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30479
大小:118.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1-2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电功”等内容之后编排的,是分析和理解部分电路和全电路的交汇点,也是复杂电路分析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会用能的转化观点分析有关电路问题.因此,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电路部分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起点能力: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
2、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难点:路端电压随外阻的变化规律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外电压和内电压之和(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验,感悟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2)通过电路问题的分析,感悟逻辑推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探索和科学推理的物理思维品质,由此进一步认识物理思维方法;通过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思维品质,能够变换、创设问题
3、,从中理性地体会物理思维方法。五、教学方法1、演示实验法:实验是学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方法,最具有说服力。2、启发式法:在规律得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跳跃。3、讲练结合式:结合本节内容,给出相应的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其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六、教学过程设计1、指导思想18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宗旨设计教学程序。2、实
4、验引入提出问题:连接如图1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伏特表的读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在初中时一般认为电池两端的输出电压不变,所以大家认为滑线变阻器的滑片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伏特表的读数不变。可是在滑动滑片时,安培表的读数确实在变大,但伏特表的读数在变小。当大家感到迷惘时,及时引导:“伏特表的示数在减小,这就说明电池的输出电压在变化,这是为什么呀?怎么样去解释呀?学完今天的内容,大家自己就可以解释。”(板书课题).初中所用的电源我们认为输出电压不变,可称为“理想电源”,不考虑电源的
5、内部情况;实际电源内部存在着电阻,如图2所示,实际电源可以认为是由理想电源和电阻串联而成,电源内部存在着的电阻,我们称之为“内阻”,当有电流时也要分得一部分电压,输出电源的电压应该是理想电源的电压减去内阻上的电压,输出电压随外电路的情况而变化,干路中的电流越大,输出电压越小。不同种类的实际电源,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由理想电源和内阻构成,不过它们的理想电源的电压和内阻一般不同,反映了这种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的大小,表征电源本身的特性,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电动势。怎样知道它的大小呢?演示实
6、验:展示不同规格的常用干电池、蓄电池,并用电压表分别测两端电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约为1.5伏,蓄电池两端的电压约为2.0伏。(至此,水到渠成,下面的几个知识点由学生讨论、看书总结得出,教师帮助总结,用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学生头脑中现有的知识是什么,再设置新情境,让学生发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矛盾,迫切需要一种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3、新课教学(1)电动势(E):①18电动势概念的引入:不同类型的电池两
7、极间的电压不同,是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为描述不同类型的电源两极间电压的不同而引入——电动势。②电动势的数值:电动势的数值等于没有接入外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③电动势的单位:伏特(V)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从能量角度分析)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2)内电压和外电压①当电源接入电路后(说明外电路和内电路,路端电压和内电压),再用V表量两极间电压,发现U<E②电流通过内电路时也有电阻,也有电压降,所以电源起了两个效果,可画成等效电路如
8、右图③E=U内+U外(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①任何实际电源都有内电阻,实际电源可认为由理想电源(电压为电动势的数值)和内阻r组成。②内容表述: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③表达式:④指导学生明确各量物理意义.设计意图:由电动势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已知知识,引导学生来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已知推导未知的一般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主活动中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4、例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