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40579
大小:30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14
《《弹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弹力》教学设计 大悟县楚才高中刘松教材分析 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使他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
2、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通过将微小形变放大的演示实验来探究桌面微小的形变,体验弹力的存在。设计思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2)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4)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物理实验放大法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
3、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1)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2)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
4、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
5、。 教学用具 (1)演示用具:弹簧、钢丝、细竹竿、激光笔、铁夹、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2)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3)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竹竿形变、钢丝的扭转形变;④插入视频
6、播放中国跳水“梦之队”夺冠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弹力的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板书)一、形变1、概念: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2、分类:(1)按形式分:拉伸(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2)按效果分: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塑性形变)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 设问:摩天大楼在风的吹拂下会不会摆动,会发生形变吗?“会”、“不会”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先不置可否,马上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先用手直接按压讲台
7、桌面,让学生观察讲台桌面的变化,然后用铁夹夹住激光笔,放在讲台上,调节激光笔的光点照在教室屋顶上,再用手按压讲台桌面,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点明显移动。 由于直接按压讲台桌面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放大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明显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
8、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 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物体可以恢复原状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称为弹性限度。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