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ID:595475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1页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2页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3页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4页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当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对策;安徽无为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140-012003年以前,无为县小麦种植面积在6667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种植面积约13333hm2。随着小麦面积扩大、土地的集中,大户种植、规模种植效益越来越凸显,农民及农技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倍加重视。

2、为了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无为县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1发生特点1.1病虫发生种类较少,总体发生程度较轻5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7种,分别是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叶锈病和蚜虫。根腐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小麦根部变褐甚至腐烂,成株期根颈被害时,会引起茎基部折断倒伏枯死[1]。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拔节后,造成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等症状,麦苗拔节,叶鞘上病斑扩展到茎秆,有明显的云纹状斑纹,与水稻纹枯病相似,同时蔓延到节间,引起茎壁失水坏死,形成花秆烂茎,造成枯孕穗、枯白穗。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引起苗枯、基腐、穗腐

3、和秆腐,以穗腐为主,危害最大。穗腐在发病初期,麦粒表面或小穗基部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以后病部生出一层粘胶状的粉红色霉,末期出现黑色小粒。麦穗得病后,造成麦粒干瘪,严重时全穗枯腐。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上面长出白粉状的霉层,以后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后期在霉层中散生黑色小粒,最后病叶逐渐变黄褐色而枯死。散黑穗病发生在小麦穗部,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少数健穗。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

4、病斑,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呈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麦蚜从小麦苗期到蜡熟期均可危害,蚜虫分苗蚜和穗蚜,其中苗蚜发生较重,穗蚜发生较轻。在小麦出苗后不久即陆续迁入麦田危害,为害土表根茎及叶片,开春后群集为害叶片和麦穗。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后期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5常年除赤霉病和蚜虫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均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赤霉病发生面积比例为25%~100%,最终病穗率5%~68%,蚜虫发生面积比例为30%~90%,最高百株蚜量50~500头,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其他5种病虫害一般为零星发生,根腐病发生面积比例20%以

5、下,病株率2%以下,纹枯病发生面积比例为10%~35%,病株率为2%~12%,白粉病发生面积比例5%左右,病株率20%以下,年度、品种间发生差异大,多雨年份北方品种发生重,散黑穗病发生面积比例5%左右,病穗率0.1%以下,叶锈病发生面积比例30%以下,病叶率20%以下,年度、品种间发生差异大,多雨年份北方品种发生重,对产量影响很小[2]。1.2病虫并发,以病为主虽然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7种,但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仅为赤霉病和蚜虫,其中以赤霉病影响最大。该县小麦扬花期间常遇阴雨天气,有利于赤霉病发生,常年赤霉病病穗率5%~10%,造成小麦减产1~2成,重发年份

6、病穗率达60%以上,如2003年平均为658%,造成小麦减产6成以上甚至绝收。蚜虫以苗蚜发生较重,穗蚜发生较轻,常年苗蚜有蚜株率在20%左右,百株蚜量一般200头左右,重发年份达500头,如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早播的小麦,苗蚜发生较重,平均有蚜株率在40%左右,百株蚜量约400头,主要集中在小麦根部和心叶,但最终对产量影响不大。只在个别年份穗蚜发生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如2011年春旱严重,小麦穗期蚜虫发生重,百穗蚜量一般在500头左右,最高达2000头,造成小麦减产1~2成。1.3病虫发生前轻后重无为县大部分为粳糯稻茬小麦,播种期迟,11月上旬前适期播种

7、的只占30%,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迟播小麦占70%,加之冬季气温低,导致小麦病虫发生呈前轻后重的趋势。一般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只有蚜虫和根腐病,常年发生较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和叶锈病多发生在孕穗至蜡熟期,并伴有蚜虫,发生相对较重,特别是赤霉病,多雨年份病穗率高,对产量影响较大。2防治对策无为县普遍为稻茬小麦,播种期迟,县内河道较多,沟渠交错,地下水位高,病虫发生呈前轻后重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如下防治对策。2.1选用抗病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对赤霉病抗性较好,可推广种植[3]。2012年赤霉病发生重,全县最终病情调查,病穗率0~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