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31641
大小:22.7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5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中国式农村标语文化与标语意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式农村标语文化与标语意识在中国,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各种标语无处不在。难怪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标语大国。的确,中国式的标语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了! 走在中国大地上,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可以说是“标语与你同行”。放眼望去:楼墙屋面上有标语,桥梁立交上有标语,烟囱塔台上有标语,农田路房上有标语,车辆船舶上有标语……标语已经以它特有的方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中国,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语文化,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文化,其内容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标语是各行业发展与进步的见证与缩影。根据标语的
2、内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一些如火如荼的工作与斗争场面,能够找到许多历史发展的痕迹。也许是中国文字太有魅力的缘故吧,用中国文字组合成的标语文化简直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从新中成立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异彩纷呈的标语简直就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是记载历史的一种隐形文化。 在中国的农村,中国式的标语文化可以说是与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是一一对应的,几乎每条标语都对应着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步。如“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最常见的墙上标语,也体现了当时人民大众的心态。那时的人们每看到这样的标
3、语,就想起了旧中国的苦难。广大农民在翻身当家做主后,有了更多的光荣感,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恩之心,不少农民用忆苦思甜的方式,回忆过去的苦难,教育子女们、学生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发愤学习,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见到最多的一条标语,因为语言简明,通俗易懂,农村的老老少少常把标语当歌唱,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口号,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如“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土地政策的转变,对农民
4、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如“只生一个好!”这是在农村普及面最广、保留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条计划生育类标语,人们仿佛已经意识到了实行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这是刚刚动员人们实行计划生育时出现的标语。“一胎保、二胎堵、三胎抓。”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最严厉时的动员令。到了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社会工作各个方面,农村墙上的标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一个样,女儿也是传后人”、“为了国家富强,家庭幸福,请您实行计划生育”……如“
5、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乡村,中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后的强烈呼唤与缩影,也是当时关于教育的标语口号铺天盖地的典型代表之一。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全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最流行的话语,农家的墙上自然也少不了相应的标语:“农民种地,政府补贴!”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各项惠民政策陆续出台:“政府补贴一卡通”,“实行村务公开,村内的事村民说了算”,“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惠民政策如同这标语一样书写在农家的墙壁上,融化在农民的心坎里,同时也见
6、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执政历程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农村的标语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八荣八耻”、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标语,与宣传人口生育、发家致富、村级民主的标语一起,在农村随处可见,反映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建设的主题、内容和特点。标语的制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标语,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指导着农民前进的方向、鼓舞着农民前进的步伐。 其实,标语是随着政治活动和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变化而循环出现,是一定时期内领导集团的政治产物。我们只要看看打出来的标语就知道当前这一阶段时期的中心
7、工作是什么,依稀还能够读到人们为打出的标语努力奋斗的场景。众所周知,标语的背后是公共权力,个人很少能够打出标语,标语存在于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的利用是要公共权力允许的。所以,标语一般反映的是公共权力的主导价值观念和政策主张,是公权意识形态的反应。 而如今的农村标语大多是形势所需,没有原来的那种标语意识了。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生硬性的标语,人文化的内容相对减少,政令性质凸显,这不是因为农民意识的淡薄,而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百姓缺乏真正的沟通所致。对此,我不得不引用龚维斌教授的一段话了:每一条标语自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它是反
8、映一个时代的官员和群众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执政理念的一面镜子。现在在农村的标语大多数纯粹就是摆设,或者给别人看着好看的。何也?就是官本位意识和惰政思想一直在作祟。官家掌控着公众舆论的权力,焉有不尽兴使用之理。在部分官员心中,要真正做出政绩是不容易的,做出政绩又让大家都看到,就更不容易了。因此,写上一些假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