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

ID:6188432

大小:45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1-06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_第1页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_第2页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_第3页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_第4页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复配及应用毕业论文1 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混凝土减水剂,是能够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的外加剂。它可以定义为能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而显著减少其拌和水量的外加剂。混凝土减水剂多属表面活性剂,借助极性吸附及排斥作川,降低水泥颗粒之间的吸引力而使之分散,从而取得减水的效果,故称之为分散剂(Dispersionagent)或超级塑化剂(Superplasticizer)。采用减水剂的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其工作性,泌水性,抗冻性,抗渗性和耐蚀性等[1]。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有着悠久

2、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相继在公路、隧道、地下等工程中开始使用引气剂。1935年美国E1W1斯克里普彻(Scripture)首先研制成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塑化剂,揭开了减水剂发展的序幕。早期使用的减水剂有木质素硝酸盐、松香酸钠和硬脂酸皂等[2]。20世纪60年代,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SNF)和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SMF)这两种高效减水剂研制成功,并且在混凝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上升到更高阶段[3]。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是高效减水剂的发展阶段,该

3、阶段减水剂的特点是减水率较高,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无法满足泵送等施工要求,不能用于制备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通常是在减水剂中复合缓凝组分等方法解决,但复合缓凝组分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等[4]。混凝土改性的第三次突破,就是以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为标志的。通过高效减水剂的使用,使混凝土技术进入由塑性到干硬性再到流动性的第三代。木质素类减水剂属于普通型减水剂,虽然它有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减水率太低(8~10%左右),对混凝土的增强不够,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较差。它的使用条

4、件也受到较多的限制,要求气温在5摄氏度以上,混凝土在无水石膏、工业氟石膏作调凝剂会出现异常凝结现象,在减水剂超过掺和量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仅不增加反而要降低,混凝土甚至长时间不结硬等的缺点。高效减水剂具有许多普通减水剂不具备的优点,且在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水、增强和耐久性方面效果颇佳,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工业的发展,这类减水剂的造价将越来越低,因此,在混凝土工程制品中将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5]。国外对萘系、三聚氰胺系等高效减水剂的研究日趋完善。日本自从服部健一博士发明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后,基于此发

5、明采用了各种方法来改进萘系减水剂的性能,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如1969年研究萘系和柠檬酸、葡萄糖酸钠、磷酸钠等缓凝剂混用;1971年通过改变添加方法,如二次添加法来改性;1979年通过改变萘系本身的形状,如将减水剂由粉末状转变为球粒状来对萘系进行改性;1983年通过产品成分本身改进来提高萘系的保坍性能,如引入羧基到其分子结构上。日本减水剂研究机构早在7024年代就发现一个事实:萘系减水剂受到分子结构的制约,保坍性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故必须开发新型的多功能活性基团的减水剂。但是,近来在日本已有人提出对萘系减水剂

6、进行化学接枝改性的设想,从对聚合物分子结构的改造出发,使其达到更高的减水率,而又适当引气,并能有效地控制坍落度损失。但对这种接枝链或基团的选择、分布以及接枝工艺的研究成果还未见详细报导。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自在德国问世以后,尽管也在日本、美国相继投产,但产量远不及萘系减水剂,即使在德国本土,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用量也与萘系有较大差距,原因之一是这类产品的成本价格较高,而且通常只能以较低浓度的液体形式供应,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近年来德国BASF公司、BAYER公司等仍有人对这类减水剂的合成改性进行研究,以求提

7、高浓度,降低成本,改善性能等,也有报导从聚合物的主链结构及亚氨基的活泼氢取代来进行化学改性,其实对这种树脂类减水剂的基本合成工艺也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以保证所合成的树脂有适当的分子量并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液体粘度的稳定[6-8]。1985年反应性高分子研究成果在日本公开发表后,不久以萘系为减水组分、反应性高分子为缓凝保坍组分的高性能减水剂被开发研制出来并在市场上得到应用[9]。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研究开发了具有单环芳烃型结构特征的被称为氨基磺酸系减水剂,这是一种非引气型水溶性树脂,减水率可高达30%,9

8、0min~120min基本上无坍落度损失,但是产品稳定性较差,掺量过大时容易泌水,因而影响了该减水剂的工业生产和应用。日本在1995年利用烯烃和不饱和羧酸共聚,研制成功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减水率高达30%以上、掺量少、保坍性能好、引气量和续凝等较为适中,适宜配制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从而受到工程界的青睐[10-11]。我国研究减水剂的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苇浆尾液浓缩物、木质素磺酸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