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ID:62380978

大小:37.6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5-01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嘉定区202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师说》)(2),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3)白居易《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琴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

2、5分)(1)传统儒家重德行、重理想,反对沉溺于物质生活,下列《论语》引文不能表达这种价值倾向的一项是()。(2分)A.君子忧道不忧贫。B.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C.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当我们今天沉浸在“未来已来”的兴奋之中时,人文学科所要坚持的是,,。,,。①更为具体地说16②相信人类的悠久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东西③使我们在“未来已来”的时代更加审慎④人文学科应该推动一种批判立场的形成⑤我们还要将之保存下去A

3、①②⑤④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①④③②⑤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①自伦理学诞生以来,有一个问题似乎像幽灵般地徘徊于伦理学研究领域中,这个问题即是人的德性与人的幸福的关系问题。康德伦理学的诞生,使幸福与德性关系在伦理学中发生了根本性颠覆。②康德的伦理学既不认同德性即幸福的观点,不认为人的德性必然会给人带来幸福,更不认同幸福即德性的观点。康德极力反对以人的快乐、幸福、功利等作为衡量与评价德性的标准与尺度,他认为快乐与幸福与道德是无涉的,人对幸福、快乐、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但道德不是根源于感性的人的本性,而

4、是超越于人的本性的,它的发出者是作为总体的人类社会,表达的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规范与命令。这种要求、规范和命令,就其性质讲,维护的不是个体的利益,而是社会的总体利益,它不仅不必然地与个体的快乐、幸福、利益相一致,有时还会发生背离与冲突。当社会总体利益与个体的快乐、幸福、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道德维护的通常是社会利益。康德伦理学的性质是唯心主义的,但他揭示出伦理学的本质特征,即伦理学所要处理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作为总体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伦理学关注的不是感性存在的个体的快乐与幸福,而是作为总体的人类社会存在的需要。16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道德生成与

5、演进的历史经验性事实出发,将道德律令生成的基础与根据归纳总结成一个规律:任何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生成与演进的基础是特定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因而,它们都能并且也只能从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去获得根源性诠释,而且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都具有历史的性质,绝不会永恒不变适合一切时间与空间,而是有规律地随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发生变更。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中,“切勿偷盗”必然成为一个道德规范或命令,否则私有制下的社会生活就会受到威胁;假若,偷盗是被允许的话,私有制与私有财产的存在就会成为不可能;但如果私有制不再存在时,“切勿偷盗”也必将从道德规范的领域

6、中消失,因为它将变得毫无意义。④道德规范不仅是在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生成与演进的,而且它的功能与使命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既不是人们的幸福与快乐,也不是追求人的完满、神圣与崇高,而是服务与保障那些在历史发展阶段上必然生成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正常运行,保障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得以有序运行,而不至于因社会关系的混乱与无序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不可能。⑤人作为人存在,追求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一种近乎于自然性的本能,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拒绝将人的德性与人的幸福进行捆绑。“切勿偷盗”的道德戒律在价值取向上只是要求不要损害他人的利

7、益,以便维护私有制与私有财产的存在,仅此而已,丝毫不含有要求增加自己与他人幸福与快乐的意蕴。道德规范不具有也不应具有神圣与崇高的价值取向。人类社会需要神圣与崇高,但神圣与崇高不应成为道德要求;所有的人都应成为有道德的人,大多数人也能够成为有道德的人,但社会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神圣与崇高的人,大多数人都难于使自己成为崇高与神圣的人。当一个道德律令无法为大多数人所遵守时,这样的命令,只不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一纸空文。仍以“切勿偷盗”为例,一个没有任何偷盗记录的人,在私有制社会下,道德的评价上无疑属于有道德的好人,但也仅此而已,好人远非是崇高与神圣的人。(选自

8、《新华文摘》,有删改)3.第③段中加点的“历史的性质”具体是指。(2分)1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