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

ID:60917861

大小:43.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02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_第1页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_第2页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_第3页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_第4页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防坍塌方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xxx隧道防坍塌方案一、工程概况xxx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41+412~ZK41+828,长416米,右线起讫桩号为K41+425~K41+828,长403米。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1、地形地貌隧址区总体属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沟谷斜坡地形,隧道经过的斜坡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124.64m,隧道进口段地面高程1145.36m,出口段地面高程1133.93m,相对高差90.71m。隧道近似切向穿过山脊南侧斜坡,斜坡总体坡度15°~40°,隧址区发育两条冲沟,第一条位于隧道

2、进口斜坡下约30m处;第二条为大河沟,位于隧道斜坡的坡脚处,距离五道河公路约200m。隧道进口处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斜坡上,斜坡坡度25°~30°,轴线与地形线斜交,出露的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15m。隧道出口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约45m斜坡处,斜坡坡度15°~20°,轴线与地形线基本垂直,表层覆盖残坡积含低液限粘土,局部为公路开挖弃土,下伏岩层为三叠系砂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22m。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2条冲沟的地表水,隧道入口西侧北南走向的冲沟内水流量约为5.6×10-4m3/s,隧址区南侧大河沟内水流量约为2.

3、8×10-4m3/s,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最终汇入金沙江。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空隙型潜水主要分布于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部分下渗补给下伏基岩。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各类岩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和上覆层入渗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3、地层岩性隧止区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宝鼎组泥质粉砂岩、元古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华立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处冲沟两岸斜坡及右岸的厂房区、五道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

4、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河公路外侧斜坡和大河沟右岸山脊上。其中厂房区填筑土为厂房场平弃土,成分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石及碎屑,厚1~2m;五道河公路以下的斜坡上的填筑土为修公路是弃土,主要由强~弱风化花岗岩、辉绿岩、混合岩、砂岩碎块石构成,结构不均,厚度一般为3~6m;大河沟右岸分布的填筑土主要为矿渣。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隧止区两条冲沟内,进口处冲沟内主要成分为低液限粘土,厚度约2~3m;大河沟内成分主要为卵石土,石质成分为花岗岩、混合岩、辉绿岩等,粒径20~200mm占60%,大于200mm占20%,沙粒粘粒填充,厚

5、度约4~8m。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段斜坡,主要成分为碎石含低液限粘土,含约20%~30%泥质粉砂岩碎石,粒径一般20~60mm,分布不均匀,含少量少量强风化砂岩角砾,厚度约3~6m。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宝鼎组泥质粉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受倮果断层影响,岩体破碎,岩层多呈大倾角状产出,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段,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元古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分布于k41+535~k41+720段,根

6、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华立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闪脚石,中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分布于隧道入口段,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2、地质构造隧址区域构造上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与滇、藏”歹”字型构造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以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为主,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次之。倮果断裂在隧道出口东侧约70米处经过。受倮果断层影响,出口段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岩体在裂隙的切割状先成块状,隧道洞口施工时易受到坍塌、掉块的影响。三、隧道坍塌原因1.地质因素(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

7、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坍塌;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2)、当经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坍落。在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4)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这种褶曲、错动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坍塌;(5)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坍;(6)

8、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