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61119
大小:1.0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4-0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2).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读释疑课文结构课堂拓展当堂检测千人糕6第二课时1、我会认、会写本课要认识的生字。2.我能有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背诵我喜欢的部分。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难点)学习目标核心问题:“千人糕”的含义是什么?理解思路:1.一读:读课文,说说千人糕是普通的米糕吗?2.二画:画出爸爸的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3.三思:想一想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4.
2、四悟: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千人糕”的含义是一块平常的糕却包含着许许多多人的劳动。1.一读:读课文,说说千人糕是普通的米糕吗?千人糕其实就是普通的米糕。理解思路:2.二画:画出爸爸的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1)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2)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3.三思:想一想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农民种稻子,铁匠打制农具,工人制造化肥,农民种甘蔗、甜菜,工人制
3、糖,工人包装米糕、送货,售货员销售。4.四悟: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任何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你从爸爸的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这句话从种稻子需要的物资写出了稻子的来之不易。末尾的省略号表明,参与到劳动中来的人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好句理解: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此处的省略号省略
4、了什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熬糖的过程复杂,还要有很多的工具和很多道工序。好句理解: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的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什么?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看似普通的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好句理解:拓展普普通通司空见惯“平平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千人糕制作过程稻子→大米甘蔗、甜菜→糖包装、送货、销售的确应该叫“千人糕”课文结构样子、味道和平常的糕一样勤俭节约来之不易需要很多人的劳动这是一篇哲理小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
5、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课堂小结假如假如没有农民伯伯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送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假如没有医生为我们救死扶伤,我们将远离希望。正因为有了各行各业的分工,有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努力工作,我们的生活才能方便、舒适、顺畅,我们的世界才能如此灿烂、辉煌!推荐阅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李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国学诵读1、借助插图,说
6、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参考答案:农民种出稻子和甘蔗、甜菜。工人把稻子加工成大米并磨成米粉,从甘蔗、甜菜中提取糖汁并熬制成糖,再把米粉和糖做成米糕,然后把做好的米糕装入包装盒装车运送到商店。商店售货员再出售给人们。课后习题:2.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参考答案:农民种出棉花,纺织厂收购棉花并纺成线后织成布,服装厂把布加工成衣服,然后包装装车运送到商场,商场售货员再出售给我们。3.读一读,记一记。蛋糕雪糕糕点面粉粉丝粉笔甘蔗蔗糖蔗农劳动勤劳疲劳dàngāo
7、xuěgāogāodiǎnmiànfěnfěnsīfěnbǐgānzhèzhètángzhènóngláodòngqínláopíláo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蛋糕(gāogǎo)甘蔗(zèzhè)应该(yīngyìng)的确(dedí)磨米(mómò)熬过(āoáo)﹒﹒﹒﹒﹒﹒二、读拼音写词语。cáinéngwèidàonóngjùshūzhuōgāntiánláodòngmǎicài才能味道农具书桌甘甜劳动买菜三、选字填空。【味 未】甜()()来【甘干】()净()蔗【菜采】蔬()()摘
8、【劳老】()人()动味未干甘菜采老劳四、在不同类的词语下画横线。1.大米 小麦 高粱 肥料2.甘蔗汁甜菜汁墨汁西瓜汁3.工具农具文具用具五、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1.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2.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