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55696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1
《新野县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野县工作情况汇报中共新野县委〓新野县人民政府(2011年11月11日)一、基本县情和近年来主要工作情况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南阳盆地的腹心,距离南阳、襄阳各60公里,是南阳的南大门和出水口。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270个行政村(社区),82万人,107万亩耕地。新野西汉初年置县,历史上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兵地,是其主要谋士和功臣邓禹、岑彭的故里,汉文化发达;是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和三国故事发生地,刘备在这里屯兵七年,与诸葛亮在新野匡定三分天下的蓝图,留下了许多传说。新野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南省畜牧业重点县、城
2、镇化建设重点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保持了全省先进县荣誉。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2.7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为22.6:54.5: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亿元,增长27.5%;总用电量8.15亿度,增长9%,其中工业用电量6.17亿度,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7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6490元,增长16.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8321元,增长11.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全省24116元
3、、全市19388元、我县25858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5523元、全市5666元、我县6490元)〖HTF〗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野县情,突出发展主题,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新野的发展特色。第一,在经济工作上,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形成了特色产业鲜明、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三二一:农业三大产业,工业两大特色支柱产业,城乡一体化初具雏型)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着力培育了“蔬菜、畜牧、棉花”三大产业。这三大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我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畜牧业是河南
4、省重点县,是全国皮南肉牛生产核心区;棉花是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强县。我们坚持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新纺公司、华星纺织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嘉元食品公司等企业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强行列。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新农村示范村70个,培育了新甸铺镇宋庄村、歪子镇棉花庄村、城郊乡袁庄村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典型。二是工业有一定基础,形成了纺织、食品两大特色支柱产业。我们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围绕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县域产业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纺织产
5、业发展上,全县纺织纱锭达到130万锭,织机3000台,年加工原棉33万吨,生产棉纱30万吨,织布2.2亿米,年产值达24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位居全省首位。新纺公司是南阳市首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棉纺织上市企业。在食品工业发展上,培育了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积极培育光电产业,规范发展家居产业,初步实现了由纺织业“一支独秀”到纺织、食品、光电、家居“多元支撑”的转变。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按照“特色立区、产业集聚、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落实了“三规合一”,加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突出产业项
6、目支撑,形成了以白河为轴线、以县城为依托、西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东以光电产业为主的“一区两园”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已建成5平方公里,2010年集聚区投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入库税金1.96亿元。三是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初具雏型。突出规划引领,实施了县城总规修编,加强了区域控制性规划和专业规划,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按照“复兴古城、完善老城、开发新城”的总体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县城首位度。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五星
7、级集镇。实施了总投资65亿元的“一主三环”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了城乡一体的一刻钟便捷交通网络。四是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台湾康师傅、内蒙古科尔沁、新新光电、凌峰LED、美国希尔顿、郑州粮油批发市场、台湾久威等知名企业,保持了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优秀县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考评优秀县称号。第二,在社会发展上,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了“高中县城化”,打造了省级示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