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

ID:7254242

大小:34.9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09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_第1页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_第2页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_第3页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_第4页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  摘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国内对建设和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但如何建立及建立什么样的合作社是正在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此有必要对我国在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以供实践者借鉴。 关键词: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   我国农村自1978年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重构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基础,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缺陷开始受到

2、关注:一个农户经营规模过于细小,农地相对稀缺,农户经营行为过于分散,使得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无法取得经营规模化效益。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家庭承包基础有了2003年《土地承包法》的保障,这一基础会更加牢固,家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要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再统起来是难点,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发挥组织载体的作用,这个组织就是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不是对家庭经营的替代或排斥,而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是对家庭经营模式的补充与完善。该组织集农民家庭经营的个体劣势为群体优势

3、,以服务成员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和“民办、民管、民受益”为组织原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而且使其真正成为了农民自己的组织。   当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虽然很大,但毕竟刚刚起步,尚处于量的扩张阶段,无论合作社自身的内部管理、参与主体、运行规范程度,还是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一、纵向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建设中合作社思想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对国外合作思想的介绍   20世纪20-3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开展了大量有关国外合作思想的介绍和传播,其中持有独到

4、见解并提出自己的主张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薛仙舟主张率先发展消费合作社,而梁漱溟主张率先发展生产合作社。他们的主张的共同点就是把合作社当作一扶贫济困的社会改良手段,而非单纯的企业或者经济组织。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有薛仙舟的《中国合作化方案》、梁漱溟的《中国合作运动之路向》和《乡村建设理论》等。   梁漱溟认为应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农民和农村。我国农村社会是一个分散的群体,没有组织性和合作的传统。要改变这种状况,农民必须“从分散往合作里走,以合作团体利用外部技术”,而且这种团体要以理性和伦理关系为基础。

5、  另外,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运用社会结构功能理论对我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的乡土社会里,家庭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单位,但在日常生活中,合作发生在小范围的有血缘关系的群体或一定地域群体内。 解放后毛泽东的合作社思想   解放后,我国理论界向国内大量介绍了前苏联以斯大林集体经济思想为核心的合作理论和集体农庄模式。当时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并在理论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毛泽东的合作思想。   毛泽东的合作思想,从早期强调消费、流通和信用合作社,到革命根据地时期强调生产互助合作和供销合作,再到解放后强调从互助

6、向高级社过渡,1958年以后又主张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虽然前后经历了多次变化,但从理论轨迹上看,与马克思主义的合作思想还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理论模式的特点在于,把合作社看作是引导小农私有制转向集体所有制,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桥梁。   但是由于政治干预过多,将农村的合作社办成工、农、商、学、兵于一体的“一大二公”的大公社,违背了社员自愿合作的原则,利益得不到保障,严重缺乏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农村再发展合作社应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 农村体制改革初期的合作社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庭联

7、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实行,摆脱人民公社体制束缚后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但国家对农产品的流通还没有完全放开,农民对合作社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这一阶段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大多处于回顾、介绍层面,也有部分涉及到恢复合作社的本质和发挥其本来的重要性。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陆文强的《农村合作制的演变》、徐更生等主编的《国外农村合作经济》和米鸿才等主编的《合作社发展简史》等。   王铭铭通过对村庄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农民互助合作体系的历史变迁,质疑传统与现代对立的两元论,认为农民合作作为一种社区地方性制度

8、在当前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高潮时期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农民组织建设的研究,日益上升为一个热点问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对解放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评价,刘建平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合作化决策的过程及其政治学意义,他认为农业合作化既是以资本主义标签否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过程,又是打破尚在建构中的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政治过程。   罗兴佐指出,合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生性,主要通过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