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95388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9
《地质地貌学=流水地貌冰川冻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侵蚀基准面:通常把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2、河漫滩: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3、喀斯特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4、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5、雪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6、冰川:冰川冰在其本身的压力作用下能够沿山谷及斜坡流动,这种运动的冰川冰称为冰川。7、冻土:是指温度在0°C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8、地下冰:冻土含有的冰,称为地下冰。9、热融作用:由于受气候转暖或人为地砍伐森林和兴建工程建筑等因素的影响,使多年冻土的热量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冻
2、土层上部局部融化,并使上覆盖层自行下沉,这种过程称为热融作用。10、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11、湖泊:是经常充满水的陆上洼地,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2、沼泽:是地表过度潮湿,其上生长有湿生植被,有时还有泥炭积累的地段。13、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14、节理:是指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裂开的面称为节理面。15、断层:当岩层受力后,两侧的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叫做断层。二、填空
3、1、地表流水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片状流水、沟谷流水与。2、流水的搬运作用,包括对碎屑物的推移、跃移、悬移与化学溶解。3、沟谷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细沟、切沟、冲沟与坳O4、根据泥石流中的物质组成与流态,可将泥石流分为粘性与稀性泥石流。5、从横剖面上看,河谷主要由谷底与谷坡两部分组成。6、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O7、可溶性岩石包括卤盐类岩石三类岩石。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与9、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称为雪线。10、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与高山地区。11、冰川运动的因素主要是一重力与压力。12、冰川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的挖蚀作用与
4、刨蚀作用。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与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两种类型。1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结构与多年冻土15、冻土的基本特征是存在地下冰。16、按地下冰的成因及埋藏方式,可将地下冰分为组织冰、洞脉冰与埋藏冰。17、形成湖泊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水的来源,二是要有盛水的_连_O18、湖泊水的消耗主要通过一蒸发与流泄两种方式。19、沼泽沉积的主要矿产是泥炭与煤。20、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21、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与倾角。2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与向斜。23、褶曲的要素有核、翼、轴面和枢纽。三、判断1
5、、流水作用取决于流水的动能。2、坡度越大片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越强。3、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4、河流水经过弯曲河段时,靠近凹岸的水面比凸岸的水面高。5、河道弯曲处,凹岸堆积速度强于凸岸,相反凸岸的侵蚀速度强于凹岸。6、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7、喀斯特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源。8、纯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强于天然水。9、流动的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强于静止的水。10、冰川的形成必须在雪线以上。11、冰晶体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动,促使冰体出现塑性变形是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12、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13、羊背石上的擦痕或用于判断冰川的运动方向
6、14、终硕堤的分布状况可以作为冰川退缩的标志。15、冰川搬运中,表硕的搬运距离比底硕远。四、简答1、简述沟谷流水的特点。沟谷流水是介于片流与河流之间的一种流水类型。其特点:(1)流量变化悬殊,暴涨暴跌,而且常常干涸无水,这是它与经常有水的河流最大的不同点。(2)流速较大,多湍急。(3)含沙量多,颗粒大小混杂,分选与磨圆程度均较差。2、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流域内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2)水分,它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3)要使泥石流体推移下行,还需要有比降较大的沟床纵坡。3、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
7、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4、背斜构造地形较高即背斜成山,向斜构造地形较低即向斜成谷,但在自然界常见背斜谷与向斜山,简述地形倒置的原因。褶皱形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