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ID:6217930

大小:25.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1-07

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康氏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该虫为杂食性害虫,有刺吸式口器,喜欢在隐蔽潮湿环境活动,主要危害苹果、梨、李、桃等果树。20世纪90年代末在陕西省渭南梨产区零星发生,随着套袋技术的应用,恰好在袋内营造了一个小环境,适于康氏粉蚧的繁殖和危害,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蒲城县梨树生产上的一个重要害虫。经过我们调查和防治试验,基本掌握了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形态特征4雌成虫体长5毫米,扁椭圆形,淡粉红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

2、蜡丝,蜡丝基部较粗,向端部渐细;体前端的蜡丝较短,向后渐长,最后1对最长。触角8节,眼半球形,足较发达,疏生刚毛。肛环椭圆形,上有2列小圆孔和6根刚毛。雄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单眼紫褐色,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淡橙黄色,数十粒集中成块,外覆白色蜡粉,产于白色絮状卵囊内。初孵若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眼紫褐色,触角6节,粗大,口针长延到肛环,体表两侧布满纤毛。蛹为裸蛹,长1.2毫米,淡紫色。茧长椭圆形,体长2~2.5毫米,白色,棉

3、絮状。康氏粉蚧繁殖快,每头雌虫可产卵200~400粒。2危害症状康氏粉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嫩梢及果实的汁液。套袋前主要危害嫩芽、嫩梢,造成叶片扭曲、肿胀、皱缩、致使枝枯。套袋后钻入袋内危害果实,群居在萼洼和梗洼处,分泌白色蜡粉,污染果实,吸取汁液,造成组织坏死,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或黑斑甚至腐烂。若虫分泌黏液,引起果实的煤污病,失去果实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3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康氏粉蚧食性较杂,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杏、葡萄、枣。喜在阴暗处活动,套袋内是其繁殖危害的最佳场所,因此,套袋果

4、园、树冠郁闭、光照差的果园发生较重,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发生重。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逐渐扩散危害。在渭南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和若虫在树干粗皮裂缝,散落在果园的套袋病虫果及根际周围的杂草、土块、落叶等隐蔽场所越冬。各世代重叠发生,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出蛰活动,第1代若虫的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若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4康氏粉蚧泛滥的原因(1)果园冬春管理较差。不能4及时清理粗老翘皮、旧纸袋、病虫果等,春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虫口基数大。(2)套袋

5、时扎口不严。康氏粉蚧喜欢阴暗,有钻袋习性,袋口不严造成其大量入袋,同时它还可通过透水口、通气口进入袋内。(3)喷药时机不准确,选用的药剂不对症,贻误最佳防治时机。一是果农当发现康氏粉蚧若虫时,若虫体表已被白色蜡质覆盖,此时喷药达不到防治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孵化期防治康氏粉蚧效果才好。二是据调查大部分果农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及其复配制剂,效果较差。5防治技术5.1彻底清园根据康氏粉蚧越冬规律,做好防治。在9月上旬康氏粉蚧越冬产卵前,对树干进行绑草绳,引诱雌虫产卵,在上冻前解下集中烧毁。在秋季对树干进

6、行涂白。冬季结合清园细致刮除粗老翘皮,清理旧纸袋、病虫果、残叶及干伤锯口,消灭越冬虫卵降低虫口密度。春季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花序分离期可选用40%毒死蜱1000倍液,消灭越冬的卵和虫。5.2药剂防治4康氏粉蚧卵开始孵化5~10天为最佳的防治时期。在我县经过3年的调查,发现康氏粉蚧6月上旬在套袋内进行危害,所以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套袋后5~7天。药剂选用毒死蜱、吡虫啉、杀扑磷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连防2~3次,同时对梨黄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中旬是2代若虫发生的盛期,是在袋内发生,

7、同时也是康氏粉蚧向其他套袋转移扩散危害的盛期,应结合解袋调查及时防治,避免向其他果袋内扩散危害,选用的药剂同上。在喷药时注意喷雾要细致均匀,尤其是树冠中下部及内膛。(作者联系电话:1389258086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梨园康氏粉蚧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康氏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该虫为杂食性害虫,有刺吸式口器,喜欢在隐蔽潮湿环境活动,主要危害苹果、梨、李、桃等果树。20世纪90年代末在陕西省渭南梨产区零星发生,随着套袋技术的应用,恰好在袋内营造了一个小环境,适于康氏粉蚧的繁殖和危害,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蒲城县梨树生产上的一个重要害虫。经过我们调查和防治试验,基本掌握了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形态特征4雌成虫体长5毫米,扁椭圆形,淡粉红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

2、蜡丝,蜡丝基部较粗,向端部渐细;体前端的蜡丝较短,向后渐长,最后1对最长。触角8节,眼半球形,足较发达,疏生刚毛。肛环椭圆形,上有2列小圆孔和6根刚毛。雄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单眼紫褐色,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淡橙黄色,数十粒集中成块,外覆白色蜡粉,产于白色絮状卵囊内。初孵若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眼紫褐色,触角6节,粗大,口针长延到肛环,体表两侧布满纤毛。蛹为裸蛹,长1.2毫米,淡紫色。茧长椭圆形,体长2~2.5毫米,白色,棉

3、絮状。康氏粉蚧繁殖快,每头雌虫可产卵200~400粒。2危害症状康氏粉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嫩梢及果实的汁液。套袋前主要危害嫩芽、嫩梢,造成叶片扭曲、肿胀、皱缩、致使枝枯。套袋后钻入袋内危害果实,群居在萼洼和梗洼处,分泌白色蜡粉,污染果实,吸取汁液,造成组织坏死,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或黑斑甚至腐烂。若虫分泌黏液,引起果实的煤污病,失去果实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3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康氏粉蚧食性较杂,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杏、葡萄、枣。喜在阴暗处活动,套袋内是其繁殖危害的最佳场所,因此,套袋果

4、园、树冠郁闭、光照差的果园发生较重,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发生重。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逐渐扩散危害。在渭南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和若虫在树干粗皮裂缝,散落在果园的套袋病虫果及根际周围的杂草、土块、落叶等隐蔽场所越冬。各世代重叠发生,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出蛰活动,第1代若虫的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若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4康氏粉蚧泛滥的原因(1)果园冬春管理较差。不能4及时清理粗老翘皮、旧纸袋、病虫果等,春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虫口基数大。(2)套袋

5、时扎口不严。康氏粉蚧喜欢阴暗,有钻袋习性,袋口不严造成其大量入袋,同时它还可通过透水口、通气口进入袋内。(3)喷药时机不准确,选用的药剂不对症,贻误最佳防治时机。一是果农当发现康氏粉蚧若虫时,若虫体表已被白色蜡质覆盖,此时喷药达不到防治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孵化期防治康氏粉蚧效果才好。二是据调查大部分果农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及其复配制剂,效果较差。5防治技术5.1彻底清园根据康氏粉蚧越冬规律,做好防治。在9月上旬康氏粉蚧越冬产卵前,对树干进行绑草绳,引诱雌虫产卵,在上冻前解下集中烧毁。在秋季对树干进

6、行涂白。冬季结合清园细致刮除粗老翘皮,清理旧纸袋、病虫果、残叶及干伤锯口,消灭越冬虫卵降低虫口密度。春季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花序分离期可选用40%毒死蜱1000倍液,消灭越冬的卵和虫。5.2药剂防治4康氏粉蚧卵开始孵化5~10天为最佳的防治时期。在我县经过3年的调查,发现康氏粉蚧6月上旬在套袋内进行危害,所以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套袋后5~7天。药剂选用毒死蜱、吡虫啉、杀扑磷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连防2~3次,同时对梨黄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中旬是2代若虫发生的盛期,是在袋内发生,

7、同时也是康氏粉蚧向其他套袋转移扩散危害的盛期,应结合解袋调查及时防治,避免向其他果袋内扩散危害,选用的药剂同上。在喷药时注意喷雾要细致均匀,尤其是树冠中下部及内膛。(作者联系电话:13892580865)4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