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

ID:57397419

大小:203.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20-08-17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课件资料:郁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郁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刘立公顾 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郁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132条,穴位123个,总计259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为:大陵14、神门11、心俞10、百会8、通里7、少冲7、间使6、劳宫6、水沟6、足三里5、关元5、中脘5、鱼际4、灵道4、内关4、下巨虚3、公孙3、商丘3、三阴交3、涌泉3、然谷3、上脘3。常用经络及其穴次为:心36、心包34、膀胱28、督25、任18、胃17、脾17、肾15。常用部位及其穴次为:手掌46、头34、臂阴28

2、、足阴25、上背23、胸脘22、足阳10、腿阳10。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45、针25(包括补5、泻3)、刺血17、缪刺2。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本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如下:【循经取穴特点】1、多取心经、心包经穴:心经为36穴次,心包经为34穴次,分占各经穴次的第一、二位。中医认为“心藏神”,故对于“神失所藏”引起的情志不舒,当取心经和心包经穴。常用穴为神门、通里、少冲、灵道;大陵、间使、劳宫、内关等。如《脉经》载:“心病……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

3、夏刺太陵,皆补之;秋刺间使,冬刺曲泽,皆泻之;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2、多取膀胱经、督脉穴:膀胱经为28穴次,督脉为25穴次,分占各经穴次的第三、四位。因为膀胱经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而督脉与膀胱经相连,故治疗本证当取相应背腧穴及督脉穴,以调整肝、心、心包、脾、胃、肾等脏腑之功能;又因为膀胱经与督脉均入脑,而“脑为元神之府”,与精神活动相关,故本证的膀胱经与督脉穴次较高。常用穴为心俞、络却、胆俞;百会、水沟、神道、风府等。如《千金要方》取神道、心俞等穴治疗“悲愁恍惚,悲伤不乐”。3、常取任脉穴:任脉

4、为25穴次,占各经穴次的第五位。因为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与肝、心、脾、肾皆相关,故治疗本证也取任脉穴。常用穴为关元、中脘、上脘、巨阙等。如《古今医统》云:“诸气逆上,腹中雷鸣,呕逆烦满,忧思结气,心痛:太冲、太仓、胃脘(并宜灸)。”4、选取脾、胃经穴:脾、胃经均为17穴次,并列为各经穴次的第六位。因为忧虑过度,可致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故治疗也选用脾胃经穴。常用穴为公孙、商丘、三阴交;足三里、下巨虚等。如《外台秘要》载:三阴交主治“心悲气逆”;《针灸集成》载:足三里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太息善悲”。中医学认为

5、,本证与肝关系较大,因此古人也选用大敦、行间、太冲等穴,但统计结果显示,古人选取肝经穴次并不高,仅8穴次,占各经穴次的第十二位,其原因尚待探讨。现代临床也根据循经取穴原则治疗本证如吴北燕氏[1]以针灸治疗抑郁症,取心、肝、脾、肾四经及任、督脉腧穴,如内关、神门,太冲、行间,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照海,中脘、气海、关元,百会、四神聪等穴,吴氏的取穴原则与上述古代统计结果相似。又如杨秀娟氏等[2]以针刺任、督脉穴为主治疗抑郁症,取神庭、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等穴;黄学军氏等[3]用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疼痛,取疼痛

6、部位所在经络的穴位,均为循经取穴之例,可见古人的循经取穴原则仍被今人所采用。【分部取穴特点】1、多取上肢阴面穴:手掌部为46穴次,手臂阴面为28穴次,分别占各部穴次的第一、三位。因为本证多取心经、心包经穴;而从现代全息观点来看,手掌和前臂阴面分别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应[1],故上肢阴面穴的次数很高,如《甲乙经》曰:“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千金要方》云:“通里主卒痛烦心,心中懊憹,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铜人》载:大陵主“喜悲泣,惊恐”;《类经图翼》言:“劳宫:捷径云,治忧噎”;《采艾编翼》道:“五痫

7、悲惊恐,神门及少冲”。其他常用穴还有间使、鱼际、灵道、曲泽等。现代临床也用上肢阴面穴治疗本证,如梁粤氏[5]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手智针,即内关、神门、劳宫三穴,这与古代取穴原则是一致的。2、多取头部穴:头部为34穴次,占各部穴次的第二位。因为“脑为元神之府”,故治疗本证多取头部穴。如《灵枢·口问》云:“人之哀而泣涕出者……补天柱经侠颈”;《太平圣惠方》载:风府主治“多悲恐惊悸”;《神应经》曰:“喜哭:百会、水沟”;《百证赋》道:“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资生经》记载了作者的亲身体验:“执中母氏久病,忽泣涕不

8、可禁,知是心病也,灸百会而愈,执中凡遇忧愁凄怆,亦必灸此”。其他常用穴还有络却、风池等。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与大脑皮层相关,因此现代临床治疗本证比古人更多地选用头部穴。如九省市协作组[6]用电针治疗抑郁症患者,取百会、印堂穴;康波氏等[7]用电针治疗抑郁症,取百会、印堂、脑户、前顶、后顶,均为例。现代又发明了头皮针,故常用头皮针治疗本证,如孔尧其氏[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