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或小)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勇于创新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难点: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什么条件下可使面积最大、利润最大、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这类问题称为最优化问题
2、.其中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何利用二次函数分析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做一做: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0≤t≤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我们可以借助函数图象解决这个问题,画出函数h=30t-5t2(0≤t≤6)的图象,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的一部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这个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当t取顶点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因此,当t=-=-=3时,h
3、有最大值=45,也就是说,小球运动的时间是3s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45m.一般地,当a>0(或a<0)时,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最低(或高)点,也就是说,当x=-时,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小(或大)值.二、新课教授问题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场地面积S最大?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找到等量关系式,并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给出解答过程.解: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m,一边长l,则另一边长为(-l),场地的面积S=l(30-l),即S=-l2+30l(04、=-=15(m)时,S有最大值==225(m2).即当l是15m时,场地面积S最大,最大值是225m2.问题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师生活动: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分析: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我们先来看涨价的情况.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之改变.我们先来确定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涨价x元时,每星期少卖10x件,实际卖出(300-10x)元.销售额为(60+x)(300
5、-1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为y=(60+x)(300-10x)-40(300-10x),(0≤x≤30)即y=-10x2+100x+600=-10(x2-10x)+600=-10(x2-10x+25)+850=-10(x-5)2+850(0≤x≤30)所在,在涨价的情况下,涨价5元,即定价6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为850元.思考:在降价的情况下,最大利润是多少?(降价2.5元,即定价57.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为6125元.)思考:由上面的讨论及现在的销售情况,你知道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了吗?(在涨价的情况下,定价65元;在降价的情况下,定价
6、57.5元.)问题3: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m,水面宽4m.若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师生活动: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分析: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求出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解题简便,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可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ax2.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2=a×22,解得a=-,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x2.水面下降1m,水面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y=-3,代入上述表达式得x=±.故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2-4)m.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
7、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研究所得的函数;(4)检验x的取值是否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学生尝试从前面四道题中找到解题规律.教师补充学生回答中的不足,及时纠正.三、巩固练习1.已知二次函数y=(3+x)(1-2x),当x= 时,函数有最 值,为 . 2.二次函数y=x2-8x+c的最小值为0,那么c的值等于(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