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650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能力明显上升。迄今为止,应该说农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有关农业的机械设备也相继诞生,农业机械的诞生可以说是大大提高了农民工作的效率,使农产物的产量也得到增强。不过,我国目前的农机具使用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机具能源消耗较大。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以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关键词:农机维修;农产物;研究农机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发展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实现农机维修的节能减排技术
2、,这个方案的实施对新农村的建设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对此,我国也大力倡导使用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农业部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推出了许多有关于节能减排技术。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对于农机维修的技术最好的方法就是优化采油机性能和胶黏堵漏技术,它们的推广与使用对农机可持续发展十分有意义。1我国农机维修节能减排现状研究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宽阔,但农业生产区域仍以山区和丘陵地区为主,特别是土地过于散布化、土地特点性质不一致等问题,一直是我国实施农业机械化经营的主要问题。因此,农业机械的大规模生产大多集中在相对温和的地理区域。对于耕地相对分散的
3、地区,仍采用传统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服务和节能减排技术,限制了这些地区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的产量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其中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与大型农机相比,这些小型农机不仅不能跟上效率,而且使用寿命非常有限。投入使用后,则会发生各种问题。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十分严重。2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3学无止境2.1优化柴油机。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按照这些技术的相关标准去操作,参考相关的数据,将这些相结合在一起。拟定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将这些效果做到最佳。让柴油机
4、一直不间断的进行工作。将柴油机的使用性能调到最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喷油压力和汽缸压力调整到最佳[1]。2.2胶黏堵漏技术。在农业的机械修理中,常用维修方法为柳接法、电焊链接法和螺纹连接法,然而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机械性能,而堵胶技术可以有效地修理农机的零部件间隙中的损伤,具有操作简便方法易懂的优势,而且具有实用的性价比,适用于农业机械的漏气和零件损坏油漏修理,胶黏堵漏技术涵盖了农机零部件、管道接头及配件磨损的密封堵漏维修,有效地实现了农机磨损零件的粘接和配件磨损表面的修复。尤其对于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农业机械而言,封胶
5、技术在保证农业机械工作强度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尺寸要求快速修复零件。2.3水基清洗技术。在农机零件清洗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使用水基清洗液进行清洗,水基清洗液是使用现代化技术对农机零件进行清洗,充分的将增溶剂、表面的活性剂和水有效的相结合,使用高压或者超声波的方式对农机零件进行有效的清洗,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清洗方式非常的环保,使用水基清洗液对农机零件的过程中,1千克就可以达到相关标准的清洗,而普通的有机溶剂想要达到清洗标准需要使用20千克的溶剂,使用水基清洗液可以有效的节约清洗剂的经济成本[2]。2.4不拆卸检测技术。在不拆卸的
6、前提下,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各个部件的异常情况,可以充分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对农机的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全面的分析机械运行状况和性能,制定最合理维修方案,避免对部件重新拆卸[3]。2.5拖拉机不拆卸检查调节技术。为了制定出有效的维护调节预计修理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使用先进设备,对拖拉机综合技术性能、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以及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和调试,并且快速的给出相应的结论,在技术方面总体检测拖拉机的功率、耗油等方面的标准,从而制定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4]。3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在农业机械应用整个环节中
7、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必须实现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农机维修与节能技术。明确农业机械节能减排在建设环节的应用现状,实施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完善推广环节。这就要求在我国发展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得到科学管理和有效改进。参考文献:3学无止境[1]宋海波.机电技术在乡镇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122.[2]胡宝强.浅谈机电技术在乡镇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中的实践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60.[3]冯卓然,张炜.农机维
8、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7):160.[4]徐利民.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J].吉林农业,2017(15):4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