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22323
大小:26.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30
《新版初中物理基于优课的教师发展状况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版初中物理基于优课的教师发展状况报告汇编1“优课”情况综述本次省级“优课”评审是参照《202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遴选推荐省级“优课”,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符合评审要求的课,即教学内容与知识节点一致,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录像)、课件PPT及资源缺一不可,且每堂课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物理学科对地市推荐出来的70节初中物理课进行评审.从初中物理的三个小组评审情况来看,70节参评课中,基本合格评审标准的课只有42节,不符合评审基本要求的28节,其中有近20节课因实录无
2、法顺利播放而不能参与正常评审.10月中下旬,初中物理学科两名教研员作为评委,又参与了部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评审活动,共评审部级“优课”106节,从评审中深受启发,看到我省“优课”与部级“优课”中的优秀课例之间的差距,感悟到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诸多特点.2“优课”教师特点分析及启示从初中物理第一组评审的24节课例中分析,参加优课晒课活动的教师情况分析,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专业发展素养方面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环境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青年教师稍好,一些中年教师很少运用现代教
3、育技术,一些老教师更倾向于实施讲授式教学和有一定风格特点的教学.(2)教师对白板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是很好,教师对白板应用基本停留在课件展示上,对白板较强大的交互功能或其他功能的应用和意识淡薄.(3)教师恰当有效应用数字教学资源的能力不强.教师不会寻找和利用有效的数字教学资源,有些数字教学资源也没有嵌入应用在最关键的教学环节中.3典型案例举证3.1《浮力》一课教学我省和江苏省两节优课的比较3.1.1《浮力》一课我省教师的教学我省教师《浮力》一节的教学主要是完成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的主
4、要内容.教师将教学难点设计为浮力的产生原因、教学重点是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并且在实验中设计了能将物体体积变大而质量可近似为不变的规格一致的小塑料盒,很新颖,很有创意.能够看到教师在常态教学中的用心良苦,对小小器材的改进,都蕴含着教师呕心沥血的智慧.在浮力的产生原因这个环节教学时,教师只用课件演示了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悬浮物块受力分析的静态图片.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困惑,教师对学生有困惑问题的处理得较简单,既没有用课件对悬浮的物块的受力情况进行动态的演示分析,也没有
5、更深入的解释分析,学生对困惑的问题缺乏较深入的理解过程,如果教师能在受力分析时做动态的画面演示,配以较具体详细的解释分析,相信多数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还缺乏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虽然做了有意义的实验器材创新,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却难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效.3.1.2《浮力》一课江苏省教师的教学同一课题,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的李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重点为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设计的教学难点为下沉物体是
6、否受到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进行分析归纳.既设计了浮力概念的认知、又设计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两个主要探究任务,该课设计了人教版《浮力》这章中《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两节课时的内容.李老师在一节课教学时间里,设计和实施这么大容量的探究课教学活动任务,特别值得我们一起学习、研究和借鉴.李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精心设计了两个探究性问题即“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分组学习活动,又设计了几个有价值的分组讨论问题.在分组讨论环节,讨论问题如“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
7、浮力”,小组讨论后,用白板中一个软件Clicker做出选择,再用此软件统计出“多数学生认为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再请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小组交流后再利用学生IPAD的无线WIFI摄像头在白板主屏上展现出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学生们不仅明白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还总结出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这里无论是学生分组讨论后的汇报,还是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师生都用到了白板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强大交互功能.后面的两个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熟练地运用白板和学生IPAD结合的交互功能,来进行学生实
8、验探究后的实验数据整理汇总,进行教学反馈交流,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即时传到教学白板中,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成效和教学效率,如果用常规教学手段,让学生将数据一组一组的汇报,即使只让两组学生汇报和录入数据,大约需要近5分钟的时间,两次探究性教学的汇报时间至少要15分钟以上.李老师在关键环节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