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16503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3
《《好乐何如》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好乐何如(庄暴见孟子)译文: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
2、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
3、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二、重难点化解1、课文内容: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
4、”,实行“仁政”的思想。化解:读通课文,即可理解。2、论题的提出有哪些特点?化解:论题是“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要注意的是,在庄暴谈到齐王“好乐”的问题时,孟子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这里的可能有几种:一是事实上孟子根本没有民齐王详谈,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写出,那样就更加恰切有力。另外,在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通过与庄暴的谈话引出论题,作用却是多方面的:不仅造成了悬念,而且以庄暴无言以对来说明论题的难度,为后文显示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作好铺垫。再说《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其切入方式当然最好是对话形式。3、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
5、气氛的?化解: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齐王为什么要故意和孟子对立。对这个问题,朱熹在他的《孟子集注》中有个说法可供参考:“惭其好之不正”。意思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
6、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
7、备。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这是不容易的。3、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化解: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