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

ID:62267253

大小:532.5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一、实验目的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禾本科)和裸子植物叶(松针叶)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二、实验用品棉花、油松、夹竹桃、小麦、玉米、眼子菜等植物的新鲜叶片或叶横切面的永久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培养皿、毛笔、吸水纸、滴管、镊子等。三、实验内容(一)观察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双子叶植物叶片------棉花叶片禾本科植物叶片------玉米、小麦叶片裸子植物叶片------松针叶(二)比较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旱生植物叶片结构------夹竹桃叶水生植物叶片结构------眼子菜叶玉米叶片横切面(部分)1.气孔器2.表

2、皮毛3.运动细胞4.叶肉细胞5.维管束鞘(2)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观察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A.玉米叶维管束B.小麦叶维管束松针叶横切面1.表皮2.气孔3.皮下层4.内皮层5.韧皮部6.木质部7.转输组织8.树脂道9.叶肉细胞3.裸子植物叶的结构表皮及皮下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壁厚,并强烈木质化,外壁

3、具很厚的角质层。表皮上气孔下陷。皮下层是一至数层纤维状的硬化薄壁细胞。叶肉:没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特化,每个细胞的壁均向内折陷,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皱褶。细胞内有多数的粒状叶绿体。还有树脂道。内皮层:叶肉细胞最里层的一层细胞,细胞壁较厚,并具有栓质化加厚,明显地具有凯氏带。转输组织:内皮层之内,由三种类型的细胞构成:①管胞状细胞:无内含物的死细胞,壁稍厚并轻微木质化,壁上有具缘纹孔。②活的薄壁细胞:在生活后期常见充满鞣质。③蛋白细胞:活的薄壁细胞,含有浓厚的细胞质,一般成堆地分布在韧皮部的一侧。转输组织可能与叶肉维管束间的运输有关。维管束:在转输组织以

4、内有1~2个外韧维管束。维管束主要是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构成。初生木质部组成成分为管胞和薄壁组织,它们互相间隔排列,形成整齐的径向行列。在韧皮部的外方还分布着一些厚壁细胞。4.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观察夹竹桃叶横切片。夹竹桃叶横切面1.角质层2.表皮3.栅栏组织4.叶脉5.气孔6.表皮毛7.海绵组织8.气孔窝9.晶体表皮:复表皮,细胞壁厚,靠外的表皮细胞外壁有发达的角质层。下表皮上有下陷的气孔窝,气孔位于气孔窝里。在气孔窝里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靠近上表皮的是由多层栅栏组织细胞构成,细胞排列非常紧密,有时靠近下表皮也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位于上下栅栏组织

5、之间,层数也较多,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肉细胞中常含有晶簇。叶脉:主脉具有双韧维管束。5.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观察眼子菜叶横切片。眼子菜叶横切1.表皮2.叶肉细胞3.主脉维管束4.气腔表皮:细胞壁薄,外壁没有角质化,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没有气孔和表皮毛。叶肉:叶肉组织不发达,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都是薄壁组织细胞,细胞间隙很大,特别是在主脉附近形成很大的气腔通道。眼子菜是沉水植物,叶子很薄,只有几层细胞。叶脉:很不发达。主脉的木质部较退化,韧皮部细胞外有一层较为厚壁的细胞。其它小叶脉更为退化。思考比较单子叶植物叶和双子叶植物叶结构的不同。比较C4植物叶

6、与C3植物叶的不同点。举例说明植物叶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从松针叶的结构分析它属于哪种生态型植物?在显微镜下如何判断玉米叶的上下表皮?作业从所观察的实验材料中任选2种植物,绘制叶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匮—通“柜”,指古代藏物之器具金匮—藏放古代皇帝圣训、实录、重要档案的地方,引申为文献资料珍贵,应当审慎保存。《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契,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要略—扼要简明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指明其属性为临床医书)绪言一、成书沿革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三、基本精神和特点四、学习方法五、金匮要略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一

7、、成书沿革1、成书(公元205年左右,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伤寒”十卷,“杂病”六卷。杂病部分即今之《金匮要略》。2、散佚(成书后~公元1065年,东汉至北宋)晋王叔和《脉经》葛洪《肘后备急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王焘《外台秘要》3、整理(公元1057,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整理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版本:元代《新编金匮方论》,邓珍序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一)主要内容全书共分25篇,其中:第1篇-----提出了杂病辩证施治总的规律第2~17篇-----论述40多种内科疾病第18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