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

ID:6469084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4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_第1页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_第2页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_第3页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_第4页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科普示范基地在大力培育推广本地海产苗种养殖,普及海水养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基地还针对渔农民和青少年开展技能培训、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惠农效果。现就中心科普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扎实推进基地科普平台建设,提高基地科普惠农水平中心以金平育苗场为基础建设科普平台,经并购、改造和维护,目前已是一个设施相对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科普示范基地。基地以科普宣传为抓手,进一步加大重大科

2、技攻关力度,特别是在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瘤荔枝螺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积极积极参与了厚壳贻贝、小刀蛏、瘤荔枝螺、等边浅蛤、条石鲷、赤点石斑鱼等海洋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二、主动设计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一是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推广5。从2003年开始,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联合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

3、和海区保苗、养成系列课题的攻关。研究人员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倪梦麟的带领下,通过连续不断地攻关,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当年培育出稚贝6000万粒,2008年此技术经巩固后,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共培育出厚壳贻贝稚贝4亿粒,2009年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全县共培育出稚贝8亿粒。2010年达到10亿粒。2011年由于海水温度偏低、海区饵料偏少、养殖密度偏大,导致2011年收获的贻贝普遍偏瘦,为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心积极组织专家到基层调研,摸清情况,寻找对策,并向县领导献计献策。在此基

4、础上积极深入渔农村,向广大渔农民开展科普宣传,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另外由于今年台风的影响,养殖设施遭到了巨大损失,为此中心通过科普宣传、科普进社区,积极向养殖户推广抗风浪养殖筏架。二是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由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项目“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2年的攻关,初步摸清了小刀蛏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了解了小刀蛏的性腺发育过程,掌握了小刀蛏浮游幼体培育技术和匍匐幼体培育技术,2011年共培育出平均壳长1.59mm5的仔贝835万粒,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大规格和如此多数量的苗种。培育的苗种全部放流到嵊泗海区,对于小刀蛏

5、资源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为养殖渔民提供人工苗种,对于我县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若能替代缢蛏养殖,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2011年,组织实施了“嵊泗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摸清了等边浅蛤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掌握了等边浅蛤亲贝培育、产卵、浮游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技术,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12mm的仔贝3900万粒,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多数量的仔贝,并全部放流到嵊泗海域,为嵊泗等边浅蛤的资源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刺参笼养技术研究。自

6、2006年从山东引进刺参养殖技术后,根据我县海域和地域实际情况,中心重点开展了刺参笼养技术研究,从养殖方式和养殖模式上实现再创新。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优势,针对嵊泗列岛海区环境、海况特点5和刺参的生态习性,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嵊泗海区条件的刺参生态养殖模式,选择并研制了适合刺参生长的新型养殖设施,系统研究了刺参的不同放苗规格、放养密度和放养水层对刺参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筛选了适宜于海区刺参吊笼养殖的饵料,对嵊泗海域各养殖示范点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指导,制定了“嵊泗海域刺参筏式吊笼养殖生产操作规程”,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效果。五是瘤荔枝螺人

7、工育苗技术研究。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实施“瘤荔枝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掌握了瘤荔枝螺人工采卵技术、浮游幼体培育技术、变态期饵料转换技术和稚贝培育技术,2009年和2010年累计培育出稚贝580万粒,最大壳长5mm,平均壳长2mm,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多数量和如此大规格的稚贝,三、组织各类科普活动,提高渔民文化素质基地利用现有资源,针对渔民与渔村青少年的需求,积极开展了各类培训、科普讲座、展览等科普活动,有力的提高了当地渔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重点举办了海水养殖技术、育苗技术培训班,授课对象主要为渔村转业人员。培训的开展,让很多待业在家

8、的渔村青年掌握了技术,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基地建立了科普画廊一个,每年定期展出科普图板10期左右,内容涉及健康、环保、养殖、生活常识等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