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ID:6430471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3

上传者:U-3148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_第1页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_第2页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_第3页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标题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作者闫春香类型学校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六小学班级2.1班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六小学闫春香每个人都知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小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成音乐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摒弃了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我选择、我喜欢。”一、激发兴趣,乐学善学。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音乐氛围特有的美感。随着流动的变幻的旋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这样他才能体味到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他才能进一步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美的升华才能随之而生。如:一年级的音乐知识:认识唱名.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小鸟我家”、“放飞汽球”等音乐游戏,集音乐、动画、童趣为一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可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所学的唱名和掌握了各唱名的音高的位置。另外,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着以层次分明、按角度顺序、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手段,再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析名著、名曲,收到很好效果。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毯如茵的草地,幽静深邃美丽如画的天鹅湖,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充实丰富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联想到那美丽的神话故事,仿佛看到了天鹅在翩翩起舞,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美丽公主。最后以坚贞的爱情战胜了恶魔。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激活思维,播撒火种。整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离 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单纯依据语言叙述要求儿童进行一定的思维操作,将会让他们感到极端抽象和困难.因此,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叫《龟兔赛跑》,结果我们也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兔子输了。欣赏完作品之后,我针对这个故事又提出了一个发散性比较强的问题:乌龟和兔子又进行了一次赛跑,从山腰处延直线跑向山脚,这一次谁会赢呢?我们在两个班做了试验:一个班在听录音讲完故事后就让学生讲,结果都举手告诉我第二次是兔子赢了,因为第二次兔子吸取了教训;在另外一个班,我运用多媒体形式把乌龟的身体特点详尽地告诉了学生,并且把比赛的路线图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讲,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认为是兔子赢,但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第二次还是乌龟赢,为什么呢?原因是乌龟的外壳非常坚硬,它的头和四肢都能缩进盔甲里去,乌龟知道要是硬拼,它肯定跑不过兔子,自己得智取。这跑的路线不是直的吗?又是从高处往低处跑,自己干脆缩成一团,从上往下滚,又省时又省力,所以乌龟赢了!还有一个学生说,第二次比赛取消了,原因是乌龟跟兔子说:“跑步我是跑不过你,我就是练一辈子还是跑不过你,这是我俩不同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这是你的长处,是我的短处,但是如果我拿我的长处来跟你的短处相比,我能在水里呆很长时间,你行吗?你也不会赢的。”小兔子觉得乌龟的话很有道理,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对手来比输赢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俩决定取消这次比赛!我们暂且不说这种结果对不对,有无漏洞,学生能想象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虽然是两朵创新思维的小小的火花,但是却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那么来之不易!功劳应该归功于多媒体形式的运用,因为整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三、发挥主体,自由翱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如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一旦明确后,学生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具有其它的艺术所不能取代的美育作用。如欣赏戏剧《红灯计》片段时,我并没有只局限于本课的内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等用最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而且,同学们主动登上了讲台参与模仿演唱,感受到理解戏曲的内在美,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戏曲通过美丑的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了对美的憧憬追求和维护,对丑的憎恶嘲笑和鞭挞,体会到戏曲艺术的美育手段和高层次的美育地位。四、培养能力,大胆实践。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出能力强的一代新人。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这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西藏踢踏舞曲。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充满谐趣的旋律,表现了藏族人民大众庆丰收、赞美家乡喜悦而自豪的心情。为了让学生了解西藏,感受西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热情奔放的性格,表现出那高远激越的藏族歌曲风格,我充分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围绕重点,大胆地整合素材、扩充信息,使课堂充盈着文化和艺术气息。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查资源、请教父母、老师等)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笔记,课上举行六分钟左右的“智力大冲浪”竞猜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西藏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和表现藏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础。五、丰富情感,情景交融。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欢快、喜庆、赞美、坚定、雄 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单纯到复杂等,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如果说听觉感受是进入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情感的抒发便是音乐审美的中心了。如在教学《盼红军》一课时,为了让生体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为了创设红军翻越大雪山的途中遇到的恶劣气候和险峻的地理环境,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用这首男声合唱曲,低沉浑厚的音色、丰满和谐的声部、缓慢的速度衬托着坚定的情绪,容易将学生带进红军长征时困难重重的路途之中,既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歌曲所表现内容做好铺垫。又如乐曲《二泉映月》如果只让学生干巴巴地听录音,听师述说,学生很难理解其蕴涵的深意。在教学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夜静月高、水中小庭、湖水清澈等画面,然后放录音用语言文字把这首曲子的意境描绘了出(图文并茂),又将阿炳创作的曲子适时播放出来,那如泣如诉的乐曲,就如同涓涓的小溪水一样,流进了学生的耳朵里,流进了学生的心坎里……学生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悟了曲子,感受到阿炳一生的艰辛和苦难的命运,文字因为有了音乐而有了生命,情感因为有了音乐才有了共鸣,课堂上看不到嘻嘻哈哈的笑脸了,学生的脸上似乎写上了一点沧桑和忧郁、不平和深沉。学生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在对语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学生的创作空间。同时直观的视觉画面又易于理解作品,更为学生铺设了直接体验艺术美的通道,为学生们感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创造了条件。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去努力抢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至高点。多媒体音乐课与传统音乐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将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这还有待于我们这些音乐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拓宽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