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究水均衡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证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水均衡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证中应用 摘要:主要针对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水资源评价的任务,阐述了水均衡法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方面的可靠性及可行性,明确了水均衡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探讨了水均衡法中的几个问题。应用水均衡法,可以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特性分析研究的深度。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水均衡法、原理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目前,许多国家重视水资源评价,将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相提并论,并作为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我国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基于项目取水量合理性分析基础上就近取水论证十分常见,但是由于行业论证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思路、方法
2、不尽一致,造成工作范围、精度不规范、不统一,存在就事论事的做法,而且后续工作未能按照国家勘察规范继续开展相应阶段的工作,对工程实施和运行留下了隐患。6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本文主要探讨水资源评价中的水量计算。地下水量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区域均衡法、非稳定流计算法和相关分析法。在区域性大面积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的评价中,关于水量方面的评价,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水均衡法。[1]1水资源评价1.1地下水资源特点众所周知,地下水赋存于含水系统之中。含水系统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在含水系统的任一部分加入(补给)或排出(排泄)水量,其影响均将波及整个含水系统。主要特
3、点有:1)可恢复性:当人工开采地下水时,在多数情况下,井附近的地下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的储存量暂时减少,如果开采量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重新得到补充。2)转化性:地下水与地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包括两者具有水力联系和压力差。例如,当河水位高于有水力联系的地下水位时,河道水补给地下水;相反,当沿岸地下水位高于河道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应当将相互联系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看成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转化性,可以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绝对性。3)调蓄性:地下水可利用含水层进行调蓄,在雨季(或丰
4、水年)多余的水就会储存在含水层中,在旱季(或枯水年)时,利用储存量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性,在枯水季节(或年份)可适当加大开采量,以满足用水需要,到丰水季节(或年份)会有多余的水量予以回补。[2]61.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用水部门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分析,评价其可用性并提出开采区水质监测与防护措施。水量评价是通过计算水量,确定允许开采量,并对能否满足用水部门的要求做出科学评价。目前,常用的区域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有:区域均衡法、非稳定流
5、计算法和相关分析法。本文主要介绍水均衡法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应用。2水均衡法2.1水均衡原理[3]水均衡法是将某个均衡区或均衡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实质上是依据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也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其他许多方法的指导思想。水均衡法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概念清楚、方法简便等优点。平原区水源地开采井布置一般相对集中,水源地较其开采影响范围小得多,可以近似地将集中开采看作点开采,此外,由于平原区地形相对平缓,水源地开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可以近似为以水源地为中心的圆形范围。这里,先假定水源地取水稳定后形成的
6、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范围为F漏斗,通过水量均衡分析,建立水均衡方程式,6进而求解F漏斗。最终论证范围的确定应是包含该影响范围F漏斗并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资料相对容易收集等其它因素的相对大的区域。2.2建立水均衡方程一般情况下,考虑水源地开采情况下的潜水均衡方程的表达式为:不同条件下,此方程式可以变化。2.3计算步骤首先,划分均衡区和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式。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各个均衡要素也会随之变化。不同地方的均衡要素差别较大,通常将均衡要素大体一致的地区划为一个小区,将全部计算面积划分为若干小区。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划为一个均衡区。均衡期一般取
7、年,分析各均衡小区在均衡期内的均衡要素,建立相应的均衡方程式。接下来测定各个均衡小区和各个均衡要素。接着,计算和评价允许开采量。将各均衡要素代入均衡方程式,计算各均衡小区的允许开采量,将各均衡小区的允许开采量相加即得全区的允许开采量。对已求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指明其灌溉保证率,这样就可对所求允许开采量予以评价。3水均衡法若干问题的探讨3.1地下水埋深对均衡要素的影响[4]6在浅层地下水地区,有大面积的农田供水开发利用,降雨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灌溉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消耗项目,这两个主要均衡要素又都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如果各年的埋深值变化不大,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