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2858
大小:7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4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 张卓远李世晓邱熹峰 我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石结构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围护分割空间、保暖等的作用。作为独立的建筑结构使用,我国砖石砌体除应用于一些小体量的功能性建筑物(如照壁、围墙等)外,还应用于礼制建筑、宗教建筑,以及一些攻防工程(城墙、城门等)等。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砖石砌体在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砖石建筑类型增
2、加,工艺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砖石墙体应用广泛,造型多样,在建筑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环境变迁、风雨剥蚀及各种社会因素干扰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古建筑中的砌体都程度不同地伴生有倾斜、裂缝、酥碱、空鼓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长久安全。对于古建筑砖石砌体结构的保护和施工,当前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保守保护,或采取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使其维持现状;另一种就是干脆拆除重砌。前一种做法只是一种暂时的抢险应对措施,没有解决砌体自身的危险状
3、态,也没有对这种危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干预;后一种做法虽然彻底解除了眼前的危险,但也从根本上损毁了古建筑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作为文物建筑的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已有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分别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面就作者的感受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正确认识古建筑墙体价值的重要意义 我国早期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构架体系,墙体在古建筑的综合价值体系中不占主要地位。两汉至五代时期,民居、衙署等建筑很少使用砖来(外包)砌筑墙体。明至清早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砖墙在古建筑中
4、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砖石砌体除主要用作围护结构外,也用于小体量的功能性建筑,在建筑群中,主要起各单元的引导(图一)、过渡、分隔等作用。既保证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又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和设计理念,是古代建筑组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一清河南淅川荆紫关关门 在有些地区,重要的建筑物不但修建高大的墙体作为建筑立面,还用砖雕刻各种造型来营造建筑局部氛围(图二、图三);建筑的照壁、墀头等部位做出各种图案和砖雕,文化内涵丰富(图四),形象生动。清后期以来,我国传统建筑中
5、的墙体逐渐从围护结构,向承重、造型功能方面过渡。部分墙体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元素符号,在门窗洞口、立面檐头、山花及分层分间体系等方面携带大量的异域建筑文化信息。这些建筑形式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向近代建筑形式转变的历史进程。 图二清河南淅川荆紫关禹王宫 图三清河南南阳武侯祠野云庵 图四明河南南阳府文庙照壁 此外,为了弘扬某一主旨或烘托局部空间环境的需要,部分
6、公共或礼制建筑的墙体还用壁画来渲染气氛,墙体成为壁画的重要载体。因此,墙体在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构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位置,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但要保护建筑本体的存在,还要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风貌;不但要保护单体建筑的健康状态,更要保护整个组群建筑的布局完整。文物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所携带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主要体现在文物建筑本体存在的原真性。一座文物建筑一旦遭到了结构性的毁灭,依附于其身之上的历史信息将焉何存在? 二、古建筑墙体结构、倾斜原因
7、分析 我国历史上的墙体,按砌筑材料分主要有砖墙、石墙、土坯墙、板筑土墙及砖石、砖土坯混合结构等墙体。明清以来以砖墙、砖石墙占多数,部分级别较低的建筑使用砖、坯混合结构的墙体也较普遍。就砖墙而言,由于主人身份、财力、建筑等级要求等的不同,墙身也存在多种的砌筑工艺,如干摆墙、丝缝墙、糙砌墙、碎砖墙等。不同的工艺,不仅体现了主人的政治经济地位,而且也体现了时人的审美水准和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古代两宋以前多夯土成墙,墙体多不承重,上部结构荷载由埋于墙体中的柱子来承担。由于夯土结构的特点,加上风化因素的考
8、虑,多数墙体较厚。明清时期,砖石墙体沿用了夯土墙不承重的结构特点,但部分建筑由于形象设计的需要,仍采取厚墙的处理方式,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由于我国古代在墙体设计上没有科学的模数限制,墙体尺度的增厚给墙体结构的处理带来了一道难题,内外墙面砌砖之间压槎儿较少甚至不碰头,形成了砖墙结构处理上的一道自然缺陷。历史上普遍采用碎砖填馅儿加灰浆浇注的方式来进行处理,重要建筑还有用丁石拉结、铁条锚锔加固等处理措施等。由于传统使用的浇注灰浆粘结性能较差等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