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22081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7
《家里的灶头答案电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学案——19《家里的灶头》导学案编者:刘涛王现群审核:审批:2012-4-10【学习目标】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特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3.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学习重点及使用说明】1.利用早读时间诵读课文。2.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3.思考作者是怎样状物的,怎样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的。【课前预习案】1.作者及背景相关知识见《非常学案》第73页“助读平台”部分。2.注音柴爿(pán)饭镬(huò)饭粢(zī)逊色(xùn)落难(nàn)漏屉(tì)螃蜞(pángqí)茭白([jiāo)盥洗(guàn)砧板(z
2、hēn) 汏脚(dà)壁龛(kān)很黏(nián)粘住(zhān)煨山芋(wēi)砻糠(lóng)脂肪(zhīfáng)涮锅(shuàn )纤维(xiān)孵灶塘(fū)3.成语、熟语积累将《非常学案》73页有关成语整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4.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构造一(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二(2——7)灶台灶沿 三(8——11)灶壁灶壁(格子、灶画、壁龛) 四(12——18)灶塘灶塘 五(19——21)总结也可将本文分为三部分 一(1), 二(2——18), 三(19——2
3、1)。【课内探究案】※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 灶头——母亲2.作者围绕“灶头”写了哪些事?逼饭粢 ; 蒸糕 ; 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 ; 送灶 ;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提升)【自学指导】查找工具书,注意读音、字形、词义、形近字。利用课下或者早自习时间熟读课文。辨析“粘”的读音粘是多音字,读音为zhān和nián。读作nián时,是形容词,本义
4、是具有粘性。是指物体的附着性非常高。读作zhān时,词性是动词,指粘(nián)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粘膜()粘度()粘贴()41.状物不仅要绘形,而且要传神,更要揭示出物在生活中的意义。《家里的灶头中》作者写道:“灶头是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物事,能使最荒凉的地方充满人间烟火味。能使最简陋的房子弥漫温馨的家的气氛。”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灶头的描写传达“人间烟火味”和“温馨的家的气氛”的?参考答案见教参260页,第2题。《家里的灶头》有烟火味,人情味,情趣盎然。这既表现在对灶头、灶具等什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记叙、抒情与议论里。(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找出其中的细节描
5、写和记叙、抒情、议论的句子,具体分析。答案不唯一,学生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2.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情感 : 对灶头:眷念 感激 对母亲:眷念 感激※精讲点拨(诵读体验,总结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物(灶头)与人(母亲)的关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它写的是一个地方,又
6、是一类事物。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殊性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一一描写,把江南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这一切都是由灶头引起的,物与人密不可分。由于人的介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考究的匠人会在墨汁里加些石青,使画出来的墨线中隐隐透出些青蓝,显得青秀悦目。(清秀)B.我姐或我妹在灶塘忙碌,灶塘火把他们映得红光满面,神彩飞扬。(采)C.灶头是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事物,能使最荒凉的地方充满人
7、间烟火味,能使最简陋的房子迷漫温馨的家的气氛。(弥漫)D.麦芽糖和团子馅都是甜的,有临时抱佛脚,讨好灶界老爷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C 阅读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中找出细节描写。小组合作完成,组长要明确分配任务,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考察段落的作用,我们一般都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另外不要忘了联系文章的主题。母亲、灶头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分的组合。本文既是一篇记录江南文化的优美散文,更是一个回忆母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