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1664
大小:4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09-01
《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
2、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
3、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乡敬老院院长事迹第一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共产党员吴宗礼,平凡人生了不起。新安江边一好汉,中年别离桑梓地。六旬来到敬老院,八年努力现端倪。普通岗位勤奉献,锻炼党性铸丰碑。”这是当地群众对吴宗礼光辉历程的朴实评价。吴宗礼,男,中~员,1931年生,1969年为支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毅然带领数百名老乡从浙江迁往江
4、西。从此,在德安勤奋创业、默默无闻,为第二故乡的乡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65岁的吴宗礼来到破败不堪的吴山乡敬老院,成了孤寡老人的当家人。通过8年努力,把敬老院建成了一座经济殷实、生活美满、老人幸福、生机盎然的乡村孤寡老人的居家乐园。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2014年,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三院建设”先进个人;2014年,被九江市授予全市“十大道德建设标兵”,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党性指引航向吴宗礼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县的一个雇农家庭,在他73年的
5、人生历程中,当过军人、民警、社员、乡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敬老院院长。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升降去留面前,他都泰然自若、满怀信心,因为有党的信念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1951年,20岁的吴宗礼怀着对党的无限崇敬,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由一个半文盲逐渐成长为连队的文化新兵,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4年入党,1957年转业到浙江淳安县公安局工作。1962年,为响应精兵简政政策,有着8年党龄的吴宗礼,以共产党人先人后己的宽广胸怀,毅然请求“解甲归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队,做了一名普通社员
6、,随后又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大队干部。1969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吴宗礼所在的村庄正处于库区。38岁的吴宗礼,面对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看到自己半辈子挣来的幸福将要推倒重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一边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一边是百姓群众背井离乡的困苦,吴宗礼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尽快迁出库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秋天,吴宗礼带领180多名新安江移民,辗转千里,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德安县。从此,他们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行了艰苦的创业
7、。在吴山乡,吴宗礼先后担任过村干部、乡干部、承包过菜场、茶场,经营过企业。无论在哪条战线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勤奋创造业绩吴山敬老院建于1985年。在吴宗礼当院长之前的几年里,“寄存”于此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5元零花钱,衣服脏烂不堪,生活就是马尾拎豆腐——提不起来。1994年6月,吴宗礼走马上任,被任命成为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当时的敬老院,杂草过膝,一片狼藉,房子破旧,屋顶“天窗”星罗棋布。推开房门,听到的是老人们痛苦的呻吟,看到是的老人无望的眼神。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在
8、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吴宗礼,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就让我来改造一个敬老院这个孤寡老人的小世界吧!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荒种地,变废为宝。他从家里带来1200元钱,请来年轻劳力,消除了院前屋后的杂草野木,开垦出3.8亩敬老院此后藉以生存的土地,买来了优质菜种,添置了耕作工具。经过20多天的辛勤劳动,第一批菜在“月半”前后种下去,他坚持每天上午带领老人到菜地锄地种菜,下午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