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568719
大小:4.1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13
《最新腹壁切口疝修补术PPT学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要内容何谓疝气腹壁切口疝的解剖位置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诊断依据和预防常识治疗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疝气定义: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类型:1、腹股沟疝气--此类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性(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多为老年人。2、腹壁疝--这类疝气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气患者主要占多数。多数发生在20~50岁之间。3、脐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
2、。脐疝10%~20%发生在婴儿、儿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4、阴疝--男士发生在阴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大,行走极为不便。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感。5、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阴切口疝)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腹壁切口疝的解剖位置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根据疝环缺损的大小分为: (1)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 (2)中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一5cm (3)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5—10cm
3、 (4)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0cm根据疝环缺损的部位分为: (1)中线切口疝(包括脐上中线切口疝,脐下中线切口疝和脐上下中线切口疝) (2)侧腹壁切口疝(包括肋缘下切口疝,腹股沟区切口疝和肋髂间切口疝)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发病机制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一11%,其发病常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增高和其它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黄疸、肥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症状表现1.手术瘢痕处,腹压增加时可见包块突出,平卧后消失。2.包块还纳后,瘢痕区深部可触及腹壁缺
4、损。诊断依据和预防常识诊断依据1.有腹部手术史。2、手术瘢痕区有可复性肿块。预防常识切口疝不易嵌顿,但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合理的选择手术切口,精心的术中操作、严密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切口疝的关键。治疗1.年老体弱、无嵌顿之切口疝可用疝带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应切除多余的疝囊及瘢痕组织,然后分层缝合缺损边缘之组织。较大切口疝修补有困难时,可用阔筋膜或其他代用材料修补。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体位,可稍抬高床尾,两腿略分开并微屈髋,以放松肌肉韧带,便于疝内容物回纳手术物品的准
5、备常用手术器械及物品:小手术包、治疗巾、手术衣、布类特殊用物:疝气修补片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1、常规消毒皮肤递卵圆钳夹持碘伏纱布消毒皮肤2、梭形切除原切口瘢痕,切开皮下组织达疝孔两侧递大刀片切开,干纱布拭血,遇出血用中弯血管钳钳夹3、分离腹直肌及后鞘、腹膜边缘,分离腹壁与肠管的粘连,切除疝孔周围瘢痕组织递无齿镊协助、组织剪或血管钳等钝性或锐性分离,递组织钳钳夹瘢痕组织,大刀片切除4、对于大块组织缺损者,可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递大圆针4号线间断缝合5、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后鞘,将腹直肌复位固定,缝合前鞘递中圆针
6、4号线依次缝合6、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切口,必要时加用减张缝合递中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递组织钳钳夹酒精棉球消毒皮肤,中三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术中注意事项1.术中应尽量减少损伤组织,彻底止血,减少切口张力,保证切口愈合,以免术后复发。2.疝囊外组织很薄,切开皮肤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3.如果遇到巨大的切口疝,腹膜和腹直肌后鞘由于瘢痕收缩,缺损较大,往往修复缝合有张力。这时,应在开始分离过程中保留切口两缘腹直肌前、后鞘间瘢痕组织的连续性,待修复缝合时,把两侧前鞘做翻转鞘膜瓣以修复后鞘缺损。术后处理切口
7、疝修复术后,特别要注意防治各种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必要时胃肠减压2~3日。切口拆线时间应适当延长至8~10日,拆线后再下床活动问题:1:腹壁切口疝的症状表现?2、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术中注意事项?答案:1、症状表现:(1)手术瘢痕处,腹压增加时可见包块突出,平卧后消失。(2)包块还纳后,瘢痕区深部可触及腹壁缺损。2、术中注意事项:(1)术中应尽量减少损伤组织,彻底止血,减少切口张力,保证切口愈合,以免术后复发。(2)疝囊外组织很薄,切开皮肤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3)如果遇到巨大的切口疝,腹膜和腹直
8、肌后鞘由于瘢痕收缩,缺损较大,往往修复缝合有张力。这时,应在开始分离过程中保留切口两缘腹直肌前、后鞘间瘢痕组织的连续性,待修复缝合时,把两侧前鞘做翻转鞘膜瓣以修复后鞘缺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