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73112
大小:13.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31
《招教考试单选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招教考试单选题及答案(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21、前苏联的()首次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 是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使这种人养成各种最优秀的品质。 A.马卡连柯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D.克鲁普斯卡娅 解析:B。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2、美国教育部定义“资质优异”是指儿童在学习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艺术能 力和: A.领导能力B.生理能力 C.学习成绩D.人际关系 解析:A。美国教育部定义“资质优异”是指儿童在
2、学习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和领导能力。 2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解析:B。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2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知识称之为: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解析:C。加涅的学习结果共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其中言语信息即是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知识
3、。 25、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 A.表美B.道美 C.风格美D.形体美 解析:B。师表美即是为人师表,其内涵即是内在的道德美,内涵美,并非是外在的。所以排除A、C、D。 26、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A.IQ=100+15X(X-X)/SDB.IQ=MA/CA×100 C.IQ=100+SD/15X(X-X)D.IQ=CA/MA×100 解析:B。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乘以一百即为智商公式。MA是智力年龄,CA是实际年龄。 27、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学者是:
4、A.海德B.维纳C.凯利D.罗特 解析:A。最早研究归因的是海德,在1958年,维纳是1974年所以更早的是海德。 28、个体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就是: A.自我概念B.自尊C.自卑D.意识 解析:A。个体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看法就是自我概念。 29、“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解析:C。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终身性,“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便体现这一点。 30、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开始异化,其固定格式是: A.四书五经B.八股
5、文C.神学D.六艺 解析:B。明代,科举考试开始走向了形式化,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部分组成。所以名字叫做八股文。 31、“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 能之貌”就是: A.愤B.悱C.启D.发 解析:B。这句话出自于论语,朱熹进行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2、《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 A.博学于文B.开
6、而弗达 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解析: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所以此题选择C。 33、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 领导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反映了: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个人主观决定论 解析:B。华生是行为主义的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一切是刺激反应的连接,所以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34、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
7、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D。杜威的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35、《普通教育学》是世界第一本科学教育学,它是一本最早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著作,其作者是教育家: 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解析: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36、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A.复述
8、策略B.调节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解析:B。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7、“知识就是力量”的前提是: A.记住知识B.理解知识C.内化知识D.创造知识 解析:A。“知识就是力量”前提是记住知识,记住知识之后才是理解知识,创造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