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

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

ID:6178884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0

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_第1页
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_第2页
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力计量建设方案实施研究电力自动化建设方案的基本要求①要想确保系统高稳定性、高精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必须在系统总体设计当中,也就是计量自动化系统选用双机冗余设计。从前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到网络设备、采集通道均采用双机冗余配置,具备自动切换功能。除此之外,在站端以及客户端选用稳定性高、性能优良的采集监测管理终端。②要想确保系统易扩展性,必须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整体考虑,科学规划、优化设计、遵循国际、国家、电力行业最新的标准,采用统一标准以及规范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证系统容易完成与供电部门电力营销、EMS系统以及MIS系统等交换数据信息,完成与省公司、其他市公司、所属县市局及其电

2、厂的有关系统开展数据信息的交换,提高电网规模以及扩展软件的高级功能。③要想确保数据编码的统一,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原始数据来自于多系统,比如大客户的负荷管理、地区厂站电能量实施遥测、低压集中抄表以及配变监测计量或者终端来获取数据信息等,为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对各种档案信息必须构建统一规范的编码系统。电力计量自动化建设方案的实施3学海无涯计量自动化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营销的前提,自动化计量程度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力计量的自动化建设,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实施。终端采集的数据是电力计量自动化的数据来源,所以终端数据采集对于电力计量准确性非常关键。终端采集

3、装置必须具备如下几项功能:采集装置具备电表脉冲以及电表数据接口采集处理两项功能:可以精确地将电表送来数据转换成表底度值,并且向主站所传输的全部数据都必须带有时;采集装置能够预防由于脉冲抖动导致误计数功能,记储周期为1min、15min、30min、60min可以调节,具备失电保护功能,一旦工作电源消失的话,数据至少必须保存12个月;能够将每个电表送来的底度值显示出来,可以生产各类数据报表,比如日报、周报、月报、底度、变损等各种报表,便于查阅;采集装置维护方便并能置入参数,需要采取保密措施;能够接收主站对时命令,具备当地自检功能,并可以向主站报告;采集装置必须具备充足的容量,每分钟能够

4、采集一次,可以保存几天数据的容量;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与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通讯,从而满足电能质、量数据的自动周期采集、补测以及参数下装等各种功能;可以采集并处理厂站设备传送的与电能量有关各类重要信息,比如PT缺相、相序错误、CT断线以及报警状态等,系统具备随时抄表的功能,并且储存密度可以调整,数据可以保存与备份。数据采集可以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比如光纤数据通讯网、邮电程控交换网、光纤以及GPRS/CDMA无线数据通讯等。自动计算服务子系统采取的是一种后台服务模式,按设定统计方案对于计量点的分、日、月电量进行自动统计,根据设备、管理对象计算关系对于设备、管理对象的输入

5、以及输出电量进行统计。统计电量具体包括供、发电量、上(下)网电量以及穿越电量等。换表日志、人工追补电量以及置入电量等引起的电量计算由系统自动完成,使得数据具有一致性,改变计量点统计结果对于统计对象的运算会产生影响。自动计算服务能够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并产生历史告警事项以便业务处理浏览。主要的检查规则有:缺表码、奇异数据、变小,功率因数越下限,电量越上限值,母线不平衡率,线路线损率、主变变损率,主变以及配线力率超下限等。自动系统的分、时、日、月电量的计算采取任务模式管理来实现。必须建立开放的数据信息交换平台,从而使得各种采集器所采集的数据能够进行交换。交换平台必须按照开放的数据交换

6、标准以及灵活的系统接口进行科学设计,系统能够与内、外部的接口相统一,完成设备档案管理,比如变电站、变压器、线路、表计与客户档案等相关数据的统一管与保存。此外,实现单位种类、电压等别、设备类型与用途、变电站输入与输出、计量点用途、联络线以及线损指标等主要信息的维护与保养。数据交换标准应严格按照IEC有关技术规范。电力系统数据通信体系包括五个层次、四套标准。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终端遵循不一样的管理规范。事实上计量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厂站计量遥测、大客户负荷管理、公变计量监测以及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对象:发电厂、公变、变电站、专变大客户、低压供电客户与公共信息模型中的IEC61970中的电网模型以及I

7、EC61968中的客户模型相对应。因此,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借鉴EMS系统以及电力营销系统CIM的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设计出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公共信息模型CIM,从而实现计量自动化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的数据进行交换。电力计量自动化建设成果的科学评价3学海无涯在建设电力计量自动化之后,必须对建设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注意,评价人员通过绩效考核、定岗定员、责任落实到人等工作制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计划和任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建立并完善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