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509561
大小:143.92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5-11
《[精选]校本教研中的制度文化建设概述.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校本教研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贾贵洲电话:028-85876194(办)89004524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从社会学定义而言,制度概念上包括三层含义:(1)指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制度,如资本主义制度等,这是宏观分析;(2)是社会中一些具体制度,如家庭、经济、政治制度等,这是中观分析;(3)是指社会规则、规范意义上的制度,如教育制度内部的考试制度
2、、招生制度。这是微观分析。从概念分析,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制度是指微观的制度概念。按《辞海》解,制度的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从表现形式看,制度不仅表现为明文条款,如政策、要求、纪律等规程,而且表现为具有约束力的一系列规则、约定、惯例等。学校层面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各种制度规范(包括隐性的潜规则)培育出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精神追求,以及体现这种文化的特征性符号系统。在本专题中,制度和制度文化虽有区别,但有较高的重合度。一、制度:一个不断演化的管理学概念(一)
3、制度内涵及特征的演化第一阶段古典官僚主义理论和管理学如马科斯•韦伯。把组织中的人分为领导和被领导,其中的管理者(领导)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被管理者(被领导)只是从属的、被动的关系。这种管理是传统的、个人崇拜式的和合法的领导。在此管理学观点下的制度,主要特征是规范、强制、约束等。第二阶段以1911年泰罗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如“经济人”(泰罗和法约尔),“社会人”(梅奥)、“自我发展的人”(马斯洛)、“复杂的人”(麦格雷戈)等。这时组织中的管理注重研究并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此管理学观点下的
4、制度,主要特征是激励、引导、指引等。第三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代表,到20世纪80年代公司文化的兴起,再到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这时提出的“组织的人”、“文化人”等,注重组织建设中文化的培育,注重人的发展等。此管理学观点下的制度,主要特征是把人当作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从管理学不断的发展引发制度内涵的演化,可以看出制度内涵在不断的变化,越来越尊重人、发展人,当然原始特征始终或多或少的存在,如同无论人如何进化,科学家总能找到人与猿的相似之处。(三)
5、校本教研中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探索校本教研中的制度文化的特征,我们不妨从制度概念演变历程反向推理。结合几年来对校本教研的研究经历和体会,我认为,校本教研中的制度主要存在如下三个特征:1、服务性。服务性是校本教研中制度的首要的、最大的特征。2、引导性。即将反映学校、集体核心价值观的、教师们普遍认可的思想、观念、经验等设计成一系列制度,善意引导、指导全体教职工发展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3、规范性。即将学校规定的或者倡导的制度、教师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集体性的约定等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制
6、度体系,通过制度的实施,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二、当前我省校本教研中制度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注重对条款的建设,忽视对制度的实施现象1:制度建设成了重点,为制度建设而建设。最大问题是只谈怎么工作而不谈老师解决了什么问题。重复同样的问题,都是怎么组织研究而非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效果,老师产生压力和抵触。管理和约束色彩太重,只考虑了制度方面的问题。校内规章制度建立几十种,感觉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仔细分析其中的缘由,很值得我们在教研制度建设时引以为鉴。首先,“制度片面强调了教师
7、的义务和责任,却忽略了权力与义务间的均衡。其次,“制度通常采取自发秩序的形式,如习俗、惯例、文化信念或来自自发秩序的规则,如规范、自我实施合同和道德律”。第三,教研制度中是否有足够的“关联性”制度保证诸多“本体性制度”的启动与落实。(二)注重制度建设的共性,忽视了学校制度的个性特色现象2:随着校本教研项目的全面推广,许多学校纷纷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为了抓好这项工作,许多学校纷纷外出学习、交流培训,带回大量的制度文本。别人怎么建,我也怎么建;别人建什么,我也建什么;别人有多少条制度,我会比
8、他多几条。首先,制度文本是学校经验的提炼。其次,校本教研制度需要进行提炼、升华,切忌“抓入篮子即是菜”,将所有的经验都变为文本化的制度。再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三)注重制度的规范,忽视制度的引导和服务现象3:把校本教研制度当成了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师,形式化、表面化,程序化。只管下达指令,要求教师“要学习”、“要研讨”、“要反思”、“要总结”等,而在制度的建设上缺乏创新性,实施上缺乏指导性和服务性。首先,作为新课改组成部分的校本研究,在不少地方并不受学校欢迎,老师和校领导把它当成额外负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