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05573
大小:1.4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7-06
《T∕ZZB 1533-2020 橡胶塑料用纳米碳酸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71.060.50G12团体标准T/ZZB1533—2020橡胶塑料用纳米碳酸钙Nanoscalecalciumcarbonateforrunbberandplasticporduction2020-02-01发布2020-03-01实施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发布T/ZZB1533—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
2、...................................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基本要求..........................................................................14技术要求..........................................................................25试验方法..
3、........................................................................36检验规则..........................................................................47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58质量承诺....................................................
4、......................6IT/ZZB1533—2020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由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正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正发碳酸钙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德市正发药业有限公司、杭州正和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建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华、汪志伟、张瑞平、项舜、毛磊、庄涛、杨
5、晓霏、谢启祥、秦爱军、熊道明、方燕。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余子英。本标准由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IIT/ZZB1533—2020橡胶塑料用纳米碳酸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塑料用纳米碳酸钙的基本要求、形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加工橡胶和塑料制品的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分子式:CaCO3。相对分子质量:100.09(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6、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5009.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9103工业硬脂酸GB/T19281—2014碳酸钙分析方法GB/T19590—2011纳米碳酸钙HG/T2226—2010普通工业沉淀碳酸钙HG/T2567—2006工业活性沉淀碳酸钙3基本要求3.1研发设计3.1.1应具备矿石原料成份的分析能力,生产过程活化工艺的优化设计能力。3
7、.1.2应具备模拟下游企业产品应用于加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可靠性的设计和验证能力。3.2原辅材料3.2.1应选用碳酸钙含量97.5%以上、氧化镁含量0.6%以下、三氧化二铁含量0.08%以下及重金属含量符合RoHs的碳酸钙原料。3.2.2应选用含硫量小于等于0.5%的煤。3.2.3应选用符合标准GB/T9103中一等品要求的硬脂酸。3.3工艺及装备3.3.1应采用纳米粒子的常温碳化合成工艺,常温连续高速剪切表面处理工艺。1T/ZZB1533—20203.3.2应采用自动化可编程控制系统对煅烧、消解、碳化、表面处理、脱水、烘干、解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3.3.3
8、生产过程应采用余热综合利用、废水综合处理循环利用,无粉尘泄漏排放等技术。3.4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