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

ID:59695210

大小:136.7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1-1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详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均数的再认识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吕珊珊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7-8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就会受影响。2、通过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认识平均数的灵敏性。3、通过学习平均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体会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教学过程:一、讨论1.2米免票线的合理性,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创设免费乘车的情景,激活孩子的生活经验。出示1.2米公交车免票线。师

2、: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在公交车上见过这个标志吗?你知道这个身高1.2米的标志表示什么吗?生:身高低于1.2米的儿童不用买票。师:你真是个富有生活经验的孩子。下面是我国有关免费乘车的规定。出示课文情景一: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说说1.2米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师:学龄前儿童指的是6周岁以下的儿童。根据这个规定,身高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乘车?生: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才能免费乘车。师:你认为1.2米这个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呢?生:可能是先进行了调查

3、,然后求他们的平均数。师:是的,要先进行调查。那要调查几岁儿童的身高呢?是不是0-6岁的儿童都要调查呢?师:调查得来的数据有很多,这些数据有大有小,我们应该用什么数来代表这些6岁儿童的身高呢?生:平均数师:是的,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集中趋势,具有代表性。板书:平均水平代表性集中趋势(2)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并求出平均数。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统计结果。出示课件: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厘米,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厘

4、米。师:119.3和118.7分别表示什么?生:男童的平均身高和女童的平均身高。师:这两个数和1.2米相比较,大小怎样?生:比1.2米小。师:你觉得把1.2米作为免票线合理吗?生:合理。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大部分6岁男童、6岁女童的身高都低于1.2米,用1.2米作为免票线就保证了大部分6岁以下儿童能免费乘车。(理解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2、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师:除了免费乘车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呢?生:平均成绩,平均速度,平均工资,平均体重,投篮比赛中平均投中的次数⋯⋯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

5、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二、探究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1、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2岁。姓名王强李明奇思妙想刘刚陈丽年龄想一想,这6个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师:他写的这6个数分别是——师:平均数是不是12呢?生:是。师:怎么知道的?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11+11+12+12+13+13)÷6=12(岁)或移多补少。师:那平均数12在这组数中具不具有代表性呢?2、师:小马虎也写了一组数据,平均年龄也是12岁,你们觉得平均数12在这组数中具

6、不具有代表性呢?为什么?3、比较两组数据,揭示极端数据。师:这两组数,平均年龄都是12岁,你觉得平均数12在那一组数中更有代表性呢?生:第一组。因为第一组的年龄相差不大。师:你们可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第一组数,分别是——差距大不大?师:像这样,在一组数中,当数据之间的差距不大时,平均数更有代表性。师:我们再来看右边这组数,是哪个数使得平均数12不再具有代表性?为什么?生:34。因为它和前5个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师:那前5个人的年龄差距怎么样?大不大?生:差距不大。师:像这样,在一组数中,和其他数据相比较,差距较大的数,叫做极端数据。(齐读一遍

7、)师:在这组数中,哪个数是极端数据?生:34。师:正是受到极端数据34的影响,使得平均数12——生:不再具有代表性。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每一组数据,仔细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分析这些数据的特征,我们发现了——生: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变得不再具有代表性。(板书: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4、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师:如果把第6个人的年龄变一变,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生:会。课件演示平均数随年龄变化情况。师:如果变动其它人的年龄,平均数也会跟着变化吗?生:会。师:看来,一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平均数发生变化。它很敏感,任何数有变

8、化,他都有反应,这就是它的灵敏性。(板书:灵敏性:随数的变化而变化)4、了解消除极端数据对平均数影响的办法。师:那么在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减少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呢?我们接着来看下面这个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