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65330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01
《上海光源结构设计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光源结构设计介绍http://www.abbs.com.cn/jzsb/youth2/11/ 一、工程概况 上海光源工程-同步辐射工程(SSRF)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用地范围约20万平方米,一期拟建约4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主体建筑、综合实验楼、综合办公楼及学术报告厅、客座公寓,以及相关工艺设备所需的动力设备等用房。其中:主环33800平方米,综合实验楼2140平方米,动力设备用房2580平方米,客座公寓412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2550平方米。 二、结构设计 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分环建筑和中心区建筑两部分。 1.环
2、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屋盖为异形钢结构屋盖,与混凝土框排架柱的连接为固定铰支座及弹性限位支座。由于环建筑异形屋盖的建筑造型,使得结构难以设置永久性的变形缝,因而环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并在楼板中沿径向每隔60°设一道800mm宽施工后浇带。 结构分析模型:异形钢结构屋盖为--径向钢结构主梁(辐射状空间主梁)架设在三根钢筋混凝土立柱上,环向曲线型梁则为主梁提供支撑,径向主梁和环向梁的连接为刚接,异形钢结构屋盖与支承结构的连接为固定铰支座及弹性限位支座。 计算软件:异形钢结构屋盖--3D3S(同济大学编制)、SAP2000(Co
3、mputersandstructures,Inc,Berleley,California,USA编制); 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合肥工大PRCS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软件等; 桩基基础--同济大学TB-SP桩基计算软件、AutoBASE通用基础沉降计算软件等。 环建筑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基础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桩型采用41米,43米长D600钻孔灌注桩,桩基持力层为⑦2粉细砂层。 2.环建筑中的储存环隧道与光束线实验站大厅地坪连成一体,并与混凝土框排架之间设置抗振缝,以避免环建筑的振动影响同时起到
4、沉降缝作用。储存环隧道与光束线实验站大厅基础均采用桩厚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分别为1000mm,1350mm,沿环向设一道1000mm宽施工后浇带,沿径向每隔60°设一道1000mm宽施工后浇带。桩型采用48米长D600mm钻孔灌注桩,桩基持力层为⑦2粉细砂层,并考虑采取桩底注浆及桩顶扩径措施。 3.中心区建筑中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隧道、增强器隧道基础采用桩厚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分别1000mm,桩型采用48米长D600mm钻孔灌注桩,并考虑采取桩底注浆措施,以减少基础沉降量。其余的设备机房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均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桩型同环
5、建筑的框排架结构。 三、技术关键 (一)基础变形和振动设计 1.光源工程的工艺设计对储存环隧道及光束线实验大厅底板提出了极其严格的变形和振动控制要求。 储存环隧道基础底板振动控制要求为微米级. 储存环隧道基础底板变形控制值(沿光束线方向): 运行初期:<250μm/10m/年; 运行三年后达到:<100μm/10m/年;<2.5μm/10m/天;<1.0μm/10m/小时. 光束线实验大厅基础底板变形控制值(沿光束线方向): 沿运行初期:<350μm/10m/年; 运行三年后达到:<250μm/10m/年;<2.5μm/
6、10m/天;<1.0μm/10m/小时. 2.设计准则 根据光源工程工艺对土建极其严格的变形和振动控制要求,应特别强调,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设计特点。 光源工程工艺对土建的变形和振动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大大超过了常规土建设计的精度要求,所以按以往常规的设计方法已不完全适用。由于光源工程基地位于浦东张江地区,属于典型的上海软土地基,地基土的抗变形能力较差,以及软土对微振动的放大效应,使得变形和振动控制的矛盾尤为突出。所以,需根据已有的各类工程设计经验和技术储备,结合有关科研单位对各种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创新,力求
7、最大限度的满足工艺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要求。 3.变形控制设计 针对上海光源工程对储存环隧道及光束线实验大厅底板极高的变形要求,为储存环隧道和实验大厅底板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是首先应考虑且最为关键的,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揭示的光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以及上海地区长期工程实践经验,储存环隧道和光束线实验大厅底板的基础型式宜选择桩基础,有关桩基础的问题需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桩基持力层的选择 (2)桩型的选择 上海地区常用的桩型一般为三种: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钻孔灌注桩,具体针对光源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分析: 1
8、)沉降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 2)沉桩的可能性 3)桩的抗振动能力 4)采取减少变形和抗微振动附加措施的可能性 (3)桩顶荷载水平的控制 (4)充分利用结构刚度对调整不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