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34664
大小:1.8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5-21
《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1 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1.近五年中,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拓展。(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2.命题时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3.备考时,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列表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网络】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处理方法、现象实验结论达尔文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到伸长区后,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2、快詹森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⑤与⑥对照说明: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且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3)横向运输:①原因: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②实验证据:云母片插入法。经过一段时间后,生长素含量E>C=D>F。3.生长素的
3、生理功能——两重性 (1)表现(2)实例:①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敏感性高于单子叶植物(如图甲)。②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芽、茎敏感性依次降低(如图乙)。③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乙),且在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知识点二、植物激素及其应用1.植物激素归纳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对应生长调节剂应用生长素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萘乙酸、2,4D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②促进果
4、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赤霉素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赤霉素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矮壮素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
5、落1.植物激素的概念理解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2)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3)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组成,也不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难点、易混点)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1)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生长、果实发育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赤霉素还能解除种子休眠。(2)乙烯和脱落酸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知识点三、神经调节
6、的结构基础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过 程神经纤维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神经元
7、间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2)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比较①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②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树突型突触:②轴突—胞体型突触:(2)递质①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
8、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②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④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⑤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⑥种类:包括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和抑制性递质(如谷氨酸等),但同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