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

ID:57166114

大小:74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8-05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_第1页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_第2页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_第3页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_第4页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节肢动物门第七节:分节的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界总种数的85%;其个体数目亦十分惊人,例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达3万多个。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分布极为广泛,凡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几乎都有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故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如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等,但节肢动物还有许多比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最前一节为顶节,最

2、末一节为尾节(肛节),中间的才是真正的体节。异律分节从形态上完善和保证了动物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整合,更有利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和结构较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形成体区。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多足类——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头部——感觉和摄食。胸部——运动和支持。腹部——营养和生殖。2、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和环节动物一样,也按体节排列,但节肢动物附肢

3、的最大特征是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附肢之间也有关节,并以关节膜相连,节肢动物名由此而来。其运动力和灵活性都远远超过环节动物。——附肢的分类: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如昆虫的3对步足。节肢动物的附肢,在进化过程中,随着体区的形成,附肢也相应的发生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如头部的附肢用以感觉,或形成口器以取食;胸部的附肢用以运动与呼吸;腹部的附肢除游泳、爬行外,还有的转化成生殖器,或部分消失。

4、3、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为(角质膜)表皮,接着是上皮层,最里面为很薄的基底膜。角质膜十分发达,坚硬厚实,故称外骨骼,是上皮向外分泌形成的,自内而外可分3层:内表皮——最厚,无色而柔软,具延展曲折性,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甲壳质)和节肢蛋白。外表皮——因有钙盐沉淀或富于骨蛋白,是外骨骼中最硬的部分。节间膜和附肢关节之间的外表皮较薄、软,活动形成能动关节,使身体和附肢能自由运动。上表皮——薄,常含有色素,由蛋白质及脂类物组成,似蜂蜡,有不透水性,可防止体外界水份的进入及体内水份的蒸发。外骨骼

5、的作用:保护、支持及运动。但也限制了动物的生长,因而发生蜕皮现象,周期性地在内分泌激素的控制下,换上柔软而多皱的新皮,以适应身体的间歇性生长。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环节动物的肌肉为平滑肌,分布于表皮细胞之下,构成皮肤肌肉囊。而节肢动物的肌肉已脱离表皮,形成肌肉束,并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靠肌肉舒缩牵引骨板弯曲或伸直,以产生运动。它们均为横纹肌,收缩快而有力。节肢动物的肌肉束一般是按体节成对排列,以便有效快速地完成各种复杂行动,并适应生活环境的需要。5、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真体腔趋于退化,仅残存于生殖腺腔及某些种类

6、的排泄器官中。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由部分真体腔及囊胚腔形成,故称混合体腔,又因其中充满血液,也称为血腔。循环系统由心脏及其向前端发出的1条短动脉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是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或囊状结构。心脏壁由肌肉组成,有搏动能力。血液从心脏发出经一段动脉流入血腔,直接浸润着各种组织和器官,血腔中的血液又经心孔返回心脏。由于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动,要到组织间隙中,所以为开管式循环。6、高效的呼吸器官:各类节肢动物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或书鳃。陆生种类——气管或(和)书肺。这些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皮肤的

7、衍生物,鳃和书鳃为体壁外突形成,书肺和气管为体壁内陷形成。气管在外骨骼内陷的起始端形成气门,内陷的气管越分越细,分支一再扩大成遍布体内的网络,最细小的分枝一直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节肢动物的气管可直接输送氧给组织,同时也能把组织排放的二氧化碳运出体外,而其他动物的气体运输都要血液循环系统的参与,由此可见陆栖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在动物界中的高效和独特。这种结构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散失,是节肢动物对陆生生活的一种适应性改变。7、独特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头部的附肢变成口器,适应于不同类型不

8、同的取食方式。前肠——一部分形成磨胃或砂胃,内有几丁质的齿和骨板等,都用来弄碎食物。中肠——分泌消化酶,行食物的消化吸收,部分种类还有十分发达的中肠突出物如盲囊和盲管等,以增大消化吸收面积。后肠——是离子及水分重吸收及粪便的暂存场所。8、多样的排泄器官: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有2种主要类型:(1)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如甲壳类的绿腺、颚腺,蛛形纲的基节腺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