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备课讲稿.ppt

《释名》备课讲稿.ppt

ID:59528315

大小:1.0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1-08

《释名》备课讲稿.ppt_第1页
《释名》备课讲稿.ppt_第2页
《释名》备课讲稿.ppt_第3页
《释名》备课讲稿.ppt_第4页
《释名》备课讲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释名》备课讲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释名》请大家完成!《释名》《经传释词序》解读语源学,也叫词源学(etymology),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它的任务是探索词的形式及意义的来源和演变历史。古代语言学家关于词的来源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词和它所反映的事物具有一致的本质的联系,这是本质论者;一是认为词和客观事物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用某一词指称某一事物,乃是约定俗称所致,这是约定论者。语源学古人也叫“谐声训诂”,它是采用同音字或者双声叠韵字(音同或音近)来解释字义的一种方法。在探求词源的时候古人常用这种方法;它导先于先

2、秦,盛行于两汉,集大成于《释名》。先秦:《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而正,孰敢不正?”《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先秦的声训具有偶发性,人们还没有自觉地普遍地使用这种方法。声训两汉:声训发展的极盛时期,带有政治性、主观随意性、普遍性等特点,董仲舒《春秋繁露》、班固《白虎通义》是代表。如“民者,瞑也”。“王者,往也”。《释名》(东汉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创造、积累,到了东汉末年,声训资料已经相当丰富了,产生一部总结性的声训著作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于是《释名》就

3、应运而生。当然,《释名》并不只是声训资料的汇编,它既有总结,又有开创,完全算得上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性质的专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颜氏家训》等著作上记载《释名》为刘熙所作,共八卷;《后汉书·文苑传》记载《释名》为刘珍所作,三十篇。现在的看法是:可能刘熙和刘珍都作《释名》,不过刘珍的著作没有留传下来,今本所传的《释名》为刘熙所作。对于《释名》的成书时代并不确定,一般都是比较模糊的说法——东汉末年。清代郝懿行《刘熙释名考》认为刘熙是汉献帝时期人,《释名》应不后于公元220年。

4、第一部汉语语源学的专著《释名》作者和时代《释名》八卷二十七篇,1502个词条。内容为:卷一:释天地山水丘道;卷二:释州国形体;卷三:释姿容长幼亲属;卷四:释言语饮食采帛首饰;卷五:释衣服宫室;卷六:释床帐书契典艺;卷七:释用器乐器兵车船;卷八:释疾病丧制全部采用“声训”的方法,具体条例顾千里《释名略例》归为10例;杨树达《释名新略例》归为9例。内容和条例《释名》既运用了书面材料,也运用了口语资料。书中在解释的时候运用先秦和汉人的著作,特别是其中的声训资料,此为材料来源一;全书1502个词条,大部

5、分是“百姓日称”的词语,因此,《释名》的解释也常利用方言俗语的读音。可见,《释名》不仅取材于先秦典籍书面语,也十分重视当时口语材料。材料和方法全书二十七卷,研究方法主要是声训,即用声训的方法来探求字义的语源。刘熙在前人运用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发展,书中的声训使用与前人使用有不同:在数量上,过去只是偶尔用之,《释名》则全部采用声训;前人用声训多宣传儒家思想,《释名》则是从语言学上来研究词源,突破文字形体,突破拿文字宣传儒家思想,用语言声音来探求意义。第一,突破文字形体,摆脱经学束缚,首先将训诂研究引入

6、语言学研究范围;第二,系统推求事物得名原因,开语源学研究先河;第三,首次从语言的角度,以声训为主要训释方式来探求词义及语源;第四,正确提出事物得名由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补充荀子“约定俗成”原理;第五,采用近于今天的描写语音学的方法记录方音,如舌腹、舌头、合唇、开唇等;贡献第六,记载了大量的语音材料,为上古音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七,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其他材料相互补充;第八,收录很多双音节词,并对同义词反义词有所描写,对研究汉代的构词法、汉语史很有价值;第九,记录了个人的生活状况

7、,对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右文说”由宋朝王圣美提出,它是根据形声字的声符来推求词义的一种学说,因为形声字的声符多在右边,所以称为“右文说”。简单来说,“右文说”就是谐声偏旁兼表意义,即形声字的声符在表声的同时还表意。徐通锵《语言论》认为:右文说的实质就是根据声符提供的线索进行语源的研究。“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餐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影响:右文说、因声求义“因声求义”是王念孙学派注释古书时常用的方法,如王念孙《广雅疏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郝懿行《尔雅义疏》等。“就古音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第一,释义中有宣扬封建迷信思想;第二,释义有数词用一训的;第三,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声训;第四,大量使用、无限使用声训,容易走向主观任意,对字义的解释不免有穿凿附会之处。不足语词的产生,是社会的产物;同一事物的名称可能会出现“名号雅俗,各方名殊”的情况。强调语言的强制性与继承性;注意语言交际功能需要语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经济性;提出“义类”和“事类”两个重要范畴。刘熙的语言学思想《释名》直到清代才有注本,最早的注本是毕沅的《释名疏证》;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