执导影片。以拉文纳港的工业郊区为背景,那里,现代工业几乎把环境全部破坏。影片暗示女主人公的精神病症似乎就是由这种潜伏在环境中的恐怖造成的。作为第一部彩色影片,安东尼奥尼创造性地运用色彩作为表意符号,影片的色彩基本上由红、黄、灰、蓝组成。黄色是工厂烟囱冒出的烟雾,是工业文明毁灭人类生存环境的象征;蓝色的阴郁冰冷隐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冷淡;红色作为影片主色调,则象征充满压抑与恐怖色彩的现实空间。安东尼奥尼对色彩大胆、反常规、反现实的探索,在电影史上广受赞誉,被称为“电

115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5费里尼与《八部半》答:费里尼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电影大师,无所不在的自传元素,苦涩、伤感的幽默风格和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的、高度个人化的想象、幻想的银幕世界成为费里尼影片的三个举世公认的美学特征。60年代,他拍摄了著名的“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2)和《朱丽叶塔的精灵》、(1965)。6《八部半》答:最能代表费里尼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自传性很强的影片。影片表现了一个名叫古依多的电影导演在筹拍一部影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顿与危机。《八部半》是一种“双套层结构”——即古依多所要拍摄的新电影正是费里尼自己所拍的这部影片,古依多对自己的反思也正是费里尼对自己的反省。影片最突出的特点是使摄影机直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把主人公的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穿插在一起,表现处于混乱中的灵魂,不仅突破了原有的“戏剧化”表现规律,而且彻底地打破了电影中的时空观念。7英格玛·伯格曼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Bergman,1918—2007),瑞典电影大师。1945年执导第一部影片《危机》。他导演的影片绝大多数是自己编剧,因此影片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影片的主题大多是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的痛苦、死的恐惧、社会与人的矛盾、人与人的隔阂等。伯格曼将电影艺术带进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以丰富的视觉意象、闪回和极端特写等手法,展现心灵深处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他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夏夜的微笑》(1955)、《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魔术师》(1958)让他迅速跻身世界电影舞台。20世纪50至60年代,他的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并成为世界一流的导演。8黑泽明答:黑泽明(1910—1998),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是日本电影和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大师之一,他的《罗生门》为世界第一次打开了认识日本

116乃至亚洲电影的大门,迎来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50年他推出《罗生门》,获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打破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1974年他应邀在苏联执导影片《德苏乌扎拉》,获得莫斯科影展的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90年黑泽明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9《罗生门》答:日本导演黑泽明1950年执导的影片,根据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莜竹丛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成,在一连串的倒叙回忆中,讲述了一个强盗杀死武士、并强暴了武士妻子的故事。影片采用多重并列的叙事结构,虽然每个人都叙述同一件事、但再现版本却都大相径庭,而且最后旁观者樵夫的矛盾叙述又多一重的曲折迷离。黑泽明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段,将影像空间巧妙分为三个风格迥异的区间,代言各自不同的叙事角度和方式;在镜头语言方面,以惊人的娴熟姿态将移动摄影引入了日本电影的森林段落中。这些现代性、开放型的电影观念,使该片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三、简答题1简述“作者论”的发展及如何评价“作者论”。答:(1)1954年,时任《电影手册》编辑的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发表《法国电影的一些倾向》首倡“作者论”,提出影片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导演而非编剧,在一系列作品中坚持题材和风格一贯特征的导演,即是自己作品的作者。这一观念得到《电影手册》编辑部的支持,并且引发了在制片人大权独揽的好莱坞,一些导演是否可以称为作者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奥托·普莱明格、霍华德·霍克斯等导演的作者地位得到确认,与欧洲电影作者等量齐观。1962年,英国《电影》杂志的一批青年影评人和美国影评家安德鲁·萨里斯分别在英美传播“作者论”。(2)“作者论”后来发展为两派:一派认为,导演个性体现在影片的艺术风格及场面调度中,作品一向具有独特风格的导演方可称为作者,而仅有技艺功力的导演只是场面调度者;另一派认为,导演个性体现在作品的一贯主题中,主题一贯、内涵丰富的影片导演可称作者,而仅仅注

117重风格特征等外在形式的导演只是场面调度者。(3)“作者论”对个性的强调迎合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电影个人化创作思潮和自我表达的需要,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和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的理论依据之一。“作者论”对鼓励艺术创新、提高导演的地位、减少制片厂对创作的干扰起过积极作用,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卓然可见。但是,单纯强调导演个性,盲目赞扬已被奉为“电影作者”的人的一切作品,主观断定作者身份,无视时代、社会和历史对作品的影响,也是一种偏颇,安德烈·巴赞称之为“美学上的个人崇拜”。2简述什么是摄影机自来水笔。答: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48年登载于《法国银幕》杂志第144期的一篇文章中首创了“摄影机自来水笔”这个词。他认为电影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作家用笔一样,电影制作者(即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创作。这一观点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期,西方导演已开始有了自主进行创作以表达个人意念的理性要求。这一理论的出现也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倡导“作者论”奠定了基础。四、论述题黑泽明在日本电影发展中的地位。答:(1)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重要的创作时期,也迎来了日本电影有史以来的多产的创作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电影创作中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作品有很多,黑泽明是最有代表意义的大师之一。(2)最先被西方人发现,也是最为西方人所喜爱的日本电影导演就是黑泽明,西方人甚至给了他“黑泽天皇”的美称。人们在对日本的现代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便清楚地看到它是由日本传统和西方传统的两种文化混合而成的。而在电影中,黑泽明的作品恰恰具有这两种文化混合的极为特殊意义。黑泽明并不将东、西方两种文化视为两个极端,或使之对立起来,他说:“西方和日本在我的思想中自然地并肩生活着的,毫无冲突之意”。(3)影片《罗生门》在西方获得成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便使得黑泽明明显地超越于所有的日本导演,为现代日本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

118献,确立了他在日本电影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特殊地位。黑泽明在《罗生门》一片中,明显地展示了他的主题兴趣和独特的电影观念。这部影片的名气在于,黑泽明完全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而每一个人物见证的相对真实性又都必须由观众来作出判断。在《罗生门》丰富的电影语言与技法的运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移动摄影的表现。黑泽明在《罗生门》的叙事时空中,还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去塑造人物,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安排,有效地配合了作品的内容,使黑泽明的电影观念充分展现出来。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的确是日本电影史,以至于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119第20章新浪潮与青年电影:1958~1967一、填空题1弗朗索瓦·特吕弗在1954年一月的《电影手册》第31期发表_____,该篇文章成为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宣言。【答案】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2弗洛伊德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主要涉及他的两个基本概念:_____和_____。【答案】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3电影_____的出现,宣告了“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终结。【答案】夜之门4第一位将“新浪潮”与“新浪潮”电影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答案】彼埃尔.比雅尔5“新浪潮”的全盛时期在_____之间。【答案】1958-19596“新浪潮”电影以反_____起家。【答案】优质电影71958-1959年期间是“新浪潮”电影的全盛时期,它的标志性作品中有_____导演的《筋疲力尽》。【答案】让-吕克·戈达尔8“新浪潮”名正言顺正式挂牌是从弗朗索瓦·特吕弗的_____开始的。【答案】四百下

1209法国评论家诺.谬尔托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书籍;儿童;女人;电影;本人10法国评论家诺.谬尔托在_____中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分为五个主题。【答案】《特里弗的反常特点》11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封镜之作为_____。【答案】《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12在《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中,弗朗索瓦·特吕弗运用了_____的“套层结构”的叙事手法。【答案】片中片13弗朗索瓦·特吕弗认为雷诺阿的作品_____是一部“完全消除了好人与坏人的观念的心理影片”。【答案】《游戏规则》14布努埃尔曾说过:“除了_____,我丝毫看不出新浪潮有什么新东西”。【答案】戈达尔15戈达尔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电影作品是_____。【答案】《筋疲力尽》16“新浪潮”电影中最多产和最具批判精神的导演是_____。【答案】戈达尔17利用马克思的术语,可以将戈达尔的作品划分为_____与_____两大主题。

121【答案】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18_____是戈达尔的第一部真正的“论文电影”。【答案】《枪手》19弗朗索瓦·特吕弗与戈达尔是“_____派”,而雷乃则是“_____派”。【答案】电影手册;左岸20“电影手册派”与“左岸派”共同的思想来源是这一时期正在兴盛中的_____与_____。【答案】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说21_____自称是“新浪潮”的“老祖母”。【答案】阿涅丝.瓦尔达222000年,73岁的阿涅丝.瓦尔达贡献了一部以数码摄象机拍摄的自传式记录片_____。【答案】《拾荒者》二、选择题电影《广岛之恋》是()的代表作之一。A.法国“左岸派”B.法国“新浪潮”电影C.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D.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答案】A三、名词解释

1221法国“新浪潮”电影答:法国“新浪潮”是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在法国出现的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变革的一次现代主义电影运动。该变革抨击法国传统商业电影,反对制片人中心制,提出了体现电影个人风格导演中心制,创造出一种纪实摄影风格和“跳接”等简捷实用的剪辑手法。代表作品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和特吕弗的《四百下》等。2法国“左岸派”电影答:“左岸派”是法国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形成于50年代末,由于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主要人物有阿仑·雷乃、玛格丽特·杜拉、阿仑·罗伯一格里叶、亨利·科尔皮、阿涅斯·瓦尔达等,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主要是:对话和内心独白构成了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分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在艺术表现上,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将逻辑的、线性的时间改变为错综复杂交替的“心理时间”。“左岸派”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无比广阔深邃的世界——人的内心,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广岛之恋》答:法国“左岸派”电影代表作。“记忆与遗忘”主题代表作品。《广岛之恋》中的女主人公试图忘记战争年代自己在家乡内韦尔的痛苦恋情,她自以为已经忘记了,可在日本广岛——这个布满战争伤痕的特定时空里,恶梦般的记忆如毒蛇般再度舔噬心灵,而她与日本男子新建立的爱情也消失在过去的创伤中。遗忘是为了告别过去,但记忆虽然被理智强行压制下去,却已经化为了潜意识,记忆与遗忘的痛苦与矛盾将伴她终生。4戈达尔答:戈达尔(Godard,生于1930年),法国著名导演、新浪潮运动主

123将,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1960年完成处女作《精疲力尽》,由于他完全无视传统电影理论的拍摄手法,在世界电影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戈达尔成为全球最受注目的电影导演。《精疲力尽》中大多数是实景、外景,采用即兴式拍摄风格,该片连同特吕弗的《四百下》等影片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主要作品有《小兵》(1960)、《蔑视》(1963)、《美国制造》(1966)、《中国姑娘》(1967),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5罗伯·格里耶答:罗伯·格里耶(RobbeGrillet,1922—2008),法国“新小说”派最著名代表,同时从事写作及电影摄制。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同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于客观地记录事物的世界。其代表作还有《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等,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荣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6新浪潮答: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型电影的风潮,这些影片一反过去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理想,甚至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对以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浪潮成为电影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时期。新浪潮电影的发源地是法国,这些电影主要以都市题材和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言论和作品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并输出国外,成为引领世界新浪潮电影的标志。四、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其影响。答:(1)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繁荣时期十分短促,从1961年开

124始,由于大多数新浪潮影片上座率急剧下降,资助青年人拍片之风戛然而止。在新浪潮中涌现的青年导演除少数佼佼者能继续找到投资人,通过正常途径拍片最后成为职业导演外,其余的便湮没无闻了。(2)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两点持久的影响:①促使电影业建立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制片制度的独立制片制度和与之相应的独立发行组织;②引起人们对电影作品的个人风格特征的注意,形成导演中心的观念。2谈谈“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作品。答:(1)“新浪潮”发展中的5年:1958年是诞生年,特吕弗拍摄了《淘气鬼》,夏布罗尔拍摄了《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是幸福年,特吕弗的《胡作非为》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新浪潮”的作品被评论家承认;1960年是高峰年;1961年是没落年;1962年是危机年,除戈达尔拍摄了《如此生活》外,其他主将再没有什么作品出现。(2)“左岸派”公开拒绝“新浪潮”。代表作品有: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亨利·高尔比的《长别离》;阿兰·罗伯-格里叶编剧,阿仑·雷乃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兰·罗伯-格里叶的《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曾经是《广岛之恋》的编剧,此后导演了《音乐》《黄太阳》等影片。3“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是什么?答:(1)主题①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②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2)导演:在表现“双重现实”时,并不对这不同的现实做人为的区别和加工。他们往往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中使观众一目了然。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3)剪辑:“作家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格里叶称自己是“电影剪辑派”。“左岸派”导演们认为,电影剪辑所能表现的东西远

125无止境。他们剪辑上的尝试:其一,取消传统电影中的间歇法,如化入化出等,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进行人为的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出现,先后并不衔接,甚至是对立的,以突出现实的双重性和复杂性。其四,循环剪辑。(4)音响:剪辑革命和音响紧密相连。有人以“沉思的视听艺术”来概括“左岸派”的作家电影。(5)表演:“作家电影”出于他们的美学追求,一般选用舞台演员充当他们的演员。与“新浪潮”自然主义手法相反,他们有意识地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采用的是“间离效果”。演员与剧中人物之间,突出了演员的身份和“表演中还有表演”的观念,把银幕和观众的距离拉开。(6)摄影: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有时侧重镜头的“静止状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但他们从来不像“新浪潮”摄影师那样趋于“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4夏布洛尔两部作品的评价?答:(1)《漂亮的塞尔日》:是第一部在票房上赢得观众的新浪潮电影,影片对于人物情感的描写大胆,一般人关于两性关系伦理的底线在这部影片中被突破,不论是在异性之间还是在同性之间。(2)《表兄弟》:这部影片有着一种宿命的感觉,人们在生活中并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悲剧可以在最不经意的时刻降临。一般概念中的美德似乎并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一般概念中的恶行也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恶果。这便是一种存在的迷惘,一种对前程和前方道路的迷惘,对未来和身边人物关系的不可知,从而折射出存在主义的焦虑和不安。5简述世界电影史以“新浪潮”为界的前后两个时代的特点。答:从电影美学发展的角度讲,世界电影史有“新浪潮”前后两个时代。在新浪潮之前,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创建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以便更完美地讲述一个故事;而在新浪潮之后,人们又在试图打破已经建立的那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或规则,从而使故事因为不完整而变得更为真实、更具有冲击力度。

1266列举五部1958-1959年“新浪潮”电影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及其导演。答:《漂亮的塞尔其》克劳德.夏布罗尔;《表兄弟》克劳德.夏布罗尔;《四百下》弗朗索瓦·特吕弗;《广岛之恋》阿兰·雷乃;《筋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7法国评论家诺.谬尔托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分为五个主题,请列举这五个主题,并分别举出个主题相关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主题一部)答:(1)书籍:《枪击钢琴师》《华氏451度》《黑衣新娘》等;(2)儿童:《顽童》《四百下》《野孩子》《零用钱》;(3)女人:《夏日之恋》《两位英国姑娘和大陆》《喜欢女人的男人》《阿黛尔.雨果的故事》;(4)电影:《美国之夜》;(5)本人:《二十岁之恋》《偷吻》《夫妻之间》《飞逝的爱》。8请简述戈达尔所倡导的“论文电影”。答:所谓“论文”电影是指影片故事的展开常常是平铺直叙的,但不时插入戈达尔本人的评述与对情节的介绍,概括地告诉观众剧中人物的想法以及随后的情节发展,甚至引用名言典故、穿插新闻采访。这就是他所倡导的“论文电影“的观赏方式。9简述“电影手册派”与“左岸派”的异同。答:(1)同: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思想来源——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学说。(2)异:在审美倾向与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①一般说,“电影手册派”突出表达对社会的反抗和愤怒,强调破坏性;而“左岸派”则更注重对心理、性、潜意识、幻觉这类心理活动的探究,推崇原创性;②“手册派”关注现在,“左岸派”着眼于回忆;

127③“手册派”是一群莽汉,是写影评出身的;“左岸派”则是一写雅士,是写小说出身的。10简述阿涅丝.瓦尔达电影的主题取向与表现方法。答:在主题取向上,阿涅丝.瓦尔达的电影是怀旧的,她总是试着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寻找新的意义。在表现方法上,她又是感性的。她总是从具体的、质感的、细微的事物入手,从不同角度、全方位、不加评论地表达出来。11简述“新浪潮”电影反传统的个性化特色。答:“新浪潮”以反“优质电影”起家,其实他们并不否认“优质电影”中有好的电影和好的导演明天们所反对的是“优质电影”对世界的解释。“优质电影”代表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将世界看成一个有序的、连贯的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互为因果的组合。“新浪潮”则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序的、不连贯的。因此个人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对自己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新浪潮”的个性正是体现在他们对现存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12何谓“优质电影”?答:所谓“优质电影”是指那些力主从文学名著改编的、台词华丽的、舞台味浓重的、程式化的电影,这类电影在画面上讲究布景漂亮,演员耀眼,但缺乏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内涵。五、论述题法国电影新浪潮与左岸派的主要区别。(1)从他们各自的成分看:“新浪潮”的制作者大都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员,他们是些影迷,由到电影俱乐部中看影片、在杂志上写评论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坛的,如“新浪潮”的主要的干将们: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里维特、卡斯特等人都是如此。而“左岸派”的制作者们则是聚集在塞纳河左岸“门阶出版社”这一左翼作家团体的周围的一批文人。其中有作家杜拉、罗伯—格里叶等;有戏剧家雷乃、亨利·高尔比;有记者阿尔芒·卡蒂;有摄影师阿涅斯·瓦尔达等。而真正搞电影的只有克里斯·马克一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文化水平。一般地讲,“左岸派”导演的文化修养要比“新浪潮”导演高。

128(2)从时间上看:“新浪潮”运动始于50年代末期,以1958年为诞生的日期。而“左岸派”电影导演的探索要比“新浪潮”导演早。雷乃在1948年就开始拍摄影片了,瓦尔达也于1954年就开始拍摄影片了。(3)在年龄上着:1958年“新浪潮”的几个代表人物还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特吕弗和路易·马勒是26岁,戈达尔和夏布洛尔是28岁。而“左岸派”的导演们在1958年大多数已经都是中年人了:雷乃和格里叶是36岁,高尔比和马克是37岁,杜拉是44岁。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来人,有的当过游击队员,有的被捕过、流放过,死里逃生。仅这一条,便可以看出“左岸派”导演的经历与阅历比“新浪潮”导演要丰富、复杂,他们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感触和理解。(4)从影片主题和手法上看:“新浪潮”作者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较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而作家电影则较多采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地采用人称来叙事;作者电影有一种真实诚恳的风格。而作家电影却有着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艺术的假定性也远远超过了“新浪潮”电影。(5)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由于“新浪潮”电影从来不去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具有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因此,所选择的外景地一般都局限在巴黎,故事活动范围总在这个大城市中进行;同样基于影片主题的不同,“左岸派”导演们拍摄的地点也极为广泛,足迹遍及苏联、日本、朝鲜及欧洲各地。他们是些跨越国界的人,他们的目标不是巴黎,而是全世界。(6)从美学追求上看:“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7)从制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导演们以一种潦草的、半即兴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短,一年有时能够拍摄好几部影片;而“左岸派”导演却是以仔细琢磨的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常常是好几年才拍摄完成一部影片。(8)从影片通过检查方面看:“新浪潮”电影由于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都能顺利地通过放映(除戈达尔的《小兵士》之外),而“左

129岸派”电影由于背景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都要遇到麻烦。比如:雷乃和马克拍摄的《雕像也会死去》(1952年)就被禁演了长达12年之久。雷乃《广岛之恋》原定参加戛纳电影节正式比赛,结果中途被撤下来,只获得一个评论奖。马克拍摄的《假如古巴》(1961年)遭到禁演。他的另一部描写罢工的影片《希望早相见》(1967年)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艺术家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情感与选择,这在“左岸派”之前的法国电影中尚不多见。“左岸派”电影是对商业电影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讲,“左岸派”导演的作家电影是法国五、六十年代“先锋派”。

130第21章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45年~1960年代中期一、填空题11958-1959年期间是“新浪潮”电影的全盛时期,它的标志性作品中有_____导演的《广岛之恋》。【答案】阿兰·雷乃2雷乃最重要的两部影片是_____和_____。【答案】《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3雷乃在哲学思想上深受亨利.柏格森的_____哲学思想的影响。【答案】直觉主义4_____与_____的主题渗透到雷乃以后的所有影片之中。【答案】时间与记忆;过去与现在5在弗朗叙的纪录片中,最具影响力的是_____和_____。【答案】《动物之血》;《荣军院》二、名词解释1《动物之血》答:乔治·弗朗叙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影片记录了一家屠宰场一天的情形,强调屠夫冷漠的专业性,以及把肉放上案板所必需的暴力。弗朗叙将动物承受痛苦的场面,与屠宰场邻近的家庭和教堂并置在一起。这个平静街坊偶然的细节呈现出了怪异的层面。2《雪鞋》答:1958年,三位法语电影制作者拍摄了《雪鞋》,这是一部幽默与温馨的影片,报道了一个雪鞋狂热者的集会。该片以35毫米拍摄,没有使

131用直接录音,但它仍然是加拿大直接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摄影师米歇尔·布罗将自己置身于事件的方式,是德鲁小组广角镜头和流畅摄影的先声。《雪鞋》获得赞誉,促使国家电影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法语小组。3《为了世界的继续》答:影片由摄影师米歇尔·布罗、诗人皮埃尔·佩罗以及他们的录音师,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加拿大小村子居住一年拍摄完成,那里仍在普遍使用一种17世纪法语的变体。《为了世界的继续》主要是村民回忆这个社区历史的访谈,它阐明了佩罗所谓的“生活经历电影”。佩罗在稍后的一些影片中展现了加拿大法语人口的历史与风俗。4心理叙事答:心理剧是一种表达个人痴迷和情欲冲动的适切形式。这种类型对主观与客观事件施以多变的混合,预示了战后欧洲艺术电影特征性的对叙事暖昧性的探索。5地下电影答:在电影共同体之内,“地下”最初指的“独立”和“反好莱坞”。斯坦·范德比克在1961的一篇拼贴论文中使这一术语被广为接受。很快几乎所有实验电影都被称为地下电影。三、简答题1简述让·鲁什的创作主张。答:(1)鲁什不太以政治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作品,他努力赋予民族志电影一种人性的维度,不仅仅向西方人呈现另外的文化,而且运用电影制作行为,在研究者与拍摄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纽带。(2)鲁什认为拍电影主要是为了他所拍摄的人和他自己,保存他在这个文化中的体验。他参与到自己的主题中,并且在技术规则干预到人们的实感时乐意将之打破,这导致他走向另一个纪录片潮流:直接电影。2简述直接电影的特征。答:该潮流曾被称为“公正的电影”“未经操控的电影”“观察的电影”和“真

132实电影”,最常见的称呼是直接电影。(1)这种新型的纪影片试图研究个体,以揭示某种境况在每一时刻的发展,并寻求瞬间的戏剧性或心理的呈示。(2)这种新型纪录片不是通过画外音叙述来主导搬演的场景,而是让事件自然地展开,并准许人物为自己讲话。3简述德鲁团队的创作特征。答:(1)德鲁将纪录片看做一种讲述戏剧性故事的方法,认为直接电影是通过所谓“危机结构”而获得观众的。大多数影片都专注于反映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必须解决的高度危机状况。(2)德鲁在大部分影片中都采用多组工作人员,追踪事件的几条发展线索,交叉剪接不同力量竞相争取时间的情况。(3)德鲁主张每个摄影师都将自己隐藏起来,使拍摄对象习惯于他的存在,并且要直观地反映发展中的戏剧性。这种拍摄方法具有新闻采访的特征,记者必须在尊重事实与选择、强调的主观判断之间取得平衡。4简述理查德·利科克的创作主张。答:(1)利科克提倡拍摄一种“未经操控的电影”。即电影制作者不干预事件,电影制作只是尽可能谨慎且负责地观察。(2)利科克关注直接电影通过面对面互动揭示社会习俗的能力,这种关注对于一代电影制作者来说意义重大。5简述实验性汇编电影的艺术特征。(1)电影制作者或者将采集自不同来源的片段剪辑到一起,或者剪辑和重组他人已经完成的影片。(2)影片就是传达某种情绪或营造一些隐喻性的联想。(3)不同于汇编式纪录片,先锋汇编电影(或组合式电影)摒弃了明显的信息传达,且以讽刺或惊骇的方式运用原始影片。

133第22章好莱坞的衰落与复兴:1960~1980一、名词解释1新好莱坞答:电影史通常将1967年—l976年或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把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即将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等以对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讽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2《邦妮和克莱德》答:《邦妮和克莱德》(1967)塑造了一对风度翩翩、挑衅特权的鸳鸯劫匪形象,他们既是江洋大盗,也是生死相守的忠贞伴侣,甚至是对抗社会的自由骑士。影片设计了悲剧性的毁灭结局,以颂歌般的升格镜头处理这段枪杀场面,着重表现两人察觉埋伏时向对方伸出手的瞬间,充满生死与共的悲壮感,极大煽动了青年观众反社会、反主流的叛逆心理。从类型制作的角度看,影片打破了经典强盗片的类型模式。反映当代青年的反抗主题:充满生命力的个人对没有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反抗。以对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讽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3科波拉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1939年4月7日-),美国著名导演。新好莱坞的辉煌时代在70年代。70年代的青年导演们重回类型电影的传统,试图开掘出经典类型电影的新元素,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中灌注个人的艺术追求。拍摄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科波拉就是典型代表。4《教父》答:科波拉的《教父》被称为具有精湛的通俗影片样式的黑帮片,比昔日强盗片具有更驳杂的内容,更宽广的涵盖面,以及更加复杂的人性展示。影片中的教父被描绘成一个主持正义的长者,决不滥杀无辜。影片一再表现教父老谋深算、顾全大局等品质,甚至通过描写他甘冒生命危

134险、拒绝用金钱和政治影响支持其它家族从事毒品交易的行为,表现了他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各种场面的累积,使教父形象得到美化,影片对教父的父子情也表现得令人感动。从艺术角度看,这一形象是使教父形象摆脱了公式化的描述,而树立起一个全新的匪首形象。5斯皮尔伯格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生于美国,犹太人,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电影制作人。1975年,他执导的《大白鲨》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者。此后,《夺宝奇兵》《外星人》《辛德勒的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其影片持续不断获得成功,成为美国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作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导演和制片人,其作品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导向标。他从好莱坞的“杂货”中提取精华,吸取各家之长,并将宽银幕、色彩和立体声等手段重新加以利用,通过展示那些无关紧要的意念和感觉,而赋予无聊的东西以生命。6乔治·卢卡斯答:乔治·卢卡斯(GeorgeLucas,生于1944年),好莱坞新生代导演之一。1973年卢卡斯导演了带有自传色彩的影片《美国风情画》,这部投资仅75万美元的影片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使卢卡斯走上了独立的导演生涯。1977年,初出茅庐的卢卡斯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执导了影片《星球大战》,并借此树立了其导演道路上的首座里程碑。它在世界科幻影片的创作与生产中具有开拓性意义,并获得了第50届奥斯卡奖的六项大奖。他还在加里弗尼亚创设了他个人的电影制作公司。现在卢卡斯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卢卡斯影片有限公司、卢卡斯在线公司、卢卡斯艺术娱乐公司、卢卡斯数字技术公司、卢卡斯形象产品开发公司。这五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获得了无数的殊荣和巨大的经济效益。7马丁·斯科塞斯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生于1942年),世界电影大师、美国新好莱坞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独特视角冷静剖析社会,关注意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天主教意义上的罪恶与救赎、美国社会的暴力问题等等,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1973年,斯科塞斯拍摄了构思已久的影片《穷街陋巷》。以“小意大利”区为背景,展现了意大利裔美国青年整日无所事事,极度空虚、苦闷的精神状态。除了影片具有

135深刻的现实意义,斯科塞斯在电影语言的表现上也颇具力度:反传统的结构、狂乱的影调、真实出众的表演风格都在那个时代显出独特的魅力。代表作有:《出租车司机》(1976)、《愤怒的公牛》(1979)。8《逍遥骑士》答:丹尼斯·霍普尔处女作,他本人集编、导、演和制片于一身。1969年出品的《逍遥骑士》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不仅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影片描写两个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带着毒品、驾着摩托车到处游荡的年轻人——他们是典型的“垮掉的一代”。他们一路上与不同地方的青年产生共鸣,但却不被正统势力接受。影片最后,他们在没有任何罪行、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击毙。这部低成本制作没有任何明星,采用自然光效,摄影灵活,剪辑随意,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与经典时期的好莱坞影片相对峙,却获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好莱坞。9007系列电影答:风靡全球的谍战电影。“007”是影片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号。他冷酷但多情,机智又勇敢,总能在最危难时化险为夷,也总能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历任“007”都是大帅哥,再加上性感漂亮的邦德女郎,以及扣人心弦的精彩剧情,该系列影片深受广大影迷喜爱。自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出品方不断拍摄系列续集。007系列电影风靡全球,历经50余年长盛不衰。二、简答题1经典好莱坞电影和新好莱坞电影的异同。答:(1)不同处:①主题立意。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

136震撼。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②情节结构。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③人物形象。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志云善恶二分的道德标准。新好莱坞电影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例如科波拉的代表作《教父》很难用善恶去评判柯里昂和他的儿子迈克,他们一方面与其他家族之间展开血腥的杀戮,另一方面又能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家人。④视听语言。经典好莱坞电影有一套固定的剪辑法则和图解化的视觉形象。为了保证时空的完整性,经典好莱坞通常是使用连续性剪辑。景别使用的也为之服务: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使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2)相同处:“新好莱坞”的制作者们在对大众性的叙述方法和感知过程进行重构的同时,依然仰赖经典好莱坞所提供的类型经验,只是此时的类型已从“经典”阶段走向了反思阶段。这种对经典好莱坞并不根本性的“颠覆”是以认可好莱坞机制与制片策略为大前提,对部分陈旧零件进行一次大更换。所以“新好莱坞”虽新,却依然是好莱坞。2简述什么是独立电影。答:独立电影又称“独立制片电影”,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制作

137影片,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独立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了。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游离于该国主流(商业/官方)电影体系之外的电影创作,都可以归入到独立电影的范畴里去。3新、旧好莱坞在创作方法上的区别。答:(1)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变化。制作者和观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导演身上,而不是过去的集中在演员身上和类型电影上。1969年,出现了一部极其重要的影片,这就是由丹尼期·霍佩尔拍摄的《逍遥骑士》。(2)丹尼斯·霍佩尔在这部影片中集编、导、演和制片于一身,这是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低成本制作;没有明星,没有表演痕迹,完全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人;摄影灵活,采用自然光效;剪辑随意,节奏变化快;影片台词并不重要,没有一环扣一环的富于因果关系的情节;也不是大团圆的结局。(3)这部影片几乎在一切方面都与经典时期的好莱坞影片相对峙,几乎使好莱坞在一夜之间淘汰了整整一代编剧、导演及行政管理人员。《逍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4新好莱坞电影产生背景。答:①“二战”过后,美国掀起反共高潮。好莱坞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共活动,目的是要消除美国文化界的所谓的共产运动。②电视的普及向电影提出挑战。③独立制片的出现,为新好莱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是新好莱坞的活力的源泉。④战后,导演开始在美国的文化基础与欣赏习惯的基础上注入欧洲的艺术气息以试图拉回观众。⑤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变成了刚出校门的学生与中产阶级,他们需要的是新电影,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社会意义和革命性。

138⑥1966年,《海斯法典》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分级制度。5为什么说《邦妮和克莱德》是新好莱坞的开山之作?答:①《邦妮和克莱德》符合了当时电影观众群体对艺术、对性、对暴力的渴求与反叛社会的冲动。②《邦妮和克莱德》中的两个主角虽然是抢强盗,但他们不再是作恶多端的恶棍形象。克莱德是一个可笑但又带点正义感的人物,邦妮则是一个性感而不满庸俗生活的傻姑娘,对于她,抢劫更像是在游戏。③警察、政府成为反面角色,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观众对政府不满的心理。最后的结局摄像机将两人马蜂窝般的尸体无限扩大,场面显得极其暴力。观众在悲观的预言中找到了共鸣,也重新找回了电影与现实的连接点。④这部带有新浪潮色彩的好莱坞电影成功颠覆了经典好莱坞模式的强盗片。所以《邦妮和克莱德》也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的诞生。1967年公映的《邦妮和克莱德》恰好符合了人们精神迷惘、沉迷于性与暴力之中的状态,而成为新好莱坞的开山之作。三、论述题新好莱坞的创作特色。答:(1)追求影片内容的真实性。搭建布景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好莱坞的导演们更倾向于实景的拍摄。(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主人公形象。(3)在电影语言上,借鉴欧洲电影的艺术手法,自由的处理时间和空间。在摄影机运动、声画处理、剪辑技巧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4)保留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传统,并结合类型片注入新的活力。(5)多元格局的出现。商业片和艺术片共生,深化的传统类型与融合的新类型共生,大制片厂和独立制作同步运营。

139①1970年代以后,大制作成为一种潮流。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以及新世纪以后的《指环王》《哈利波特》等都使电影成为“高概念”、“奇观化”的影像狂欢。②与此同时,新好莱坞的导演们也在不断地探索艺术上的成功。库布里克的《发条橙》、科波拉的《对话》、马丁·西科塞斯的《出租汽车司机》、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等电影都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③197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以家庭和普通人生活为题材的伦理片。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廊桥遗梦》《雨人》《为戴西小姐开车》《末路狂花》等。这些电影将情节剧模式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有别于传统类型片。④独立制片的导演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拍摄了一大批兼具个性和艺术性的低成本电影。比如,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大卫林奇的《蓝丝绒》、伍迪艾伦的《开罗的紫玫瑰》。

140第23章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政治批判电影一、填空题1在日本电影新浪潮中影响最大的的导演是_____,他的影片两大主题是性与_____。其中具有到表性的是《_____》(1976)和《_____》(1978)。【答案】大岛渚;暴力;《感官王国》;《情感王国》2大岛渚的影片还有《_____》(1970)和《_____》(1986)。【答案】《少年》;《马克斯,我的爱》3二战后,西德直到70年代才出现以反思历史、反对传统叙事模式为特征的“_____”运动,改变了西德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形象。【答案】“新电影”二、名词解释1ICAIC答:ICAIC是指卡斯特罗政权在1959年成立的古巴电影艺术与工业学院。ICAIC由阿尔弗雷多‘格瓦拉领导,是新生的古巴电影文化的中心。2革命样板戏答:“革命样板戏”是1970至1972年间中国制作的电影的仅有形态,而且总共只有七部得以发行。“革命样板戏”是舞台作品的翻版,它将现代京剧(京剧是毛泽东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较为传统的芭蕾与革命军事题材融合在一起。《红色娘子军》是样板戏电影中最著名的一部。这部芭蕾舞剧由几位作曲家集体配乐,描述了1930年代中国内战期间一支女子革命小分队的真实故事。3介入电影答:集体制作与战斗电影在整个1960年代以及1970年代初期,一种致力

141于具体社会问题和支持激进社会变革的政治介入的电影,即介入电影。4《两千年乔纳斯将25岁》答:这是阿兰·坦纳最著名的影片。片中有八个“五月之子”在一个希望破灭和政治“正常化的时代”成立了一个公社。黑白影像反映出他们的乌托邦理想,坦纳更以一个暖昧迷茫的未来影像作结。5《我父我主》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二、简答题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主要观点。答:意识形态电影批评起于1969年路易·阿尔都塞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文中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强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是揭穿电影被掩盖的意识形态性。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因此从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来说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2)《电影手册》中强调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任务,就是破除电影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共谋”。(3)批评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否点电影的“真实性”。电影领域里的意识形态批评旨在从文本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动力关系中寻找颠覆电影与“现实”或“主导意识形态”的途径。2简述第三世界的政治电影的类型与风格。(1)类型

142①对反帝国主义的群众斗争进行历史性考察是其中的一种普遍类型。几乎在所有的国家,电影制作者都能找到一些与当下情境发生关联的抗争或反叛的事件。②第二类是“流亡电影”,它描绘的是与祖国分离之后的个人体验,并从国外反思本土。一些1960年代在国外求学的非洲电影制作者,经常拍摄这种类型的电影,而拉丁美洲的电影制作者则用这种类型来体察他们1970年代的政治流亡生活。③第三种类型是探测本土文化,并试图揭示出一种尚未被殖民主义污染的民族身份。电影制作者利用民间传说、神话和仪式,并将这些元素进行转换,以批判性地反映本土传统或当代政治。(2)风格①拒绝使用与好莱坞奇观等同的技术虚饰,营造出一种与事件更为直接、更为亲近的感觉,粗糙的风格是一种政治性的表述。②追求精致细微的美学风格。古巴和智利的一些导演追随着格劳贝尔·罗沙的指引,将手持摄影机变成一种进攻、动态的力量。③后期配音为对声轨与影像的关联的调控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古巴导演、阿根廷的“解放电影”及智利新电影的导演复兴了苏联的蒙太奇技巧,拒绝了好莱坞的连贯性风格。

143第24章1960年代末以来的纪录电影和实验电影名词解释1《推销员》答:导演梅索斯兄弟大卫与阿尔伯特制作的美国最重要的真实电影之一《推销员》,这部影片全程跟踪记录了一个不成功的圣经推销员乞求、哄骗甚至强迫潜在客户购买的行径。2《一对夫妻》答:导演艾伦·金的《一对夫妻》,和摄制组人员与一个多伦多家庭同住,拍摄了超过七十小时的素材;他们目睹了一连串的争吵,这些电影制作者记录了这桩婚姻关系的破裂。3《美国哈兰县》答:芭芭拉·科普尔的《美国哈兰县》是综合式纪录影片的例证。影片编年式地详细记录了肯塔基煤矿工人持续十三个月的罢工,全片大部分都呈现出直接电影的风貌。摄制组记录了工人罢工策略的改变,尤其倾注全力描绘了工人的妻子们组成了一个强劲的纠察队,以阻止不参加罢工的工人进入工厂。影片有着更多的戏剧性,然而科普尔将影片的戏剧性置于有关矿业工人斗争的历史背景之中。采用了一些历史资料片段并对年长市民进行访谈。4《原子咖啡厅》答:《原子咖啡厅》这部汇编影片审视了从广岛事件到1960年代中期,美国核武器试验与部署的历史。影片以德·安东尼奥的方式,把评论减少到仅仅以字幕的方式指出地点、时间,以及偶尔出现的资料影片出处。《原子咖啡厅》的镜头来自教育片和宣传片,很多资料片段的功能并不是不露痕迹地记录事件。影片指出,大众对于冷战政策的接受,是一种被大众传播媒介的惯例所强化了的被动接受。5结构电影答:随着地下电影在1960年代末广受欢迎,一种更加理性的形式正在实

144验电影中成型。美国影评人P.亚当斯·西特尼把这一潮流称为结构电影。相较于地下电影制作者强调令人震惊的题材,结构电影制作者则强调挑战性的形式。《波长》是最著名的结构电影。6激浪派答:结构电影特别重要的来源是一个由美国画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组成的松散团体所做的实验,这一团体被称为激浪派。7解构与解构电影答:“解构”(原指一种哲学分析法)被应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自反性实验作品。解构电影制作者针对的目标是主流电影制作,旨在揭示其虚幻的人为性。赫尔穆特·科斯塔尔的《前所未有的足球》是较早的解构电影。8《塞巴斯蒂安》答:《塞巴斯蒂安》是贾曼的第一部长片,故事设置在罗马帝国时代,电影的对话(配字幕)全都用拉丁语。其松散的情节讲述了一个天主教徒士兵的命运,作为和平主义者,他拒绝打仗,他最终因反抗一个长官的性要求而牺牲。

145第25章新电影和新发展一、填空题1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后来被称作“四大师”的四位青年导演。【答案】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法斯宾德;文德斯2被称为“新德国电影的奇才”的导演是_____,他在13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47部影片。【答案】法斯宾德二、名词解释1法斯宾德答:新德国电影最重要的作者,影片主题具有强烈的思辨性、批判性和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感,“绝望”是其风格的标记。70年代后期开始,法斯宾德拍摄了著名的反映德国妇女生活与命运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和《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等。电影史称这一时期法斯宾德的影片为“好莱坞式的德国影片”,认为法斯宾德将好莱坞电影的戏剧性、娱乐性、观赏性与“新德国电影”题材的民族性、真实性、批判性结合起来,其影片既是感官的、娱乐的,又是思考的、富于教益的和高度风格化的。2施隆多夫答:福尔科·施隆多夫是七八十年代再掀创作高潮的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他创作有《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等影片。l979年,他将德国著名作家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以独特的视点——一个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奥斯卡的眼睛,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3《铁皮鼓》

146答:1979年,施隆多夫将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以一个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奥斯卡的眼睛,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影片运用怪诞、夸张、变形的艺术效果,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将纪实、荒诞、讽刺等多种风格揉合在一起,揭示了当时德国的阴暗面和残酷现实,是一部击中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性电影,是当代德国电影的“突破”,成为“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4塔尔科夫斯基答:安德烈·塔尔柯夫斯基是60年代苏联出现的一位最具独创风格的青年导演,被称为“银幕诗人”。l962年因创作《伊凡的童年》一举成名,影片表现了战争年代少年伊凡的两个相互分裂的世界:现实世界,他是个侦察兵,作为战争武器而存在;睡梦中,他与大自然、人类美好情感联系起来。《镜子》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反思之作,既是一部生命个体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启示录”。塔尔科夫斯基自觉地将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个体对历史应承担的责任。《镜子》的叙事过程错综复杂,传统的时空结构被打破,梦境、幻觉、想象、超现实意象,以及写实段落,以思维或情绪的逻辑组织起来。三、简答题1对法斯宾德重要作品进行分析。答:20世纪60年代,以克鲁格为首的电影导演发起德国青年运动。紧接着,施隆多夫、维姆·文德斯、赫尔措格、法斯宾德为代表的战后一代年轻人形成了一次无论对德国电影还是世界电影具有深重影响的德国新电影运动,这四人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其中克鲁格是大脑,施隆多夫是四肢,文德斯是眼睛,赫尔措格是意志,而法斯宾德则是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部分——心脏。法斯宾德的代表作是成熟期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亚·布莱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1)《玛丽·布莱恩的婚姻》:法斯宾德并不排斥好莱坞式的情节剧,同时又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外在形式上,影片讲述了玛

147利亚十年的婚姻经历,包括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情节设置依据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并顺理成章地从开端走向结局。主题思想上,通过这个追求爱与婚姻的女人所遭受的人格异化和精神创伤,揭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战后德国经济的虚假繁荣造成的人性异化。法斯宾德充分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影片结尾出现的战后西德四位总理头像的镜头与影片所叙述的故事并无直接的联系,导演只是企图打破观众对影片叙事的痴迷与投入,有意识地打断叙事的连贯性,让观众跳出故事情境,把几位西德总理与他们执政时的德国现实联系起来,思考故事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法斯宾德还受到室内剧风格的影响,内景占了本片的很大比例。但法斯宾德为主人公们营造的室内空间并不单一,而是显现出多层次性。同时,这种空间造型依然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透露出他的绝望感。(2)《莉莉·玛莲》:本片以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为由头,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欺骗、出卖和背叛的主题。歌手维莉始终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她苦苦追求爱情,然而战争使她的爱情被愚弄和出卖,最终成为政治的玩偶和牺牲品。法斯宾德同样运用间离手段来揭示歌手维莉的悲剧人生和战争对这位原本只知道追求爱情而不问政治的歌手的摧残。影片有一个脍炙人口的“音画对位”的蒙太奇段落:在希特勒不断获胜、相继占领了欧洲许多城市后,维莉在柏林体育馆演唱慰问德国军队。当《莉莉·玛莲》的歌声响起,此时的画面变成了欧洲战场上连天的炮火和士兵的死亡。(3)《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黑白片的样式来表现电影明星维罗妮卡在经历了她的黄金岁月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失去片约、婚姻破裂、酗酒、吸毒成瘾,最后被女医生卡茨精心杀害的命运悲剧。影片中的维罗妮卡是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性,她因人老珠黄而潦倒绝望,因酗酒吸毒而精神变态,影片用低调的黑白影调来表现她内心的绝望和挣扎时及其高明的。影片中的女医生卡茨用的是高调影像,这种高调影像黑白对比异常强烈,黑得浓重又白得刺目,这种影调给人的不安感与恐惧感无疑象征着卡茨的专制与暴戾,这一形象正是纳粹精神的化身——“第三帝国”虽已灭亡,但是纳粹的幽灵仍在德国的土地上游荡,仍在不断制造着维洛尼卡们的自戕与绝望。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四大导演各自的风格特征。答:7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影进入创作高潮,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威尔格·赫尔措格、福尔科·施隆多夫、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威姆·文德

148斯。(1)赫尔措格:如果说艺术家是一个“离群索居者”的话,新德国电影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人物是赫尔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样,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艺术家。赫尔措格说:“就因为我是独自一人,而且还将独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难将我的影片归入这里的某个流派”。孤独和疯狂、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措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在赫尔措格的影片中,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在这一点上他与法国“左岸派”电影有近似之处。他的影片极富浪漫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乐。(2)施隆多夫:施隆多夫擅长导演艺术片,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锡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国“左岸派”电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对电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对观众的顾及、与电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这些导演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其他人明显不同。(3)法斯宾德:法斯宾德绝大部分影片的电影语言无大新意,采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一种传统情节剧。其中最大特点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直言批判,他敢于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识摆上银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种种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宾德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倾向与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手派册”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种“乌托邦思想”和“悲观绝望”也同手册派一样消极。他的影片有时出现“简单化”的倾向,他的社会分析有时也难免“主观”、“浮浅”。然而,在新德国电影艺术家中,他的真诚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4)文德斯:迁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惯常主题,他的电影语言修词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作品如《美国朋友》《德克萨斯州的巴黎》等。3苏联电影“公开化”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创作现象?答:三个新的创作现象:

149(1)对斯大林和其他官僚主义者的批判;(2)反思历史,表现社会精神危机、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3)反映社会问题的所谓“青年电影”。48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苏联解体,苏联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政策有了何种改变?答:苏联新领导层提出“公开化”政策并宣布进入“重建”时期。反映在电影界,首先是对制片厂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包括:解禁原先被禁止放映的一部分影片;为一些受批判的电影工作者平反,提供工作条件;提倡同外国包括西方国家合作拍片,引进国外影片,公开放映等等。1987年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1990年取消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创作主导思想等。

150第26章超越工业化的西方:1970年代以来的拉美、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一、名词解释1阿巴斯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樱桃的滋味》(1997)更是集大成之作,一举摘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之后《随风而去》使得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他的大部分电影关注儿童纯真的世界,维护儿童的真挚与单纯,擅长以平凡的小处着笔,朴实地讲述故事。2陈凯歌答:陈凯歌是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重要代表。厚重感和思考状态是他的特点,曾经顽强地坚守理想也是陈凯歌创作的自然状态,但在迅疾变化的时代面前,他相当程度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对艺术的执着和个性化的转变确为必然。在陈凯歌身上,艺术与时代的矛盾交汇集中,80年代他是第五代存在的时代标杆,90年代他是第五代最后遗存消失的注解,21世纪他是试图适应市场的探索者。但陈凯歌对第五代电影的艺术格局做出了坚实的贡献。梳理他的导演作品,从《黄土地》开始,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经历了人文思考到人性思考的过程。3《黄土地》答:《黄土地》是1984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凝聚了这一代电影人文化精神和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标志性的作品。人文思考的深度是《黄土地》震撼人心的主要所在。影象语言的自觉把握是《黄土地》另一艺术价值。本片的影象语言突现出独立的意义。包括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构图对内涵意义的突现,影象表现的文化意味的寄托等等。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是前所未有的,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排的红色和乡民黑色的组合,构成创作者表现的文化内涵。

1514《霸王别姬》答:1992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对历史进程的剖解是借助舞台上和现实中角色人性纠葛的离奇来透视,影片的艺术表现厚度是触动人心的,而人性扭曲表现也是深入的,由此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5黄建新答:黄建新是第五代电影人中出色代表之一,是艺术理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他对新时期都市电影的探索表现,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建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现实与电影理想相互关系的一种表征,即从对传统无所畏惧的反叛与创新开始,表现出努力实现个性理想的独特果决倾向,进而融合传统。他80年代就以《黑炮事件》的艺术探索突兀而出。90年代以后表现都市生活的《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说出你的秘密》《求求你,表扬我》等获得很高声誉。6《背靠背,脸对脸》答:《背靠背脸对脸》是黄建新电影的代表性作品,名列都市电影的优秀代表之列。它对现实的细致深刻的剖析,对人物复杂内在性格的表现,对仕途政治的某种揶揄,对现代人心的独特挖掘分析,以及融合他早期理性思考的优长、某种象征意味和生活实况的结合等,比较集中地表现了黄建新电影的特色。达到黄建新电影的上佳水准。7霍建起答:第五代电影人中的后起者,l995年,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赢家》,获得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那山,那人,那狗》是他的代表作,影片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送了一辈子信的乡村邮递员,在其快退休之际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儿子继续走父亲的老路。通过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经历的事情,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理解和亲情。影片深刻的揭示了两代人在观念上的不同与冲突,同时也表现了普通人身上的敬业精神。8《那山,那人,那狗》答:霍建起的代表作,影片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送了一辈子信的乡村邮递

152员,在其快退休之际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儿子继续走父亲的老路。通过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经历的事情,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理解和亲情。影片展现了父子两代文化理念的冲突,最终以儿子的服从而告终。该片是90年代中国民族传统散文诗意电影的典范,获得l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l999年第二十三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大奖,2000年第三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等荣誉。9贾樟柯答:作为第五代之后的新一代电影人,1997年贾樟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但他还没有从电影学院毕业就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录像片《小山回家》,获得了l996年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贾樟柯的出现,使得中国独立电影具有了另一种发现的可能。代表作《小武》充分显示了贾樟柯对人性认识的深度。获得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大奖沃尔夫冈·斯道奖,第二十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等多个奖项。10《小武》答:贾樟柯代表作,影片打破传统,以对于人的认识来关照对一个窃贼的表现,表现的是观察者眼中的“人”,影片以冷静的写实表现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生活关系,怀着探索人性弱点和生命常态中的异常、或异态中的常态的正常心态,对人生探索的努力,还是值得尊敬的。影片纪实手法老道而自然,透露出导演看待生活的眼光。影片展现了围绕小武的城乡交接地带的生活状态,嘈杂而地道,充分显示了贾樟柯对人性认识的深度。获得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大奖沃尔夫冈·斯道奖,第二十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等多个奖项。11冯小刚答:冯小刚是世纪交接时期都市影象表现的有成就者。从《甲方乙方》开始了大陆贺岁喜剧电影的创作,而后的《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除了作为贺岁片获得高票房之外,都涉及了现代生活情感。《一声叹息》对中年人跨界感情的直接描绘,超出了传统防守的界限,却迈开了艺术直面情感现实的步伐。《手机》对情感外遇的连锁反应的表现也大胆而直接。《天下无贼》对生活世界的表现依然具有现世根由,傻

153根的世界带着理想纯真的动人性,贼们的边缘世界得到正面展示。在中国电影市场开拓上,冯小刚作出了重要贡献。12香港新浪潮答: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等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忱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许多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香港的电影工业正处于低潮,新浪潮的出现令电影工业迈向专业化。代表作品有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新浪潮导演是香港本土成长的一代,创造了风格化的香港本土城市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均表达了这些导演对香港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13台湾新电影答:1982至1986年,台湾一些中青年导演互相支持,拍摄了一批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当时台湾的主流电影不同的影片,加快了台湾电影的现代化进程,这些影片被称为“台湾新电影”。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执导的剧情片《光阴的故事》是台湾新电影的滥觞。其他代表作有:《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恋恋风尘》。在题材上,以自传式的成长回忆和对台湾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台湾电影史上未曾有过的现实笔触,也代表多种角度寻求台湾身份认定的努力;结构上,在传统的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之外,大多数作品都偏爱散文化的情节结构,因为这样的结构更接近于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更符合新电影所追求的朴素、清新、自然的写实风格。代表人物有:侯孝贤、杨德昌、陈坤厚、万仁、柯一正等。14张艺谋答:张艺谋,中国著名导演、摄影师,“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1984年担任《黄土地》的摄影师,影片以独特的影像造型引起国内外瞩目。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质朴精湛的表演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从摄影师转型任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

154熊奖,其代表作《菊豆》(1990)、《秋菊打官司》(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活着》(1994)、《我的父亲母亲》(1999)先后不断斩获国际大奖,张艺谋成为享誉世界的导演。15《活着》答: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1993年摄制,导演张艺谋。影片透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和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曾在文化界引起广泛争议。相比张艺谋此前作品,影片放弃以往重造型、求气势、善于营造氛围的特点,采用朴实的拍摄风格。影片未在国内公映,有评论认为《活着》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影片获第4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葛优因对福贵的出色塑造获最佳男主角奖。16张元答:张元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元纪录了近20年间中国城市社会的变化,他的电影紧跟时代的脚步,但是又不是去迎合观众,而是在新鲜事物中寻找边缘化的角度,例如摇滚青年、同性恋、人格分裂、心理偏执、先天疾病、重刑罪犯、变性人、偷窥、幼童视角等,他喜欢探讨非常态下的人性和心理过程,但是张元的叙事处理得很顺畅,因此这些边缘化视角很少给观众带来不适感。新世纪之后,有明显的商业化转变。张元电影比较讲求视听语言的效率,经常使用各种视听形态的混合,比如MTV、纪录片、黑白摄影等。其处女作《妈妈》(1990)和第二部作品《北京杂种》(1993)均为中国独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17王小帅答: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从1993年自筹经费拍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起,王小帅一直坚持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和作者的艺术表达。他导演的作品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2001年《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5年《青红》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左右》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8吴宇森答:吴宇森,著名华裔导演。20世纪70年代初在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英雄本色》(1986)是吴宇森的

155人生转折点,在徐克的帮助下,他成功执导这部影片并奠定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双雄》(1989)都沿袭了这一风格。吴宇森也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在暴力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的关系;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等美好的象征。19王家卫答:王家卫,香港著名导演。1982年以编剧身份正式进入电影圈,1988年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及之后的《阿飞正传》(1990)、《东邪西毒》(1994)、《重庆森林》(1995)、《堕落天使》(1996)、《春光乍泄》(1997)、《花样年华》(2000)均为自编自导的代表性作品,这些影片关注现代人失落、错位的情感体验,影像风格苍凉华丽,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获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20侯孝贤答:侯孝贤,导演,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75年起从事编剧工作,电影《就是溜溜的她》(1980)是其导演处女作,1984年拍摄半自传体电影《童年往事》是其早期代表作。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获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侯孝贤喜爱使用长镜头、空镜头与固定机位,让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故事,即兴式的街头、乡间实景拍摄,混合职业及非职业演员的真实自然表演,运用画外音、长镜头、空间景深营造的情绪张力及诗意氛围,都成为其电影的标志。代表作品《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合称“台湾三部曲”(或称“悲情三部曲”),三部作品的时代背景贯穿了台湾在20世纪的苦难命运,以不同的视角来看一段段的大历史。侯孝贤也因此确立了他在国际范围内的稳健地位。二、简答题1简述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1)基础准备背景答: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电影诞生于1913年,即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156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经历了起步的探索阶段,抗日时期的内地电影人南下加入的而开始的香港电影国语片、粤语片并列前行局面,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复苏阶段,为以后的发展时期准备了基础。(2)成长发展时期五六十年代上半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从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呈现出了百家兴起、空前繁荣的局面。就创作数量而言,这个时期粤语片的生产占绝大多数。1964年的影片《七十二家房客》,在当时脍炙人口。国语片在制作规模、艺术质量上比粤语片优秀,如《花姑娘》《一板之隔》《乔迁之喜》等优秀影片,在艺术质量和商业票房上都有保证。以后陆续推出的《貂禅》《人鬼恋》《窈窕淑女》《江山美人》等影片还获得了亚洲影展、东南亚影展等多个奖项的认可。这一时期的重要导演有包括“粤语片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以及朱石麟、李翰祥、李萍倩、屠光启等多位国语片导演。(3)转型拓展时期60年代下半期、70年代是香港电影全面转型走向国际、走向品牌和明星化的时代。这个时期,武侠电影的发展此起彼伏,相继经历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片和喜剧功夫片三个主要阶段。①新派武侠片翰祥导演的《儿女英雄传》、岳枫导演的《燕子盗》以及张彻拍摄的《虎侠歼仇》等影片被公认为新派武侠电影的揭幕之作。而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导演的《独臂刀》和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两部武侠电影,带动起整体香港武侠电影的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②李小龙真功夫片1971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大获国际声誉。影片的成功标志着香港武侠电影由前面古代的刀剑武侠片向拳脚功夫片的转向,也标志着李小龙式徒手搏击的“真功夫电影”的开端。1972年,罗维导演的《精武门》成功地将中国电影推上国际影坛,也使中国功夫武侠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此后,《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标志着香港功夫武侠片正式国际化,也标志着这一阶段功夫武侠片民族化和国际化

157相互结合的独特品质。李小龙死后,以楚原《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为代表的后新派武侠片也有很大影响。③喜剧功夫片武侠功夫片喜剧化在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影片之后成型,打破了传统武侠功夫片的模式,奠定了此后功夫喜剧片在香港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主流地位。(4)多元化创作时期70年代末期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呈现多元化创作状态。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分别推出了电影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和《行规》,以“未来主义武侠片”、悬念推理片、警匪片、帮派片等丰富的类型样式和全新的视听风格,震撼了香港电影界。群体化的新浪潮对80年代以后的香港电影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有方言平的《父子情》《半边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等。80年代中期以后,吴宇森、杜琪峰、关锦鹏、王家卫等众多新锐导演,创作出《英雄本色》《胭脂扣》《春光乍泄》等众多优秀的影片,不仅以商业娱乐的意识来自觉承载政治宣泄的主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香港电影多元化创作格局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5)主要影片类型包括武侠功夫片、喜剧片、鬼怪灵异片、文艺爱情片等。①武侠功夫片传统古装题材的武侠功夫片仍是商业电影市场的首选类型。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主演的影片《少林寺》,引起轰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徐克相继推出了黄飞鸿系列电影,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等影片都引起反响。《新龙门客栈》更是典型之作。而传统的武侠功夫片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形,如现代枪战片:《英雄本色》给香港影坛带来了全新视听经验,成为了这一类型的开山之作。之后吴宇森继续推出独特的品牌枪战片,继承张彻电影的阳刚精神和男性友谊,促动了同时期林岭东“风云”系列电影的产生。而成龙自导自演的《警察故事》系列、《A计

158划》系列是这个时期最为叫座又叫好的代表作。②喜剧片1982首先出现了麦嘉、许冠杰、张艾嘉、黄百鸣等人合作的《最佳拍档》,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剧片。1987年由杜琪峰导演、周润发和郑裕玲等主演的影片《八星报喜》,更是创下了香港电影的高票房纪录。而周星驰1988年主演的第一部影片《霹雳先锋》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中最重要的类型——“无厘头”喜剧的诞生。以后《赌神》《逃学威龙》《审死官》等影片更是屡破香港票房纪录。后来还以《大话西游》为代表,成功地构筑成香港电影史上最独特的一道后现代“小人物”文化风景。③鬼怪灵异片怪灵异片成为了80年代香港新兴的电影类型。1980年,许鞍华执导鬼魅影片《撞到正》首开风气,之后陆续推出洪金宝的《鬼打鬼》、午马的《人吓人》和刘观伟的《僵尸先生》《僵尸少爷》等系列影片,开始了银幕猛打恶鬼的热潮。80年代中期代之而起的是充满冤苦与无奈的多情女鬼片。程晓东的《倩女幽魂》系列和关锦鹏的《胭脂扣》等影片堪称“一武一文”。④文艺爱情片l984年许鞍华推出《倾城之恋》之后,直到90年代陆续出现了梁普智的《等待黎明》、关锦鹏的《胭脂扣》、许鞍华的《半生缘》、罗卓瑶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情感影片。同时原创的爱情片也层出不穷,如张艾嘉《最爱》、陈可辛《双城故事》、许鞍华《今夜星光灿烂》等影片都是经典佳作。90年代,尔冬生的《新不了情》和陈可辛的《甜蜜蜜》,分别以温馨浪漫的风格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多个奖项的认可,更是将爱情文艺片推向成熟的高峰。(6)“九七”回归后的香港电影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在变化中发展。王晶、文隽等相继推出了根据流行漫画改编的电影《古惑仔》系列,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2002年底,刘伟强的创业作《无间道》,以复杂缜密的双重卧底的警匪片策略、精致独到的影像风格以及炉火纯青的明星演绎为法宝,给香港影市

159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杜琪峰、韦家辉以全新的理念大胆改造枪战、警匪、黑帮等类型片,成为香港影坛“九七”之后最为醒目的风景。这一时期,低成本独立制作的影片如陈果的处女作《香港制造》等影片以独特而引人注目。2简述台湾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答:(1)台湾早期电影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1949年春天,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英、张彻拍摄的影片《阿里山风云》成为了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50年代占主导的台语影片和国语片都乏善可陈。(2)60——70年代的台湾电影①“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出现1963初李行独立制片的影片《街头巷尾》,是台湾国语影片中第一部具有艺术创见的、同时写实温情的风格也符合“健康写实主义”的标准的影片。随后的《蚵女》的“健康写实主义”路线旗开得胜。其后《养鸭人家》也获得了业界普遍赞誉。国语影片创作数量急剧增加,快速走向黄金时期。1971年达到101部,第一次超越台语片,真正成为台湾电影的创作主流。②民营独立制片公司的创作民营的独立制片公司纷纷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翰祥的国联影业公司。李翰祥导演的黄梅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盛况空前。以后,李翰祥来到台湾开始拍摄《七仙女》《状元及第》等一系列卖座的黄梅故事片。1964年,李翰祥自编自导自制古装巨片《西施》,影片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票房名列当年台湾十大卖座片之首。白景瑞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1963年回到台湾进入中影,1967年以处女作青春电影《寂寞的十七岁》叫好又叫座一鸣惊人之后,开始步入四大优秀导演行列,拍摄了《第六个梦》《新娘与我》《今天不回家》等唯美浪漫的爱情文艺片,70年代留学生回乡电影《家在台北》更是他的代表作,获得金马奖、亚洲影展多个奖项,并且成为台湾最卖座影片之一。

160③琼瑶电影60年代台湾电影涌现出了两道突出的电影风景。一是有特定模式化故事和表现风格的新电影类型,以琼瑶电影为代表,以现代背景来描写浪漫男女情感的爱情文艺片。二是由武侠文艺小说带起的新派武侠片。琼瑶电影开始于1965年,从1966年到1969年,光琼瑶电影票房高居前十名的就有《几度夕阳红》《哑女情深》《花落谁家》《第六个梦》《寒烟翠》等多部影片。琼瑶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突出风景。④硬派拳头片和软派文艺片并行70代的台湾,是硬派拳头片和软派文艺片并行的电影时代。在60年代香港影坛推出新派武侠片之后,武侠电影也成为了台湾电影的重要类型。据统计,产量在1968年——1969年占电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同时从1966年到1969年间,跻身于票房前十名的就有《大醉侠》《龙门客栈》《独臂刀》等十多部影片。自1975年同名小说被香港楚原改编成电影《流星·蝴蝶·剑》一炮打响之后,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有《天涯明月刀》《楚留香》《陆小凤》《绝代双娇》等十多部。这一时期,软派爱情文艺片也开始了新的崛起。1973年之后,不仅李行拍摄了《彩云飞》等影片,白景瑞也积极执导《一帘幽梦》等影片,而且琼瑶也组建公司聘请刘立立等人,拍摄了《我是一片云》等十多部影片。除此之外,女作家玄小佛的《白屋之恋》等作品也多次展露银幕。年轻导演刘家昌还以《往事只能回味》等影片,开创了歌唱为主、剧情为辅的歌唱型爱情文艺片,成为歌影双栖的“鬼才”导演。(3)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80年代台湾电影新局面产生于《光阴的故事》。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手执导四段式影片《光阴的故事》,影片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模式,采用不完整的叙事、散文化的分段、开放型的结局以及清新朴实的影像风格,并且第一次引导出成长的主题和历史文化的记忆。这种独特创新的艺术风格,一下子成为了台湾新旧电影的分水岭。之后一批新导演先后推出《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等优秀作品,共同掀起了台湾新电影的浪潮。这批新电影很好地继承了台湾六七十年代写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但在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161(4)90年代以后的台湾电影。台湾新电影的产生是90年代的主要现象。90年代初,台湾电影培植电影人才和厚植电影工业基础举措,在当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喜宴》《戏梦人生》《青少年哪咤》等影片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获奖。1994年夏天《饮食男女》等优秀影片相继出炉,将台湾电影继续推向欧美市场。90年代以来,不仅有侯孝贤、杨德昌、万仁、王童等老导演继续鞠躬尽瘁,而且还涌现出了李安、蔡明亮、陈国富、赖声川、何平、林正盛等一大批新锐导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新电影景象。新世纪,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台湾电影产业日渐衰落,2001年,台湾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1%,几近于死亡。尽管偶尔还有一些创作也卖座,但台湾电影的生存状况还不容乐观。3简述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多元化局面。答:(1)基本状况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艺术改革也全面展开,发行制作方式的变化,合作制片的时兴,国外大片引进的冲击,院线制与宣传操作方式的形成,都成为对中国电影的冲击。尤其是社会生活人们观念的改变,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涉及电影更多的话题集中在改革、票房、策划、档期、买断、盗版、明星、市场等等。大众文化占据主要位置的时代。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在多元化状况中,主旋律影片努力创新、市场化带来艺术倾向变化、合拍片冲击电影观念、都市片占据主导位置、喜剧娱乐片的超常发展、农村片面貌改观等都是重要的特点。(2)多元化格局①当代现实主义加现代主义90年代的现实主义潮流呈现为滚涌起伏的时断时续的状态,纷乱嘈杂、幽默调侃、原生态展示和冷酷揭示是电影人看待现实的基本态度。《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

162事》《混在北京》《家事》《红西服》《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安居》《没事偷着乐》《一个都不能少》等出色代表作展现了的最为芜杂状态。②主流形态的中国电影更为自觉并且更有规模的倡导创作遵守市场法则之外,还坚守着一块主导意识形态的创作天地。电影创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呼应,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如《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红河谷》等。歌咏时代的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这些影片基本的倾向。《横空出世》《我的1919》等优秀之作更将主旋律创作的特点表现得动人可爱。③本色现实主义90年代,一些新生代导演的作品,如《巫山云雨》《牵牛花》《小武》《冬春的日子》《长大成人》等以不同寻常的现实表现,使中国电影的形态增多了冷色调。其他一些年轻导演的创作或接近主流形态,或疏离传统形态。但总体而言,新生代电影带来了明显的时代转换信息,他们的电影在现代都市背景、边缘人生表现、摇滚生活情调、焦虑困惑人生状态、压抑低沉精神状态等方面呈现出新生代电影相对集中的面貌。原生态展现、MTV风格、脱出常规构图、散乱叙事结构等就是新生代电影常见艺术模样。4简述中国“地下电影”的发展特点。答: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秘密放映个人制作实验性影片的运动。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多次干预专门放映违禁题材实验电影的电影资料馆,这类实验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活动愈来愈转入地下,“地下电影”因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我国“地下电影”勃兴,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外资本渗透和国内电影越来越市场化运作,以及国家电影工业垄断电影放映市场下的怪胎。它的特点有:(1)相比昂贵的好莱坞制作,投资中国大陆电影要划算得多:充足的实景、廉价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等条件,都是吸引欧洲资本、港台资本和少量的大陆民间资本的好选择。(2)相对电影工业“生产”的市场化运作,在消费渠道却还保持计划经济的作风,电影的放映权以及电影的院线依然为国家所垄断。

163(3)相比广阔的海外艺术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的国内市场以及垄断的营销策略,使一些与国内没有资金关系的“外资片”走向“地下电影”。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和电影产业化改革进程的开启,“地下电影”的潮流萎缩,逐渐退出人们关注的视野。

164第27章美国电影与娱乐经济:1980年代及之后名词解释1科恩兄弟答:科恩兄弟是美国乃至世界独立电影制作的代表,他们独立于好莱坞电影之外,独立编剧、制片、拍摄和发行。作品风格以带有魔幻色彩的黑色幽默为特点,采用和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营造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科恩兄弟的作品多次在奥斯卡、戛纳、柏林电影节提名,其中《冰风暴》和《老无所依》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2《真实的谎言》答: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l994年出品,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这部影片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曾经在大陆电影市场掀起观影狂潮。《真实的谎言》用电影手法戏剧性地诠释了美国联邦特工奇特的生活经历,是一部融浪漫情调与惊险情节于一体的动作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采用“詹姆斯·邦德”式的影片套路,赋予了本片一定的社会现实主题和浪漫的喜剧色彩。影片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动作性强。为了拍摄此片,美国空军还出动了鹞式战斗机,并配合影片的情节发射了空对地导弹,影片的实景拍摄使得许多惊险场面刺激逼真、扣人心弦。3《阿凡达》答: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是2009年好莱坞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投入上,都史无前例:影片有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影片的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金额最高的电影;全球电影票房达27亿美元,历史排名第一。这是一部运用创新技术创作、关注人物间情感、彰显故事情节的影片。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名作《泰坦尼克号》之后,认为运用精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与特效可以使原本精彩的剧情更引人入胜,但是单靠特效无法成就一部好电影。卡梅隆花费十年时间审慎构思,投注2亿美元,以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科技,耗时四年时间拍摄《阿凡达》,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

1654《终结者》答:《终结者》是卡梅隆的突破性作品,巧妙地展现了追逐和枪战,以顾不上喘息的步调勾勒出时间旅行这个前提设定。影片证明了卡梅隆可以在小预算中压榨出高品质。影片产生出警句式的对话(“我会回来的”“如果你想活就跟我走”),以及机器人般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奠定其职业生涯的表演。

166第28章走向全球的电影文化一、名词解释1“纯洁誓言”答:1995年,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写下了一份呼吁电影制作新纯度的宣言,即“纯洁誓言”。(1)电影必须实景拍摄(只使用在现场能自然找到的道具)。(2)摄影机必须手持,声音必须实地录制,所以音乐也只能是来自场景本身。(3)电影必须以1.33:1的格式拍摄,必须是彩色片,禁止使用滤光器和洗印中的光学加工。(4)不能把故事背景设立在另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是类型电影(显然排除警匪动作片、科幻片和其他好莱坞的类型片)。(5)影片不可包含“表面化的动作”:“凶杀、武器等内容绝不可出现”。(6)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最重要的是,导演必须发誓他们的电影不是艺术作品,而是“跳出人物和故事背景之外、面对真实的一种方式”。2流散电影答:人口迁居制造了一种“世界电影”。电影制作者们开始探索移民的经历,以及游走于各种文化间、讲着少数族裔语言、离开主流文化、居住在被分离的社会生活中的感受。这些关于离散和迁移的电影形成了一种流散电影。二、简答题1简述多厅影院布满全球的原因。

167答:多厅放映是最自然的解决方式。(1)多厅影院通过强化观影习惯增加上座率,它们可能会在其他市场刺激更多的需求。(2)通过增加银幕数量,多厅影院也使更多的影片更快地上映。正如在美国,电影全面铺开并迅速更换,发行商们就能通过占取首映周票房的大块份额而获利。(3)如果新影院比老旧的影院更为奢华,票价也会相应上升。这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那些地方,电影票价常常低于一美元。(4)如果大型公司拥有或运作多厅影院,那么它们就能与当地放映商竞争,准确监控票房收入,并且控制对拷贝的接触,从而限制盗版。2简述流散电影的艺术特征。答:流散电影可以记录和表达移民人口的迁徙感。当每一个人似乎都生活在一个新的地点,去别处旅行,形成耶尔所谓的“全球灵魂”时,流散电影就成为民族和区域文化取得广泛共鸣的另一种方式。(1)文化寻根第二代移民通常是通过流行文化而非直接回忆来寻根的。古林德·查达在英国长大,成长过程中陪着她父亲看印度电影,所以在她《海边的吧唧》中,用类似于宝莱坞爱情片的令人目眩的影像来描述印度女人去海边度假地布莱克浦参观的冒险经历。(2)族群融合随着每个国家种族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强,各种出身的电影制作者也被族群对峙或融合的戏剧可能性所吸引。①匈牙利移民导演马蒂厄·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表现了郊区安置住房区的帮派,它们让北非阿拉伯后裔和白人青年凑到一起。②意大利电影制作者罗贝塔·托雷相信移民会是新世纪的重大主题,所以在她的《南方故事》中,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变成了一个西西里少年,

168而他的心上人则是一名尼日利亚少女。

169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罗马十一时》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1952年出品,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由柴伐梯尼等人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二战后的罗马,上百名女子应征一个打字员职位。在等待面谈时,她们蜂拥挤进一座老房子,在挤楼梯时造成楼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砖头瓦砾中,她们的生活因此彻底改变。每个姑娘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又彼此交织。影片借一群落难的妇女,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时期的社会现状,揭露出当时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是具有社会批判力度的一部杰作。影片一开始,打字机发出的敲击声就给人一种紧张的心理撞击。因影片令人震撼的真实性,致使当时的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态度。2梅里爱答:梅里爱(1861—1938),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1895年看过卢米埃摄影机之后,决定将影片加入自己的节目中。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并由此走上与卢米埃“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梅里爱的代表作品是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这是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3构图答:构图一词原为绘画的概念,指画家对画面中各部分进行组织和安排,以求达到理想画面效果。电影中的构图问题更复杂一些,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按照画框内外空间的呼应关系,构图分为有封闭式构图和开

170放式构图。4蒙太奇答: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作为电影术语指“组接、构成”。概括地说,蒙太奇是指通过对镜头进行有目的、有辑地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它的作用首先是建立影片中时空关系,进行叙事。其次,可以通过镜头形式或内容的对立统一来抒情、表意。随着电影形态的发展,蒙太奇逐渐成为电影创作最基本的艺术方法和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电影艺术的基础。5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答:纪录电影运动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领导的。他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演出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英国纪录片学派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他们看来,电影艺术意味着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著名影片《漂网渔船》,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了革命性意义。6表现主义电影答:表现主义电影以一种极端的风格化来反对现实主义,它借鉴表现主义戏剧舞台化的场面调度,明暗对比强烈的灯光,扭曲、反透视法的建筑线条,超现实主义的布景,哥特式的场景和舞蹈化、夸张的人物动作,有意识影片所表现出来一切与日常生活真实相对立,代表作品是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演的《卡里加利博士》。二、简答题1试述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答:影视艺术是包括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在内的艺术形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71(1)表现形式的兼容性①从外在形式看,影视艺术与影视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交流手段、一种工业,电影始终取决于技术的革新。”电影技术是电影存在的物质形式,电影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电影呈现出新的物质形态,其艺术形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②从内在形式看,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③从形式变化趋势看,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区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早期或现在的主要传播载体看,电影艺术的载体主要是胶片,电视艺术的载体则主要是磁带,但是,“随着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胶片和磁带的区别也逐渐消失,电影与电视的合流趋势也越来越明显。(2)视听形象的直观性影视艺术的媒介是画面和声音,这是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物质形态,也是观众接受电影或电视的物质对象。①画面画面是指影视作品在一个镜头中可以看到的图像、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是影视作品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影视作品的情感、主题、审美、理念等内蕴都可以通过画面来进行表现。②声音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主要是人声、音响和音乐。人声是人说话的声音,这是影视艺术中人的组成部分,是影视时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时空结构的融合性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影视艺术通过在时空中塑造运动的形象来建构艺术境界。影视艺术时空的结合又可以称为四维空间艺术。电影的技术手段和物质

172媒介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艺术手段的设计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影视作品的蒙太奇结构是在时间维度组合镜头,而影视光线、色彩、构图、景深镜头是对空间结构的安排,镜头是一种时空结构体。(4)创作风格的差异性影视艺术的目的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都是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在具体的作品中,由于对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从而决定了电影创作观念的不同,形成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5)心理的真实性逼真性并不是影视的目的,影视的逼真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它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和超越,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形逼真的统一。这其中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的渗入,是对现实的某种装饰和诗化。而且,影视的逼真是以艺术的假定性为前提的。影视时空、音响、画面的一切逼真感,都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以及演员表演创造出来的,故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逼真、心理的真实。2简述蒙太奇类型功能答:以蒙太奇的结构功能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三个基本类别。(1)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最为常见,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叙述的顺序来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一般情况下要求逻辑连贯清楚。叙事蒙太奇主要包括:①线性蒙太奇,指按照事件逻辑顺序连续叙事。②平行蒙太奇,指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情节线索并列出现,分别叙述,而又最终统一于同一主题。③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指同一时间内的若干条线索齐头并进,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相互推进,交替频繁,最终汇合在一

173起。④重复蒙太奇,指影片中有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等在影片中特定的位置一再出现,造成强调、呼应、对比、渲染等效果。(2)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是指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产生单个镜头不具有的丰富含义,表现某种情感、心理或思想。其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感和揭示意义。表现蒙太奇主要包括:①对比蒙太奇,指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互相冲突而又互相强化的效果。②隐喻蒙太奇,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引导观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③心理蒙太奇,指通过镜头组接或声画组合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及被心理活动主观化的外部世界。(3)理性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是指通过在画面之间建立它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理性太奇主要包括:①杂耍蒙太奇,是指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②反射蒙太奇,它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宫和意识。③思想蒙太奇,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3谈谈卢米埃与梅里爱对于电影的主要贡献。

174答:(1)卢米埃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从卢米埃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卢米埃的作品大致分为: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在形式上,卢米埃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这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拍摄方法。卢米埃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然而,卢米埃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电影观念,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2)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梅里爱终于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在梅里爱看来“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歪曲现实的新方法”,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的可能性。他几乎把发现和利用电影特技的本身当成了目的。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对于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给予后人以极大的启示。梅里爱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模式。他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在梅里爱所拍摄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的样式,大致可分为四种:魔术片;排演的新闻片;神话故事片;科幻探险片。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梅里爱在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没有能摆脱他那个戏剧时代、自身文化背景和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三、鉴赏题《战舰波将金号》苏联影片1925年摄制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主演: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175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影片梗概:《战舰波将金号》是一部无声电影,表现1905年俄国革命中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沙皇专制制度日趋没落,反抗沙皇浪潮席卷到黑海舰队的水兵当中,一场冲突爆发。全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标题为“人与蛆”。战舰波将金号一连数月伙食低劣,一天汤锅里是爬满了蛆的臭肉。军医昧着良心否认事实。水兵们义愤填膺,号召反抗。第二部分标题为“后甲板的戏”。舰长下令将绝食者吊死,又命令惩戒队开枪屠杀。瓦库林楚克登上炮台带领水兵群起反抗,但被反动军官冷枪击中身亡。第三部分标题为“死者呼吁报仇”。水兵起义得到市民们广泛支持,革命气氛空前高涨……第四部分标题为“敖德萨台阶”。沙皇政府公然派宪兵镇压人民的抗议。无辜百姓惨遭屠杀……第五部分标题为“与舰队相遇”。沙皇下令黑海舰队击沉波将金号。黑海舰队集体掉转炮口,让波将金号安全驶离。波将金号胜利地驶向自由的大海……根据所给材料,对影片的布局结构与叙事技巧进行鉴赏,并做出整体性评价。答:(1)影片的布局结构爱森斯坦将按时间顺序将影片编排成五个部分。①第一部分以海浪拍击海岸的象征性镜头及字幕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②第二部分运用对比手法渲染水兵们身处被动的弱势,以瓦库林楚克悲壮的牺牲作为结束,传达出合题“人民最终会取得胜利,但要付出沉痛

176的代价”。③第三部分以一组象征性的画面表现正在觉醒的时代。④第四部分以“突然”二字打破影片之前的欢乐气氛,将民众受到血腥镇压的惨剧渲染到惊心动魄的地步。⑤第五部分再次营造出决战前夕凝重压抑的独特气氛,起义运动以乐观性结尾结束。(2)电影叙事技巧爱森斯坦完美地实现了他建构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蒙太奇理论。第一部分的水兵反抗与第二部分的瓦库林楚克的牺牲以反题的形式出现;第三部分以正题的方式表现人们的觉醒;第四部分奥德赛的阶梯一段采用理性蒙太奇和象征蒙太奇的手法将影片推向高潮;最后第五部分突然陡转的剧情叠加上飘扬的红旗使影片的合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3)影片优缺点分析①影片在整体上具有史诗般宏大的气势,爱森斯坦充分显示了驾驭群众大场面的高超技巧,在壮阔的画面中凸现革命水兵与民众群像。②影片绝大部分角色是由非职业演员扮演的,全片根据“类型化”理论分配角色,使人物形象刻画缺乏层次,某种程度上有脸谱化倾向。此外,爱森斯坦本人过分倚重蒙太奇的剪辑作用,对镜头内部结构重视不够。(4)影响及评价①影片凝结了爱森斯坦关于正题、反题、合题的蒙太奇思维,堪称一首“视觉上壮观的革命史诗”。②在世界电影史上,《战舰波将金号》第一次使人民群众作为主人公登上了银幕。这部充满革命激情的影片,通过崭新的电影语言来表现革命的理想,使电影摆脱粗俗的“杂耍”娱乐或说教式的宣传鼓动,成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精品。

177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类型电影答: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2爱森斯坦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3色彩答: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4《我父我主》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

178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5阿巴斯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樱桃的滋味》(1997)更是集大成之作,一举摘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之后《随风而去》使得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他的大部分电影关注儿童纯真的世界,维护儿童的真挚与单纯,擅长以平凡的小处着笔,朴实地讲述故事。6纪录片学派答: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蒙太奇手法、法国伊文思的诗意表现、弗拉哈迪的纪实手法等。他们的大量作品中表现出“题材主题的社会化”、“提高影片的写实能力”、“政治化倾向”等主要倾向,对战后的英国电影影响深远。二、简答题1试比较中国电影类型和西方电影类型的状况。答:中国电影类型与西方电影类型状况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电影类型的概念电影巨大的表现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导致了电影生产创作的规模化,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的观众,电影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需求的艺术风格和题材。①中国电影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与体裁在发展历史中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特点:

179a.在商业类型的表现上,除了武侠功夫片外,没有严格意义的成熟类型片概念;b.在艺术表现类型上和内容题材类型上却自成体系。②西方电影类型类型电影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商业电影所造就、强调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其突出特征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它有三个基本元素:a.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和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b.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c.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2)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类型①中国电影的类型中国电影的类型主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与主旋律和武侠功夫片等。②西方电影的类型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西方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和体育片等。2如何认识声画关系?

180答: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1)形式层面即从形式类型上把声画关系分为两种:声画同一和声画分立。①声画同一“声画同一”又称作“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于观众的信息接受。②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称作“声画分离”,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观众在这个镜头里听到声音信息并非来自看到的影像信息,这时,观众必须对两种信息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成正确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困惑。和“声画同一”相比,“声画分立”在接受时更有难度。(2)内涵层面即在内涵类型上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分为“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这种划分方法超越了前一种划分注重电影元素本身运用的思想,关注于审美效果的实现。①声画合一“声画合一”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和情绪基调上保持着一致。这也是大多数镜头、大多数影片采用的基本类型。由于观影时声音和画面占据了观众的视听感觉器官,声画共同作用,可以使观众心理上更快地接受镜头提供的信息,情感上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从而保证了影片创作意图的实现。②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则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正相反。在整部作品中,“声画对位”的部分

181只占很少的比例,但是往往带来很强烈的审美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种信息的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印象格外深刻。同时,音画对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理解造成障碍,观众必须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一旦解决了理解障碍,情绪上受的冲击反倒更大,获得更高的审美快感。3简述法国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和贡献。答: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印象主义学派在电影美学形式上开拓和扩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印象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和贡献:(1)在题材上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影片主要的叙事核心。(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影片中人物、环境和剧情有机联系,以多含义的视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活动,使电影真正摆脱了戏剧舞台以演员为中心,游离背景和场面调度的种种局限。如马赛尔·莱皮埃的《黄金国》中,舞女的遭遇暴露在西班牙灼热的阳光下,而耸立的高墙又象征着她无法逃避的命运。(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在摄影技巧上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运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如阿贝尔·冈斯在《拿破仑》中将摄影机绑在一匹奔跑的马上,拍摄了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逃跑的场面,之后又将摄影机放在潜水箱中从悬崖上抛入海中,以获得拿破仑的视角。(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冈斯在作品中发现“光的音乐”,并用在《车轮》中:当一辆车撞毁时,他从13个画格减到用2个画格的加速度镜头来表现。杜拉克在作品中强调用画面的协调、明暗、节奏和面部表情的和谐来产生情感。三、鉴赏题《公民凯恩》美国影片1941年摄制

182导演:奥逊·威尔斯主演:奥逊·威尔斯(饰凯恩)1941年《公民凯恩》问世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奖。自1952年以后,在历次国际性评选电影史最佳影片中,《公民凯恩》均列在前10名之内,被看作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承前启后之作。影片梗概:1940年,桑那都庄园76岁的美国报业巨头凯恩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后逝世,新闻记者汤姆逊受命弄清其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确切含义。他开始采访熟悉凯恩生前事迹的人士:从已故金融家塞切尔的日记手稿中得知凯恩从小被迫离开故乡与家人;报社经理伯恩斯坦认为凯恩是个极富怪异的幽默感的自负天才;生前好友李兰特讲述了他与美国总统侄女艾米丽的婚姻、他与歌手苏珊的邂逅以及他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认为他刚愎自用;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认为他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汤姆逊的采访并没有弄清楚“玫瑰花蕾”的确切含义,直到最后焚烧凯恩旧家具时,发现一副凯恩童年时玩过的滑雪板,商标上有几个已被磨损的字:“玫瑰花蕾”。根据所给材料,试从不少于三个角度对影片进行鉴赏。答:(1)人物形象分析①凯恩的形象在凯恩的性格中,有一个贯穿其一生的基本点,那就是决不屈服于任何人的坚忍性,他宁肯失败也不愿退却。但是,凯恩的性格中又有着种种矛盾的侧面:他反对自己作为大股东的公司剥削别人,但他的独断专行又被视作法西斯;他渴望爱情,却又不断亲手毁掉了爱情。凯恩的形象表现出了资本与人性的对立,隐喻着整个美国,即一个被权力和财富支配着的、充满强烈占有欲的、充满历史矛盾的社会。②其他人物形象

183a.苏珊形象中蕴涵着美国的国民性。b.李兰特正直坚定,衬托凯文的性格特征。(2)影片的结构分析①影片将凯恩临终之前留下一个的“哑迷”——“玫瑰花蕾”作为悬念开场,之后的结构便围绕对“玫瑰花蕾”的寻找展开。由“玫瑰花蕾”引出的对不同人物的采访串联了凯恩的一生,也巧妙地展现了凯恩谜一般的性格中具体的侧面。②对凯恩形象的多视角表现,结构上打破了时空顺序和以情节因果关系为线索的传统模式,将叙事按不同人的视角分割成若干片断加以重新组合。③影片采用圆圈式结构,开头提出“玫瑰花蕾”,中间通过采访五位与凯恩关系密切的人士展示凯恩的性格特征,最后以凯恩儿时的玩具——刻在滑雪板上的“玫瑰花蕾”结束,圆圈似得回到影片开头。(3)影片的主题分析①影片通过艺术手法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和真实坎坷一生的报业大亨的客观评价。对当时尔虞我诈的疯狂世界和事实进行无情揭露外,对物欲社会中被广为推崇的非白即黑理论、刻意对名人美化修饰的虚伪和武断也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和唾弃。②“玫瑰花蕾”作为凯恩小时候玩过的一块滑雪板,是凯恩对童年纯真生活的向往和回忆。(4)影片体现的风格特征影片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①电影语言的创新影片有意识地追求镜头内部的完整空间,银幕时空与摄影对象一样,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本身的时空状态,使观众能够像生活中那样,在银幕上自由地寻找意义。

184②影片对景深镜头、隐喻镜头、长镜头、运动摄影等技巧都得到了大胆尝试。a.景深镜头影片小凯恩在雪地上嬉雪撒野的景深镜头,既是一种客观的叙事,前中后景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内在关系,表现了财富对凯恩纯真心灵的侵蚀。b.隐喻镜头影片中他始终大量运用白色,诸如飘着白雪图案的水晶球、小凯恩在雪野上玩耍、白色的雪橇、凯恩的两个妻子最初出现时穿着白衣裙等,以此来隐喻凯恩失去的爱、天真和所有他想得到的东西。③人物形象的隐喻a.以凯恩的形象隐喻被权力、财富支配,充满强烈占有欲、历史矛盾的美国社会。b.对凯恩形象的多视角表现,既体现了导演对人性、对生活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索和理解,也是一种现代叙事结构的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