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语文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阅读素材.doc

2013年高中语文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阅读素材.doc

ID:56558710

大小:10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8

2013年高中语文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阅读素材.doc_第1页
2013年高中语文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阅读素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语文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阅读素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2006年,在做唐山大地震30年纪念节目时,我看到一位母亲动情地向儿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矿务局辖区有花园,有洋房,最漂亮的是铁菩萨山下的交际处……工人文化宫里可真美啊,有座露天舞台,还有古典欧式的花墙,爬满了青藤……”  大地震的可怕在于,它将生活连根拔起,摧毁着物象和视觉记忆的全部基础。做那组电视节目时,竟连一幅旧城容颜的图片都难觅。   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场叫“现代化改造”的人工手术。一次城市研讨会上,有建设部官员愤愤地说。中国,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  如果说在这个世

2、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干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  是的,一千座镜像被打碎了,碾成粉,又从同一副模具里脱胎出来,此即“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下的中国城市新族。它们不再是一个个、一座座,而是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分泌物。   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

3、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见证青春的地方?   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点的意义吗?  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谈消费的地址而已。就像北京的车站名,你若以为它们都代表“地点”并试图消费其实体,即大错特错了:“公主坟”其实无坟,“九棵树”其实无树,“苹果园”其实无园,“隆福寺”其实无寺……地址是死的,地点是

4、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与寻找,地点则用来生活和体验。   “故乡”的全部含义,都将落实在“地点”和它养育的内容上。简言之,“故乡”的文化任务,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逻辑,即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之出处。若抛开此任务,“故乡”将虚脱成一记空词、一朵谎花。-2-   当一位长辈说自个儿是北京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王致和臭豆腐……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或者说,是京城喂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

5、。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北京人时,他指的一定是户籍和身份证,联想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   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乡和土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北京”这一地点里。后者声称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资格和证书持有权,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   “我回到故乡即胜利。”自然之子叶赛宁如是说。   沈从文也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   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   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

6、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我们唱了—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原载《中国青年》)李馨宜荐  推荐者说   保护传统,保护遗产,保护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历史不可能回去,但历史可以延续。延续的历史文化符号,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精神的慰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