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影响降雨和径流的因素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降雨和径流的因素研究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汉江流域概况11.1.2流域规划情况11.2研究意义21.3国内外研究进展31.3.1关于降雨和径流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的国内外进展31.3.2汉江流域的研究现状61.4主要研究内容8第2章汉江上游流域基本特征102.1流域总体概况102.2流域降雨特性112.3流域蒸发特性122.4径流特性122.5暴雨及洪水特性132.6流域泥沙特性142.7人类活动对该流域水文特性的影响142.8本章小结15第3章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16
2、3.1研究背景163.2研究方法163.2.1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163.2.2Mann-Kendall检验法173.2.3R/S分析法193.2.4累积距平法203.2.5序列聚类分析法21633.3本章小结22第4章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分析234.1资料选取234.2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234.2.1滑动平均值法分析年径流量变化趋势234.2.2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年径流量变化趋势254.3年径流量变化的持续性分析264.3年径流量突变点分析294.3.1据平图法分析突变点位置2
3、94.3.2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突变点位置304.3.3序列聚类分析法分析突变点位置324.4本章小结34第5章汉江上游降雨变化趋势分析365.1资料选取365.2年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375.2.1滑动平均值法分析年降雨量变化趋势375.2.2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年降雨量变化趋势405.3年降雨量变化持续性分析425.3年降雨量突变点分析465.3.1Mann_Kendall检验法分析突变点位置465.3.2序列聚类分析法分析突变点位置515.4本章小结55第6章结论
4、57毕业设计小结58致谢59参考文献6063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汉江流域概况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77,落差1964,流域面积为159000。干流在丹江口以上称上游,丹江口至钟祥称中游,钟祥以下为下游。汉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汉江流域内山地占55%,主要分布在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占21%,主要分布于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周缘;平原占23%,主要为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及汉江河谷阶地;湖泊占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
5、原。流域水系呈叶脉状,支流众多,集水面积在0.1万以上的一级支流有1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万以上的有唐白河、堵河与丹江;集水面积在0.5~1万之间的有旬河、夹河和南河;集水面积在0.1~0.5万的有褒河、胥水河、酉水河、子午河、池河、天河、月河、玉带河、任河、岚河、牧马河、北河及蛮河等。流域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流域涉及陕西、湖北、河南、重庆、四川、甘肃6省(市)的22个地(市、州)、80个县(市、区),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2000年底流域内总人口3664.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1.
6、54万人。总人口中,湖北省、陕西省、河南省分别占48.8%、28.3%和22.2%,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不到1%。1.1.2流域规划情况63建国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及有关部门为汉江治理开发做了大量的勘测规划及研究工作,1958年长江委完成了《汉江流域规划报告节要》,明确流域水利任务为防洪、灌溉、发电、航运,远景考虑引汉济黄济淮,并推荐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汉江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1988年底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汉江上游干流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并于1990年3月由陕西省人
7、民政府及水规总院组织了审查。该报告推荐梯级开发方案为黄金峡(450——正常蓄水位,下同)—石泉(410)—喜河(364)—安康(330)—旬阳(240)—蜀河(218)—夹河(196)七级开发方案。1993年10月长江委完成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梯级开发方案为孤山(181)—丹江口(170)—王甫洲(88)—新集(78)—崔家营(64)—雅口(57)—碾盘山(51)—华家湾(42)—兴隆(36)九级开发方案,且均在湖北省境内。目前干流上湖北省境内已建有丹
8、江口、王甫洲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09,年均发电量37.76亿。支流上修建了黄龙滩、胡家渡、过渡湾、白水峪、陡岭子等水利枢纽。1.2研究意义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造成各流域的水文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由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得出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74℃;从1850年来,全球变暖加速,近50年的线性增温速率(0.13℃/10年)大概是近100年的2倍(0.07℃63/10年)。在气候变化的同时,也造成全球降雨和径流发生巨大变化。在自然灾害方面,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