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65715
大小:1.3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1-23
《超限效应及其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组员:XXXXXXXXXXXX超限效应目录来源定义启示注意事项实际应用教育应用管理应用如何避免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来源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定义1、刺激过
2、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2、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你在做一场报告,抑或是一场演讲,开始的三分钟很重要。你必须在三分钟内进入你的主题,必须在三分钟内以你的魅力抓住听众。整个的演讲过程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演讲过程中要设计语调的变化,意境的变化,力求在“中场”也产生“三分钟效应”。实际应用(一)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钟充分交流,切
3、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收场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实际应用(二)注意事项1、明确做事的目的,展开;2、步骤一定要有效,始终与目的对照;3、学会用“南风法则”关心、体恤下属;4、学会用“互惠定律”,希望别人做好的同时,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做好,是否让对方满意。管理应用原则一批评之后要鼓励俗话说:“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尽管这个“巴掌”不能随便打,但为了今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既然打了,给与不给“甜枣”的效果肯定会不同。在对下属的错误进行批评之后,适当地给予鼓励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简单一句
4、“你的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我想你会做得更好”等等,都会被受批评者喜闻乐见,给老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原则二不要捕风捉影去批评人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有的店长在批评员工的时候,不是因为见到了员工的某种不当言行。一次,有位顾客怒气冲冲地冲进A的办公室,说对B的服务非常不满。事后A将B叫了进来,不容分说给了一顿铺天盖地的批评。等批评完了,B才委屈地申辩:“对不起,店长。我今天和C戴错工牌了!”原来顾客是看工牌投诉的,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使这位店员“代人受过”,非但没有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还无形中伤害了对方。这种“捕风捉影”式的批评,必须杜绝。一次,许广平请鲁迅先生给其
5、论文《罗素的话》写评语。先生阅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这显然是批评许广平的论文抄录罗素的话太多而很少有自己的见解。许广平欣然接受了先生这一中肯而诙谐的批评,不仅马上悟出自己文章的症结所在,而且对先生更加敬重。含蓄而幽默的批评,会让受批评者更愿意接受,这比那些生硬而直接的批评要有效果得多。原则三学会运用幽默式批评教育应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
6、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家庭教育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几次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会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除非是个乐
7、天派或个性特殊的人,否则,一旦遭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的平衡,遭到重复批评时,学生的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他心里会哨咕:“怎么如此不信任我?”这样一来,学生的挨批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可见,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学校教育“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象鹤蹈学话那优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迫不舍”,厌烦心理、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