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6752
大小:8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5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与目标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
2、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
3、值观和责任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
4、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信息、交流信息、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二、新课程实施
5、步骤(一)课程培训阶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1.培训内容(1)通识培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与资源开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改革等。(2)学科培训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专题报告;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设计;
6、说课和评析等。2.培训的方式和方法(1)省级培训 由省师资部门组织,教研部门协助。各市、县(市、区)选派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选派人员应能承担市、县(市、区)级培训任务。(2)市、县(市、区)级培训。由各市县(区)教研人员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对所在市县(区)教师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分层、分期对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3)校本培训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分析新教材的教学案例,开展新教材备课、说课、试
7、教等研讨活动。各级学校应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担任新学期的高一年级任课教师。(二)新课程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1.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全面试行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2.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采用集体备课、研究课、观摩课、参与式评点、教学反思、教研沙龙、校际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保证新课程的高起点、高水平地实施。3.省、市教研部门重点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探究与实践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
8、变革、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问题。4.启动选修课程的研究,为开设选修课程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新课程实施总结调整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1.总结前期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总结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