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

ID:57530846

大小:411.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6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_第1页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_第2页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_第3页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_第4页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在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和企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大的调整,特别是从1956年和1992年起的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综合性工业基地的转变,以及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起到

2、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工业基地建设目标的形成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上海经济不仅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产业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导向,即以建设工业基地为发展目标。上海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上海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中心,据1949年统计,工业总产值亿元[1],占全国的25%。其进出口贸易额和港口吞吐量曾占到过旧中国的一半,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整个上海城市经济结构畸形,基础脆弱,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

3、,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从产业结构来看,轻重工业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轻纺工业比重过大,重工业比重过小,工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原材料基本依赖国外,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所需的冶金、机械工业等更为落后。以1949年为例,上海的三次产业构成分别为∶∶,第二产业中,轻纺工业所占比重为%,重工业比重仅为%[2],从产值计算,生产消费资料的轻纺工业的纺织、面粉、卷烟、造纸、橡胶、皮革、肥皂、火柴这8个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冶金工业产值仅为亿元,机械工业产值仅为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和5%,大大低于纺织和烟草等轻工行业,

4、而代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仪表、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则几乎没有。从企业组织来看,全市工业企业除少数外商和官僚垄断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生产技术落后。据1952年统计,上海全市共有工厂企业数25878家,平均每家工厂企业从业人员仅为54人,千人以上的大厂很少,规模最大的国营上海烟草公司有6395人,江南造船厂职工有4659人,而9人以下的小工厂多达15603家,占企业总数的60%,如181家上海私营钢笔厂中,职工9人以下的就有100户,其中无职工的14户,1―4人的42户,4―9人的44户,这些小私营企业遍布全市,很多工厂是只能进行简单加工、装配的小作坊、

5、小工场,生产技术落后,相互之间没有生产协作关系,没有固定的专业方向和产品,许多行业前后生产差别很大,相互不配套。从城市产业布局来看,由于上海的发展,基本上是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主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心城市,因此,在城市空间上,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中国政府、英美联合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一市三治”的状态,并由此形成了上海产业空间的畸形状况:全市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发展规划,各种市政设施相互不兼容配套,而工业主要为外国资本,特别是英美资本所开设,主要集中在租界范围,人口和工业产业过度集中在苏州河和黄浦江两岸,如上海的纺织业,90%集中在上海市区,市区则集中在杨浦和普陀

6、两区,对上海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工业基地战略方针的确定1949年上海解放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封锁,上海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口岸作用弱化。1950年,中共中央实行全国财政统一,国家银行的信贷收支实行全国统收统支,1952年底,私营金融业公私合营后,上海全部信贷收支,都纳入北京总行通收通支范围,与此同时,随着统购统销的实施,上海商业贸易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数量和流转方向等,也都纳入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范围,上海原有的中心城市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不需要,而上海原有产业发展的许多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大力发展以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就成为

7、上海的必然选择。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符合中共中央把上海作为消费性城市变为生产性城市的要求。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和旧中国金融、工商业经济中心,是国家的非重点建设地区,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基础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为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具体体现在上海制定的第一个五年年计划中,对上海经济情况的第一条说明,就是“上海是我国现有工业基地之一”[3],在具体经济指标上,五年计划规定,1957年上海工业总产值的计划水平为亿元,要求比1952年增长%,其中,重工业增长%,轻工业增

8、长%,纺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