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

ID:57220424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6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_第1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_第2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_第3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_第4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word版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复习讲义精品文档文言特殊句式·常考文言句式的种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一)有标志的判断句1.用助词“者”、“也”表示判断。(1)“……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例: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3)“……,……也”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例: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巨是

2、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3.用副词“乃、即、则、皆、必、本、悉”等表示肯定判断。例: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臣本布衣。(《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4.用副词“非、未、弗、无、莫、毋”等表示否定判断。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二)没有标志的判断句(意念判断句)例:(1)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3)刘备,天下

3、枭雄。(《赤壁之战》)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靠意思组合成判断句。这样的判断句是极少的。二、被动句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的句式。(一)有标志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示被动。〔“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2.用助词“见”表示被动。〔“见+谓语(+于)”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动词前用“见”表示被动。也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4、”引进主动者。)3.用介词“为”表示被动A.“为……”式如: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为”可紧挨着动词,也可用“为”引进主动者。)B.“为……所……”式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巨)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C.“……为所……”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的行为主动者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4.用助词“受”表示被动〔“受+谓语(+于)”式〕如:有罪受罚。(《左传·哀公六年》)受制于人。(在动词前用“受”表示被动。也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引进主动者。)5.用介词“被”表

5、示被动〔“被+动词”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用“被”引出主动者。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差不多。)(二)没有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指出下列句子中表被动的动词: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一般结构:主谓宾,定状补;谓前状,谓后补;

6、定居主宾前。如图所示:·文言文倒装句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一)主谓倒置句画出下列句子的主语与谓语:例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例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二)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在文言文当中,动词宾语前置是很有规律的。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鸿门宴》)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用助词“之”、“是”、“唯…是”“唯…之为”把宾语提前。(陈述句或非代词宾语前置)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