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 配平练习(含答案)复习进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含答案)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P+O2点燃P2O5C + O2点燃COAl+O2点燃Al2O3Fe+O2 点燃Fe3O4Mg+O2点燃MgO H2O2 MnO2H2O+O2↑H2O通电H2↑+O2↑H2+O2点燃H2O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CuSO4+NaOH Na2SO4+Cu(OH)2Mg+HCl MgCl2+H2↑Fe2O3+H2SO4 Fe2(SO4)3+H2OAl+H2SO4 Al2(SO4)3+H2↑Fe(OH)3+H2SO4 Fe2(SO4)3+H2OAl2(SO4)3+NaOH Na2
2、SO4+Al(OH)3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KMnO4—K2MnO4+MnO2+O2↑Al+CuSO4—Al2(SO4)3+CuZn+HCl—ZnCl2+H2↑Al2O3+H2SO4Al2(SO4)3+H2OFe2(SO4)3+NaOH—Na2SO4+Fe(OH)3Fe(OH)3+H2SO4Fe2(SO4)3+H2OCH4+O2点燃CO2+H2OC+CO2高温CONH3+O2催化剂NO+H2OCO+Fe2O3高温Fe+CO24、在X+2O2===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 COB CH4C CH3OHD C2H45、某纯净物X
3、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3O2==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 C2H4B C2H4OC C2H6D C2H6O6、在4Cu+10HNO3=4Cu(NO3)3+X+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A NOB NO2C N2OD N2O37、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B2=2AB3,则X的化学式是( )A AB2 B A2B2C AB3D A2B38、某化合物R在空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R化学式叙述正确的是( )A R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C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
4、能含有氧元素D R不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9、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10、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 )A 1:1B 2:1 C 2:32D 4:321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化学
5、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12、白色固体粉末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与水蒸气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15、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
6、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16、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点燃后,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氮化镁(氮显-3价)固体的化合物;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与一种白色固体粉末。试写出以上发生的两条化学方程式:①②17、简答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理论上生成物多一种元素,质量应比镁条重,但同学们实验后称量收集的氧化镁反而轻,原因是:_______初
7、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答案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4P+5O2点燃2P2O5 2C+O2点燃2CO 4Al+3O2点燃2Al2O3 3Fe+2O2 点燃Fe3O42Mg+O2点燃2MgO 2H2O2MnO22H2O+O2↑2H2O通电2H2↑+O2↑2H2+O2点燃2H2O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CuSO4+2NaOHNa2SO4+Cu(OH)2Mg+2HClMgCl2+H2↑Fe2O3+3H2SO4Fe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