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5509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关于地震监测预报理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地震监测预报理论探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地震监测预报的作用、理论基础及主要预测手段,并对如何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对策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监测手段观测环境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一次次的地震显示出大自然对人类的喜怒无常和不可捉摸。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牵动着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的神经。经过中国地震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地震预测研究在观测、实验、理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对大地震震例研究,提出了以前兆分析为基础的预报新思路,并对一些特定类型的地震,做出了若干成功的预测预报,在地震预测预
2、报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7据统计,1949年—2005年止,中国地震灾害造成27.8万人死亡,民房毁坏约11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20亿元。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7.1级地震使得社会公众对地震这一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也对地震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地震监测预报的作用1.1实现有显著影响和具有破坏性地震的速报,积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球介质及各种物理场变化的连续、完整和可靠的资料,为地震
3、的预测预报和各项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1.2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科技进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新时期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保障。地震监测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1.3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经过统计分析,用比较严格的三要素标准来衡量年度预报的报准率约30%,若把时间尺度略放长一些,把发生在圈定的区域边缘的地震计算在内,则报准率可接近60%。2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理论基础2.1受我国的震情和国情决定,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我们既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防震减灾的重点
4、放在建筑物的设防上,也不能像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那样,把防震减灾的重点放在震后的紧急救援上。72.2根据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重的实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开展地震预报工作。2.3以预报破坏性地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强化监测、预报和科研的结合,提高震情跟踪监视和分析会商的科学水平。2.4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按照“长、中、短、临”渐进式,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观测、研究和震情监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和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在地震短临预报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
5、地利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3地震预报的常用前兆手段自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陆续归纳并在中国地震系统广泛得到应用的地震前兆手段有如下几十种,如地下水、地电、地磁、地光、地声、水化学、放射性、地温、降水、旱震、气象云图、电离层、九大行星运行规律、磁暴、次声波、地应力、地形变、地倾斜、地裂缝、电磁波、动物异常、植物异常等等。这些方法在地震的临震信息监测及预报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3.1地应力测量。由于地震发生前会引起地壳的应力变化,因此,常利用钻孔变形应力计,或者体积式应变计探明地壳中各点应力状态,根据应力的变化预测震中位置。73.2利用氡气前兆。大震
6、前调整单元或调整场上的快速变形引起地层变动进而使氡气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氡气突跳,但是因氡气变化是没有方向的,所以很难预测出地震的震中位置。3.3自然电场。自然电场地震前兆是由于震源地方微裂和预滑产生的电场,或是调整单元流体位移产生的过滤电势。3.4次声波。用次声波传感器及记录仪组成的次声波观测系统,记录电压信号,次声波具有衰减小、传播远的优点,因而世界范围内7级以上地震在一般情况下震前能观测次声波信号异常。3.5动物异常。震前许多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利用许多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报地震。3.6卫星热红外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测地表和底层大气温度变化进行地震预测。但是,
7、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预测地震仍然处于积累资料和实验预测的探索阶段。3.7磁暴二倍法。磁暴是由于太阳上的黑子群或耀斑等所产生的强大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引起的全球性的磁扰动。数据表明通过几百次地震与磁暴组合分析结果,磁暴强度越大,对应地震越多,震级越大。这种方法已被用于多次地震预测,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预报手段。4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对策及措施74.1切实保证地震监测工作所需经费,把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打牢地震监测工作基础;扎实做好地震监测工作,确保监测资料的准确、完整、可靠;加强震情的综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