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来源之惑.doc

技术来源之惑.doc

ID:57798033

大小:5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9

技术来源之惑.doc_第1页
技术来源之惑.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技术来源之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来源之惑技术来源之惑从小就喜欢拆铁皮玩具车,取出车壳子里铅锌飞轮的惯性机械把玩,到现在这种好奇心还没有泯灭,什么东西都想探个究竟,结果养成毛病,借来一部自主品牌轿车,总是仔细打量并问询其技术来源。这里没有半点贬低自主品牌子的意思,只是自主品牌模仿和引进的东西比较多。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人们数年智慧、经验与辛劳的结晶,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短短几年之内变成自己的,该车的逆向开发或者消化引进技术的水平与技术来源有多大差异?如果是国际品牌我就想弄明白你的车和谁共用平台,及一些部件出自哪家供应商?好奇心变成职业病有点

2、过。那么车主们探究技术及零部件来源就不是简单的感兴趣了,买车的人会凭着这些东西判断质量、可靠性,最终归结为信任。我国绝大多数厂家都不会把一辆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公布,但我看到美国《汽车新闻》经常用透视图标明一辆车的部件来自何方。当然,这本刊物是行业的,人家消费者是否关心还未必。我国是一个新兴汽车市场,汽车品牌无所不包,零部件供应商多如牛毛,质量和价格高下差别巨大,正是这种状况令厂商有了非常大的降低成本选择,谁都说不降低质量,大多数产品的确说得过去,有些就难说。零部件来源只是一部分,前些年厂商更忌讳的是引进的车型来源

3、。我猜测为什么导入这些车:第一是小看了屮国市场和消费者;第二是出于降低投资风险;三是手屮没现货。中国人民族自尊有时比较强烈,本来就认为外商蔑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鉴赏水平,把过气产品引入中国,如果让人知道引进的是第三世界转道而来的东西更会备受指责,所以不提为好。说实在的,我们过去一直眼高手低,政府希望引进最先进的产品,但工业界对引进技术消化能力弱,在欧洲淘汰的桑塔纳,在中国还是先进的呢,即使桑塔纳也是多年才实现国产化。那时的市场完全是初级阶段,只要是轿车就是好东西,何况还是个洋品牌。今年头儿个月祖爷爷辈的老桑和老

4、捷达依然占据销售前列,没办法,有时不能怪大众太贪婪,40年之久的老车不下架,只能说别人不争气,而它适销对路。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件好事,说明强于自己,但并不是谁家都愿意说出口,也许出于竞争,也许缘于面子。自主品牌有难言之隐,即许多产品是逆向而来,弱小之吋不提也罢。但不得不说国际级大品牌同样也有他们不愿甚至难于启齿的东西。例如上海通用曾经卖得很火的凯越车型来自大宇,开拓者和赛欧都来自巴西雪佛兰,福特因为导入的嘉年华来自印度被媒体痛砸。商业运作说不说没有对与错。一般来说,顶级企业,品牌强势产量大,除了能提气的车主能看见

5、的东西诸如音响、轮胎、皮革材料如果品牌好就说,其它零部件及委托设计公司的品牌一律隐蔽。也有一类公司非常乐意标榜其车型出自哪个著名设计师之手,哪些部件总成是由国际知名厂商供货,由此可提高产品信任度。是否公布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能否为其产品增光添彩上。我就奇怪很多在国际上非常公开化的东西,到中国就讳莫如深,不能不说外国人与合资的过程中磨合得很本地化了,就是顾客知道的越少越好。文革中有“宁要无产阶级的苗,不要资本主义的草”,这句话与当时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联系起来大家就明口了,有些人就是不希望老百姓知道的太多,懂得多就事

6、儿多。商业领域从来都如此,与政治有相通之处。知道的东西多是不是好事呢?毒胶囊、农药残留、PM2.5,如果不晓得恐惧会少些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