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

ID:6442168

大小:513.4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1-14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_第1页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_第2页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_第3页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_第4页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

2、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

3、、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相互关系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实质性质。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实例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

4、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第1页共38页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

5、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⑴观察蜡烛的颜色、颜色:乳白

6、色乳白色固态圆柱状⒉点形态、形状状态:固态燃前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投入水中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蜡烛火焰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⒊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点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在火焰中,1s后取出燃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蜡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烛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浊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⒋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

7、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熄灭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汽化,而后燃烧白烟燃烧蜡烛的白烟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第2页共38页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

8、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结论、解释、化学方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201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

2、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

3、、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相互关系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实质性质。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实例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

4、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第1页共38页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

5、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⑴观察蜡烛的颜色、颜色:乳白

6、色乳白色固态圆柱状⒉点形态、形状状态:固态燃前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投入水中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蜡烛火焰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⒊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点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在火焰中,1s后取出燃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蜡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烛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浊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⒋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

7、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熄灭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汽化,而后燃烧白烟燃烧蜡烛的白烟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第2页共38页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

8、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结论、解释、化学方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