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

ID:5955811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_第1页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_第2页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_第3页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_第4页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鹃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相生植保  摘要:杜鹃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杜鹃花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杜鹃花主要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以及相生植保原理对杜鹃花防治病虫害的意义。关键词:杜鹃花;病虫害;相生植保杜鹃花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通称,全世界约有900种。我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59%,是世界杜鹃花分布中心[1]。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深受人们喜欢,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

2、之一。世界最大的杜鹃花分布区在我国西南山区、缅甸北部和东喜马拉雅地区,尤以云南、四川和西藏为主要分布区[2]。杜鹃花各原种的天然分布,平原甚少,多生于山区,雨水较多的酸性水土地区多分布在丘陵,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多分布于高山[3];常绿杜鹃花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半落叶与落叶杜鹃多分布在高山或丘陵地带[4]。7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黔西县交界处,因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km,绵延50余km,总面积125.8km2而得名。百里杜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的美称。为了保证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产

3、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了解有关杜鹃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尤为关键。1杜鹃花主要病害及防治1.1杜鹃花叶斑病1.1.1危害症状。又名杜鹃花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是杜鹃花最常见的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杜鹃尾孢菌。因杜鹃花种类不同症状有差别,通常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红褐色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展成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浅褐色至褐色,边缘褐色、暗褐色、近黑色或紫红色。叶面病斑颜色较叶背深,叶背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相连,引起叶片枯黄、早落。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植株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整个生

4、长季节(4~8月)可持续发病,高温、多雨利于该病的发生。1.1.2防治措施:及时清扫落叶,带病斑的叶片要集中销毁;加强养护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在杜鹃花开花后或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翠贝悬浮剂5000倍液喷洒防治,每10~15天1次,连续5~6次。1.2杜鹃花叶肿病1.2.17危害症状。又称叶饼病、瘿瘤病,危害嫩叶、嫩梢及花芽,是杜鹃花的常见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日本外担子菌。叶片受害后,叶片边缘开始肿大、变形。严重时全叶肿大肥厚,背面凹下,

5、正面隆起,呈瘤状或半球状肉质瘿瘤。病部初期淡绿色,后逐渐呈淡红褐色至红褐色。多雨潮湿时,瘿瘤表面产生白色至灰黑色的霉粉层,即病原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植株组织内越冬,翌年杜鹃花抽梢后,当气温达到10℃左右,越冬病原菌便开始产生担孢子,借风力或雨水传播。湿度大、气温低、通风差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为主。1.2.2防治措施:杜鹃花叶肿病的发生与杜鹃花品种有关,叶片薄的春鹃较叶片厚的夏鹃、西洋鹃易得病,因此在种植上宜选用抗病品种,并提高通风透光性;在瘿瘤部产

6、生霉粉前,及时摘除感病叶片及枝条,并集中销毁;在杜鹃花抽梢期(3月上旬),可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1.3缺铁黄化病1.3.17危害症状。又名黄叶病、褪绿病,是杜鹃花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以嫩梢、新叶表现最为严重,发病时叶脉间叶肉组织变黄,只有主脉及主侧脉保持绿色。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地区盆栽土壤碱性太大,导致土壤中的可溶性铁元素缺乏或因土壤粘性重,地下水位过高,植株根部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降低了根部对铁的吸收,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

7、叶片变成黄绿色。1.3.2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杜鹃花喜酸性土壤,故不宜在碱性土壤上种植杜鹃花,或等土壤改良后再种;对出现黄化症状的植株,可直接喷施0.2%~0.3%硫酸亚铁水溶液或根部孔施1∶30硫酸亚铁水溶液。2杜鹃花主要虫害及防治2.1军配虫2.1.1危害症状。也叫网蝽,俗称臭大姐。寄生叶背面,被害叶面出现黄褐色斑点,7~8月份危害最重,严重时引起叶片早脱。2.1.2防治措施:冬季深翻土地,清理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对密度大的绿带、花径进行抽稀,增加通风;于第1代若虫为害期(5月),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0%氰

8、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充分喷及叶片背面及周边草丛。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2.2玫斑钻夜蛾2.2.1危害症状。是为害杜鹃花花蕾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花蕾,啃食嫩梢为害。发生严重时能使嫩梢枯死,大量花蕾蛀空,造成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