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76750
大小:3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3
《【优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课文第四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围绕美丽的祖国这一主题来组织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充满韵律的古诗为我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与黄河荡气回肠的壮观;遥远的台湾岛向我们展示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闻名中外的黄山让我们看到了奇石的有趣;瓜果飘香的葡萄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向往。通过本单元学习,相信一定会激发出学生对美丽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激发出学生进一步认识祖国的渴望与赞美家乡的情感。知识与技能:1.会认6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指定的课文与段落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语言美,感受到风光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识记60个字,会写37个生字;学习积累本组优美的词句;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的背诵本单元指定的课文与段落。教学本单元教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产生对祖国和家乡的认识,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收集,自主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到祖国的美丽辽阔,家乡的山美人美水更美。从而让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8 古诗二首本课是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望
3、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登鹳雀楼》描述了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不远处折而东向,留归大海,一幅壮美的景致。这两首诗很多孩子早已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来源:Z#xx#k.Com]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两首古诗。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重点: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两首古诗。难点: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教学课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登鹳雀楼》)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课题)生读诗题,说说哪个字已经认识了。2.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二、简介诗人,识字读文。1.课件出示诗人王之涣,师简介诗人。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古诗。3.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音,读熟古诗。4.课件出示“依、尽、欲、穷、层”,指生读、赛读、开火
5、车读。5.学生齐读。(背诵古诗)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1.生小声地读文,再结合插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3.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画面,生说说与哪句诗对应。(1)结合画面理解“白日、依、尽、入”词义。(2)引导学生再次看画面,谈感受。(3)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是呀,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黄河奔腾而来,滚滚东去流向大海。这样的景色显得多么壮丽呀!(4)指导学生朗读。4.课件展示画面(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
6、收眼底),生看图,想象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他又会想到什么呢?(1)生答后,引导学生理解“欲、穷、更”的意思。(2)生读两句诗句后,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两句诗蕴含的道理。(3)指导生读好这两句诗。四、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引导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和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同桌互背、配乐背诵等)2.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3.画一画你
7、心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画面。五、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楼、依、尽、层”,生读音观字。2.师范写,生临写。重点指导“楼”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木”的捺要变点,右上“米”要写的短一些,右下“女”的横要长。3.展示学生书写,生生评议。[来源:学&科&网]第二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来源:Z.xx.k.Com] 一、复习:1.指生背诵《登鹳雀楼》。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一)创境导入。1.师配乐范读。2.谈话揭题,相机
8、板书诗题。3.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瀑、布”二字。4.课件出示瀑布画面,师: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二)初读感知。1.自己练习轻声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音,读熟古诗。2.抽生读,其他学生辨析、纠音。3.课件出示生字“炉、烟、遥、川”,生认读后试组词。4.生齐读古诗。(三)再读古诗,品味词句。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1)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